法律和秩序是公认的人类文明的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以指引、预测、评价、教育、惩戒等规范实现对社会秩序的调整,其中,民法是维护公民社会秩序的重要的部门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则是以规范个人行为的方式来记载与表达公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那句经典名言:“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所表达的,民法以慈母般的温情实现了对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终极关怀,因此,民法典也成为文明社会重要的法则。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迫切需要一部民法典,中国法律人一直在为中华民族的法典梦不懈努力着,如今这一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共分为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加上附则,共126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填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空白,实现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法典梦!
人类历史上最具代表的两部民法典分别是,19世纪的《法国民法典》和20世纪的《德国民法典》,相比而言,中国民法典被公认为21世纪民法典的典范,是因为她不仅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以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罗尔夫·克尼佩尔所说:“当诸法典来临之际,其主题是民族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法典理应积极呼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法治保障。
民法典的颁布,一方面,实现了我国民事立法体系上的重大突破,将原有的分散的民事法律进行系统的编织,在立法体例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法典化的突破,在立法理念上实现了从分散到共识的升华。另一方面,实现了我国民法理念和价值上的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推进改革开放,巩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都具有重大意义。
“法典”是法律编纂的结果,是对具有独立法律体系的整个法律或该法律的某些独立部门逐字逐句的编纂形式。建国以来我国曾经历了四次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分别是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2年,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民法典终于应运而生,她不仅仅是原有民事领域单行法和司法解释的简单集成,而是基于对当今时代的把握及对未来社会的前瞻,在原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代际调和与技术修剪,将分散的民事立法进行规范性的整合,有了统一的标准,使之系统化,从而法典化。民法典编纂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将先前存在的或多或少混乱状况的民事法律进行了规范化梳理,解决了之前单行民事法律冲突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全新基础的法律体系,为司法实践提供基本的法律范本。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成果,并将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依法治国方略的首要前提是“科学立法”,民法典则是“有法可依”的基本保障;民法典的标准化、系统化又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供了法律范本;加之民法典民本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法上的糅合,必将提升我国民众遵从民法、实践民法的“全民守法”意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他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第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基石性法典,必将折射出鲜明的本土价值和时代意蕴,彰显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法治理念。民法典编纂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在分则中独创性的设置人格权编。大陆法系最著名的两大民法典(《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中对人格权的保护,都是把姓名等人格权作为“权利”的下位阶概念将其设置在侵权责任的规范中。民法典不仅将人格权独立成编,还确立了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即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这一表述为未来新型人格权的产生提供开放性的法律保护,亦体现了我国民法典在人权保护上的特殊关怀。
民法典在婚姻家庭编,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强调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倡导中华民族伦理情感观,强调家庭共同体关系,鼓励夫妻平等互助,促进家庭和睦,敬老爱幼,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展现了人性的温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法的形式得到弘扬。此外,作为一部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全面保护公民权益的民法典,它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创新性的确立了居住权的制度,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安居乐业提供法律保障;强化了隐私权的保护,首次界定了隐私的概念,提供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这也是公民私生活安宁和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