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所处的社会地位,未成年人容易成为伤害、性侵害、绑架、敲诈勒索等犯罪的被害群体。根据犯罪学理论,犯罪侵害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聚集性,在被害人群体中存在着容易导致被害的某些因素,对未成年人来说,增强防范意识,消除自身的被害因素对被害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社会、家庭、个人成长各个层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分析未成年人"正常行为一偏差行为一违法犯罪行为"的路径,找准关键节点,构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与行为路径的结构模型图,提出有针对性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对未成年人自我管理与自我警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