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骂街”视频背后的法律问题:有人被骂反而违法,有人骂人被判刑事犯罪

日前,一段被称为“史诗级骂街”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在这段长度约4分钟的视频里,一名女子以上海话反复辱骂坐在车上的拍摄者,用语十分令人难堪。

据了解,视频发布于4月7日早上。据发布者称,事发于当天凌晨1时许,当天他在自家小区门口与一辆悬挂领事馆牌照(即所谓的“黑牌”)车辆相遇,因道路狭窄,两辆车头车头相向都无法通过,车上一名女子下车开始骂人。随后一名路过大叔因帮腔引发女子继续谩骂,两人险些因此动手。

这段视频引发网友的热议:“史诗级骂街”事件背后,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何在?

骂人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在这段视频中,女方所用言语污秽,让不少网友“围观”后表示难以接受。不过面对这样的谩骂,在法律上究竟有何规定?

据法律界人士介绍,谩骂他人在法律上的界定,需要视情况严重程度来具体分析,轻者属于道德范畴,不涉及法律;但情节严重,造成了一定后果,就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按照现行《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据介绍,目前大多数因骂人而起的民事诉讼,多以调解或判赔礼道歉结案,产生实际赔偿的案例并不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记者从一些一线民警处获悉,接到因骂人而引发纠纷的报警情况不少,但一般经过调解,当事人消了气都愿意“息事宁人”。

不过,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骂人这一行为甚至可能涉嫌犯罪:“在骂人的过程中,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还可能涉嫌侮辱罪和诽谤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而这一罪名“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现实中也有过因为“骂人”被判有罪的案例。2013年4月,重庆市梁平县一家医院物业管理组长罗某发现停车岗管理员徐某不在岗,安排保洁员文某顶班,并打印了一份辞职报告要求徐某签字遭到拒绝。此后罗某叫来文某等人找到徐某,期间文某与徐某发生争吵并扭打,一前一后摔倒在地,经劝说后徐某离开。就在徐某离开后,文某突然倒地死亡。经鉴定,文某系饮酒后情绪激动造成冠心病急性发作,死亡原因是冠心病急性发作导致心源性猝死。事后徐某被提起公诉,被法院一审判决徐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承办法官称,根据本案查明的事实,结合司法鉴定意见,能够认定文某饮酒后与徐某发生纠纷时,情绪激动、抓打等因素是诱发文某心脏病发作的诱因,而并非抓打导致的致命伤。而徐某在案发前明知文某有心脑血管之类的疾病,应当预见与文某发生吵架及抓打可能发生严重后果,应当承担相应的罪责。

谁先动手谁就输了?

“这要是在我们那儿,女的早就被修理了”“这种时候不动手还怎么办?”视频上网之后,一些网友称事件中的男方“胆小”、“怂”,发出“能动手就不要动口”的意见,甚至表示“这种人就该教训”。

“从法律上来说,事件中的男方还是相对冷静克制的。”据法律界人士表示,视频中男方面对女方谩骂并没有出言不逊,更没有动手,甚至还劝阻了此后路过大叔可能发生的肢体冲突,“这是一种理性的处理方式,因为一旦动手从法律上来说性质就不同了。”

根据《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是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进行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不予处罚。”据一些一线民警介绍,如果伤情鉴定一方为“轻伤及以上”,就得立刑事案件,由检察院起诉。而涉嫌刑事犯罪的“打架”,则根据具体案情不同,可能会构成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

据介绍,发生打架斗殴时,一些人误以为“谁先动手谁担责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不管谁先动手,只要造成了伤害,就得根据伤情作出治安或刑事处理。并不是所有‘后动手’的行为都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而免责。”

视频上网是否侵犯隐私?

网络“人肉搜索”如今已是明确的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明确,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不过在这起个案中,法律界人士认为上传视频者“没有提供涉事女子的信息,也没有号召网友‘人肉搜索’对方。”

“在法治社会大环境下,每个人应该具备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一些法律界人士表示,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人认为自己了解法律,也经常把诸如“隐私权”这样的法律用语挂在嘴边,但很多法律知识却是道听途说或从影视剧中得来,甚至从港剧、美剧等学来的:“法律体系不同,法律运用就不一样。”

THE END
1.民法典关于骂人的规定是什么呢法律分析 首先,根据民法典规定,骂人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是违法的。其次,若被辱骂,受害人可以先向对方提出口头警告;如果对方置之不理,则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状告对方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最后,如果对方多次对自己进行辱骂,使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https://m.66law.cn/v/wenda/699504.aspx
2.中国性工作者权益状况调查与分析报告——以中国武汉低端性工作者为考察中心尽量不要太严肃,一定要微笑还要看着她们的眼睛表示尊重;为了避免重复调查,应该想办法建立一个当日信息公布平台,用群的方式或者短信或者E-MAIL;并且各小组应该按照自己的计划路线严格执行,以免造成混乱无序;制作法律维权宣传手册,汇集《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民法》中关于侵权及保护的规定,分发给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29.html
3.中国法律第几条规定不能骂人中国法律第几条规定不能骂人 桂传民 湖北兴楚律师事务所律师解答 我国法律对不能骂人的规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对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公安机关可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52367.html
4.中国法律第几条规定不能骂人律师普法中国法律第几条规定不能骂人2020-04-23 926 普法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辱骂别人的治安处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骂的内容属于虚构,可以构成侵犯名誉权,能构成诽谤或者侮辱,可以起诉到法院。https://www.110ask.com/tuwen/12178655656364856594.html
5.骂人怎么处理: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一、因骂人被当事人起诉,应该如何处理? 对于骂人行为,是可以起诉的。骂人行为对他人的名誉造成了损害同时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属于侵权行为,当事人可以对行为人提起民事诉讼。如果骂人行为已经达到了公然侮辱他人的程度,属于刑事自诉案件,也是可以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http://www.bjsheng.com/html/tdzs/07/25022.html
6.在法律上骂人打架怎么处理在法律上骂人打架怎么处理 一、在法律上骂人打架怎么处理? 如果是当众辱骂,其行为就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2项的规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依法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其治安行政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https://m.64365.com/zs/914243.aspx
7.中国法院网中国法院网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自办视频播放业务。中国法院网是世界最大的法律网站、法律新闻网站,为社会提供最丰富的法律资讯、最权威的法院信息、最快捷的案件报道。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06/09/id/7949.shtml
8.骂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近日,一名中国籍女子在新加坡医院和护士爆粗口,结果护士报警,引来调查官调查的视频上了热搜。新加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使用侮辱性或恶意言辞攻击他人的人,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监禁等。那么,在我国骂人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https://www.douban.com/note/855369153/
9.泄愤骂人”被处罚·评论朋友圈与现实生活中骂人法律规范一相关推荐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 朱广权花式劝你别骂人 [央视财经评论]刘戈:为出圈 一些网红底线一直往后退 小撒:任何时候也不能浪费粮食 [三农长短说]央农记者探链博 聚链成群 火锅消费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面对面]岑浩辉:大道至简 [中国好时节]候鸟迁徙季·云南 高黎贡山鸟类进入垂直迁徙季 换一批https://tv.cctv.com/v/v2/VIDEBTHi1GWNk0OHQk9PHMMI200816.html
10.(2006)赣中刑二初字第6号1、有关干部任免呈报表、备案批复、中国人民银行抚州地区分行及党组的任免通知、干部任免审批表、抚州市振兴城信社出具的关于黄幼琴任职情况的证明材料、临川人民银行聘任通知、城信社中心社任命通知、职务任免备案批复,以及原临川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原抚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原赣州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http://www.law-lib.com/cpws/cpws_view.asp?id=20040106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