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中国学术的他山之石——“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1000种翻译著作印书馆

2024年,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以下简称“丛书”)迎来出版1000种这一里程碑。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个金字招牌已经深入人心。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社会契约论》、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经典之作常销常热。

近日,随着《哲学原理》《古典罗马法》《认知语言学》等“上新”,丛书千种主题展览在京揭幕,出版研讨会同步举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开启丛书出版新的篇章。

“想看得更远,就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982年50种,1996年300种,2011年500种,2024年1000种……一组组数字像一个个脚印,标记着中国人汲取世界学术营养的历程。“想走得更远,必须先看得更远,而想看得更远,就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谈到丛书的重要意义,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曾这样说。

改革开放初期,学术读物需求剧增,一度出现“图书荒”。在丛书第一辑发刊词中,商务印书馆时任总编辑陈原感慨:“这套丛书的出版,是时代的需要。”黑格尔《美学》、米涅《法国革命史》、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等一批译著问世,为一代青年学子铺开广阔的学术与求知之路。“我们这代学者就是以这套书为铺路石,一点点确立起当代中国的学术规范。”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说。

今天,中国学界早已摆脱“图书荒”,对丛书出版的期待,从“有没有”变为“好不好、多不多”,时代召唤着学科种类更丰富、翻译质量更高、视野更开阔的学术译作。

“以开放的态度,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

“啃下一本汉译名著,就像在自己的学术生涯刻下一处坐标。”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张鹏瀚说。

2017年,一名外卖小哥一边等餐、一边看《西方哲学史》的视频走红互联网;地铁公交上,不少读者手持丛书、聚精会神阅读的照片,引发社交媒体上的探讨与共鸣;书店里,在庄重震撼的丛书五色“彩虹书墙”前,向往知识的人们打卡拍照……

丛书为什么如此受欢迎?除了选题精当、译文优良、体例严谨,更在于其广泛收录不同文明的经典之作。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认为,汉译名著具有经典性和系统性两大特点,所选书目均为代表各时代、各国家、各民族思想和文化精粹的学术经典。

“翻译经典,不仅是两种语言的对应,更是两种思想的对话。”对商务印书馆学术编辑中心主任李婷婷来说,丛书译者的这句话令她记忆深刻。小到一个词,大到一个选本,丛书翻译始终体现着时代气息,始终展现着今天的中国人如何看待人类的思想精华。“汉译名著是要在人类精神世界中找到‘锚点’,服务当下和未来的读者。”李婷婷说。

这座知识的殿堂,由出版界与学术界合力筑就,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美学家朱光潜在辞世前三天,趁家人不在,艰难地向楼上书房爬去,为的是把维柯《新科学》注释部分完成。历史学家戚国淦年逾耄耋,坚持为多种书目撰写序言,他说“序言写好了,也是学术论文”。

每一个参与者的专注与用心,汇聚成蔚为大观的千种“汉译”,滋养着渴望知识的心田。“汉译名著打开了一扇世界学术事业发展的窗户,让我们能够以开放的态度,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它推动了中国学术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表示。

“从现在开始,我们朝着丛书2000种,扬帆再出发”

橙、绿、蓝、黄、褐专色墨样一字排开,蒲公英标识烫金铜版小巧精美。在主题展上,两组展品吸引参观者驻足。丛书封面印制的五种色彩和一朵蒲公英,成为万千读者心中“知识”的形象代表。

“这套书太厚重了,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它。”投身丛书出版工作20多年,李霞如此感慨。用情用心,是因为在编辑团队看来,他们担负着一种文化使命。做汉译,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往前看,有几辈人积累下的经验,往后看,有未完成的目标,如果没做好,既有愧先贤,更有愧来者。

以学术译作肩负起文明互鉴使命,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近年来,根据出版需求和学界需要,商务印书馆持续壮大丛书编辑力量。丛书编辑都是哲学社会科学各专业出身,过去,懂小语种的编辑较为匮乏,翻译法文、德文、拉丁文等著作,只好以英译本为对象,难免造成信息损耗,往小了说,可能影响读者理解,往大了说,甚至不利于国际学术交流。现在,随着掌握各种语言的编辑队伍不断充实,编辑专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汁原味的译作不断涌现。

定期召开选题规划会,严选书目,正式翻译前进行试译稿审核……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品控”规范,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出版工程。如今,数十年经验凝结成《汉译名著编辑出版体例规范》《商务印书馆学术译著翻译规范》等规范性文件,涵养着高质量译作接续生长的土壤。

尤为特别的是,丛书实行筛选机制。进入选题范围的书目,先以单行本形式出版,或纳入各学科名著译丛出版,进而考察社会对该译本的评价。那些经过读者检验并最后通过专家论证会考评的书目,才能正式入选“汉译名著”。

谈到译介外国学术名著,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洪汉鼎表示:“我们不是西化,而是吸收他们好的东西、优化我们的传统。”

THE END
1.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是什么级别?杂志刊期是多久?<四>稿件正文内各级标题按“一”“(一)”“1.”“(1)”的层次设置,其中“1.”以下(不包括“1.”)层次标题不单占行,与正文连排。 <五>在参考文献中,请作者一律用中、英文对照著录。原文有英文信息项的,必须按原文的英文信息项著录,不允许作者自行翻译;原文没有英文信息项的,作者可按中文信息项翻译。https://www.youfabiao.com/yxyjyjy/wenti/05.html
2."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1000种砥砺中国学术的他山之石42年,1000种,累计销量数千万册……作为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宏大的学术翻译工程,丛书在浩如烟海的外国学术名著中精选精译,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参考“锚点”,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知识的力量。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个金字招牌已经深入人心。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社会契约论》、托克维尔http://www.dangjian.cn/djyw/2024/12/23/detail_202412237006320.html
3.砥砺中国学术的他山之石——“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1000种42年,1000种,累计销量数千万册……作为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宏大的学术翻译工程,丛书在浩如烟海的外国学术名著中精选精译,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参考“锚点”,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知识的力量。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个金字招牌已经深入人心。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社会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1223/0f08d25855d448dab69c7bab4c482769/c.html
4.“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1000种——砥砺中国学术的他山之石42年,1000种,累计销量数千万册……作为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宏大的学术翻译工程,丛书在浩如烟海的外国学术名著中精选精译,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参考“锚点”,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知识的力量。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个金字招牌已经深入人心。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社会契约论》、托克维尔http://www.chisa.edu.cn/general/202412/t20241223_2111287356.html
5.期刊主办方(JournalSponsorship)凡中文参考文献必须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刊出(英文在前中文在后),没有或查不到确切的英文篇名的,编辑部有权将其在参考文献中删除,改在正文中列出刊名期卷和页码。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法:本刊采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作者姓名和发表年份的著录方法“作者年制”。英文文献的引用方法与中文文献的引用格式相同。私人通讯https://biopublisher.cn/index.php/cmdr/about/journalSponsorship
6.学术论文格式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精选8篇)[56] Scitor Corporation.Project scheduler[CPDK].Sunnyvale,Calif.Scitor Corporation,1983.中文参考文献的双语著录 对中文参考文献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著录时,文献序号后先列出完整的中文文献英译文,并在该文献末加注“(in Chinese)”,另起行齐头列出中文文献。作者姓名的英译文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大写,名用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w3su00.html
7.文献中“等”与“etal”的处理国标的参考文献用等还是etal在中国,最广泛使用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就是GB/T 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目前使用的是2005版。在此国家标准里,对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的著录形式的规定大致相同,但在表示省略多于1个(文内引用)或多于3个(文后参考文献)主要责任者(作者、编者)时,中文文献要求使用“等”,而英文文献要求使用“et al”https://blog.csdn.net/qq_40940771/article/details/115114191
8.一词及歇后语英译的应用崔祥芬王银泉汉语中的歇后语幽默风趣、运用广泛,是中国文化里独特的风景;但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民族性极强的内容,给翻译和文化交际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传播歇后语这一独特的文化,也必先用英文正其名。作为一种翻译手段和术语,解释性翻译在处理上述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现在越来越受到认可。 展开▼ 著录项 来源 《疯狂英语:https://m.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razy-english-pro_thesis/0201240048936.html
9.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参考文献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录入。 (3)参考文献著录项目间的符号均为英文标点符号。 (4)责任者在3位以下的应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用“等”(英文文献用“et al.”)。 (5)期刊中的年、卷、期、页码的标注格式为:年,卷(期):文章起止页码.缺失相应信息的相应调整格式,如刊发在某期刊2016年第22卷http://hndb.mob.cnki.net/WKH2/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navigationContentID=2c9979a4-3d9f-46b9-8719-592e2a7bcb91
10.《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投稿须知表1 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1) 参考文献的引用必须用顺序编码制,不要出现乱引、错引以及缺失引用的错误;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2) 中文文献必须提供相应的英文翻译; 3) 文献责任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的,只著录前3人,后用“等”字,“等”字前加“,”;英文文献3人后加“et al”; http://rlhxxb.sxicc.ac.cn/news/tougaoxuzhi.htm
11.参考文献中英文作者姓名的著录要求主题:作者姓名著录要求参考文献英文外国人缩写 摘要: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姓采用全称,首字母大写,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等表示。 http://lib.gsdx.gov.cn/asset/detail/0/203116616088
12.研究生毕业论文(精选5篇)9. 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 ① 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 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 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 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https://www.1mishu.com/haowen/26397.html
13.参考文献中英文人名的缩写规则解析.doc参考文献中英文人名的缩写规则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加工和重要内容。温哥华格式要求,著录文后参考文献时,英文刊名和人名一律用缩写。这一规则也是众多检索系统在人名著录时的首选规则。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在文章发表时,由于西方人士名在前姓在后,一般也采用名+姓的格式书写,如下题名、作者https://m.book118.com/html/2016/0423/41130242.shtm
14.文献著录范文10篇(全文)参考文献著录方法 第2篇 3.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1)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2)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3)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 。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41kwsle.html
15.投稿须知8.中文参考文献必须中英文双语著录,示例:[1] 胡德斌, 高园园, 路利军, 等. 解剖图像引导的PET图像部分容积校正[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5, 32(2): 153-157. HU D B, GAO Y Y, LU L J, et al. Anatomical image-guided partial volume correction method for PET images[J]. Chinese Journal http://zgyxwlxzz.paperopen.com/Corp/3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