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论文范文

导语:在汉语语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国学语文;汉字;使用手法

一、认识汉字的特征,提高使用汉字的能力

(一)汉字具有实用性

汉字简洁、醒目、灵活、稳定,便于识读。我国文字专家经研究认为:在世界各种文字中,汉字最简洁。据有关专家核实,在联合国使用的同一文件的各种文本,中文本最薄,使用汉字少,简洁、经济。同一份内容的中文版、英文版报纸的篇幅之比是1∶1.8。对于熟悉中文和英文的人来说,读中文比英文要快得多。汉字醒目,汉字是方块字,有立体感,远看清晰,一目了然;汉字灵活,书写方式自由,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汉字稳定,汉字从2000年前的东汉许慎编纂的中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至今,可以说汉字基本稳定不变。受过汉语教育的人,可以毫不费力地直接阅读中国古代书籍。

(二)汉字具有科学性

汉字是复脑文字,它不同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外文,拼音文字是单脑文字,是靠大脑的左脑记认字音和字义,而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综合利用大脑,左脑记认字音、字义,右脑记认字形,左右脑均衡协调合作,开发人的大脑,调动左右大脑一同记忆,这对增强智力有独特的功效,有助于智商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汉字更适用于电脑打字,汉字打字速度数倍快于外文,外文打字每分钟约200字母,汉字可以每分钟打200个汉字。

二、加强国学语文字词的识读,扩大大学生词汇积累

三、国学语文字词注释的学习和运用

四、字词书写规范和要求

在国学语文字词教学中,要抓汉字“六书”中的音、形、义,其中字形教学就是教学生写字和练字,这是语文字词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让学生练习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要求书写准确、工整、美观。古人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总结了一整套书写程序规则,即执笔、笔画、笔顺、间架、结构、行距、章法,需要我们学习发扬和吸收。书写汉字,准确是目的,规范是基础,临摹是手段。首先要学习写字的基本知识,掌握执笔方法、笔划规则和笔顺,通过描红、摹帖、临帖、读帖,循序渐进,刻苦实践,达到一定的书写汉字的能力。大学生学习书法、练字,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写字的技巧、得到美的享受、加深对所书写的语文字词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书法艺术的兴趣,陶冶性情,提高修养,锻练意志,坚定毅力。在提高使用汉字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书法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汉字的形体美、方块位置美、整体象形美,加之抽象的线条组合美、简练的线条造型美,可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趣,从而成为我国独有的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是智慧的中华民族爱美、向上的民族精神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好的书法作品,能使人联想、感知到汉字的结构美、点画美、章法美,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汉字是我国独有的艺术瑰宝,独具艺术魅力,给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增添了奇光异彩。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左民安.细说汉字部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3]左民安.汉字例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关键词:汉字;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创新

一、从书法的内涵看,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世界上所有开化的民族都有他们自创的文字,或参照其他民族文字创造的文字,有文字的书写,只是他们的书写都未能成为艺术形式(如拉丁文字、阿拉伯文字等)。此外,现今的汉语拼音字母,是借拉丁文字母创造的,以拉丁文书写方式拼写,人们也不能以书法的素养书写它以取得类似汉字书法的审美效果。这表明:只有汉字才是书法艺术形象创造的基础,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一)书法的定义,就是特指汉字的书写。

其一,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汉字的方法。

其二,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研究的一门学问。

其三,书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它主要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内容。

上述三种提法均表明: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汉语言文化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

汉字能成为艺术,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汉字有一个为别的文字不具有的特点。汉字既不是模拟自然的图画,也不是任何人随心所欲的抽象符号,它是“本乎天地之心,得乎自然之理”,而以象形、会意诸法创作的造型,是根据汉语的单音单词构成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意义的形体。

2、汉字的形体构成充分体现了人们感悟自然万物形体构成之理。人们在自然千姿百态痕迹的启发下,创造了象形文字。有了象形文字作基础,再造其他的字就有了参照,因此,以会意、形声等造出的字就随语言的实际发展起来。这样,据单音语言创造的具有形体整体性的文字,为以书法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准备了很好的基础。

3、能使汉字成为艺术的关键是书写。随着实际需要的发展,书写工具的改进,书写技术方法的总结,汉字发展形成了如大小篆、古今隶、章今草乃至楷书、行书体。体势变了,笔画变了,写法变了,但充分运用书段,借汉字的基本结构,创造出具有生动的抽象形式,具备力的运动节律,具有生命机体意味的笔画,营构有生命的形象,这些始终保持着,而且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

二、从书法结构因素看,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汉字书写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除了书写者自身艺术创造力之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汉字先天便具有艺术的特质。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一)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

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是有着一定的限制和高质量要求的线条,即是书家用手直接写出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线条。因为汉字的笔画本身具有艺术素质,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不仅是书法者必须依循的,而且是书法者乐于借助的。

1、汉字笔画具有丰富性。丰富的笔画才能构成丰富的形体,蕴涵丰富的内容。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等诸多字体,其笔画也由简到繁,不断丰富。如以法度最为完备的楷书为例,其基本笔画就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而且,每种笔画又有多种形态。

2、汉字笔画具有意象性。汉字笔画线条,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描述,同时又是人的创造,带有某种意象性。历代每一书法的笔画中都熔铸有书家的意象。

3、汉字笔画具有表情性。汉字丰富多样的笔画,与生俱来便带有丰富微妙的情感。不同笔画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情感感受。一般来说,横线使人感到广阔、宁静;竖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斜线使人感到危急、惊险;曲线使人感到流动、变化、柔和、轻巧、优美等。

(二)书法的艺术形体结构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来的。

书法是造型艺术。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示真实。书法艺术的形象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一个个奇妙的结构形体。

1、汉字形体的象形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中国汉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就有艺术性。汉字始终沿着表意走,符号中仍有形象,“象”的范围也更广了,称之为“象物、象事、象意、象声”。这“四象”属于象形精神,是汉字艺术性的集中体现。

2、汉字形体的多样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汉字丰富的笔画和复杂的结构形体,源于自然和表意的特点。书家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追求去创造书法的艺术形象,但无论如何,汉字形体的固有特点是不能忽视的。

三、从发展书法艺术看,必须坚持书写汉字的传统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历代书法的创变规律,都源于特定历史时期对艺术审美的与时俱进,也由于汉字的象形结构渊源,使其中艺术创作有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一)书写汉字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

书法汉字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书写性,即书法是书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也不是制作出来的,其创作过程是书写的过程。二是书写的对象是汉字而不是其他东西。两个方面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书法艺术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

书写汉字不仅仅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问题,还涉及这门艺术的文化特色问题。书法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把它和其他艺术放在一起,它的中国文化身份最直接,特色最强烈、最鲜明。如果在西方看到一幅书法,哪怕是“唐人街”一块招牌,马上就会想到中国。

1.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探索

1.1演讲的形式。

学生课前自主准备演讲内容和形式,可以讲故事,可以背诵散文名句或名段,可以背诵古诗词……通过课前演讲,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汉语文的能力。

1.2积累知识的形式。

学生每天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的成语,或阅读一首诗歌或短文,这样长期坚持,必将大大增加知识储备,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导语的探索

课堂导语要短小精妙,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说过:“课的开始,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便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状态之中。

2.2短小精悍,触及重点。

课堂上的导语不仅要短,还要触及重点,切中要点,将学生一下子就引导到教学的枢纽地带,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目标。

2.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设计导语时,教师除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3.教学过程的探索

3.1课堂提问。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当前汉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方法。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既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还要激发学生思考;二是问题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三是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四是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

3.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重点突出,形成系列。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预设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传统汉语文教材内容陈旧,格式死板,大都以文体或知识点组成单元,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教材不是简单的汉语文知识罗列,而是用人文话题组成的一个个专题,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提高学习汉语文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汉语文素养。

4.拓展和延伸的探索

4.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好汉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常用的预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阅读法。首先,学生应把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地放过,陌生的新知识则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并在重点和难点处做上记号,以便提醒自己注意。

(2)联想法。联想应该贯穿于预习的全过程。因为,它不仅可以使知识融会贯通,还可以发展想象力。

(3)设问法。预习时学生不仅要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还要变换思维角度,一题多问,故设难关,提高自学能力。

(4)整理法。预习时,学生要通过分析整理,概括学习要点,形成系统的知识,并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以便老师讲解时重点领会和感悟。

4.2课外阅读。

4.3课外练笔。

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写读后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整理读书笔记等,都是课外练笔的好方法,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一)蒙汉双语远程平台上的案例教学

(二)网络平台上的蒙汉双语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案例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现实性,而且要与课本内容相吻合。在进行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时,各种类型案例的难易程度要循序渐进。案例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在实践教学中,蒙汉双语法律专业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网上案例教学虽然已经启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2.学生对蒙语法律术语的掌握不规范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及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皮纯协教授主编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教材全面、系统阐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它是本课程的基本教学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也是蒙汉双语法律专业的学生必须使用的教材。因此,在蒙语平台上进行蒙语案例教学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法律术语的表述不一,按照个人的意思随便翻译。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态度都很积极,但对传上去的案例理解不透彻,进而给分析、探讨和寻找答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蒙语学习评价平台不完善

内蒙古电大远程平台虽然创建了蒙语平台,但由于多种因素仍处于初建阶段,不够完善。目前该平台设立了最基础的一些栏目,如课程大纲、课程考核、讨论区等。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当设立学习评价栏目。

4.学生的参与趋于零散

二、在远程网络平台开展蒙汉双语案例教学的可能路进

(一)搜集大量典型案例进行译编

(二)规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出现的法律术语

(三)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在网络平台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除了评价学生分析案例的逻辑性、完整性之外,还要将学生在网上参与讨论的情况纳入评价范畴来考虑平时成绩,如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与其他同学网上协作讨论的情况、与教师互动的状况等。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对案例教学的全程实现自动记录和监控,为网上案例教学评价提供了评价的客观依据。所以,蒙汉双语远程平台需要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四)设立激励机制促进小组讨论

关键词:文献研究法;对外汉语;教材研究;运用

一、引言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中,文献研究法也一直是学者们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研究,方便我们把握对外汉语教材的“来龙去脉”,即有助于了解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们进行汉语教材的横向、纵向对比研究做铺垫。

二、文献研究法概述

(一)文献研究法简介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因为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又归类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的价值在于:一是通过研究文献,从文献资料中获得新论据,找到新视角,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认识。二是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是作为辅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文献,可以从前人的研究中获得某种启示,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可以利用前人的权威观点为自己佐证,使自己的研究增强说服力。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二)文献研究法与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对一本教材的研究我们应该对这种研究方法加以变通。首先,应该要明确我们需要对教材的哪一个点进行研究;其次,应该是去搜集和整理有关教材里这一个点的文献和学术观点;最后,应该是根据已整理的文献综述,得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

(三)文献研究法的优缺点概述

任何研究方法都有缺憾,文献研究法也不例外。文献研究法的第一个缺点就在于许多文献的价值难以判断,质量难以把握。无论是报纸上的各种报道,还是官方的统计资料,都常常会隐含个人的偏见、作者的主观意图,从而造成各种偏误,影响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其次,有些文献资料很难获得,而且往往是越有价值的文献越难搜集。如一些文献不对外公开,所以对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研究来说,往往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料;最后,对于一项专门的调查研究来说,已有的文献往往不够系统、全面、无法自圆其说地说明问题,特别是一些历史性文献。

2.文献法主要是书面调查,如果搜集的文献是真实的,那么它就能够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避免了口头调查可能出现的种种记录误差。缺点:我们不能保证所搜集的文献是否真实,所以也就无法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

3.文献法是一种间接的、非介入性调查,避免了直接调查中经常发生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互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反应性误差。缺点:既然是间接性调查且没有介入被调查者的反应,那这样的调查就一定会存在误差。因为搜集和整理文献时,我们都会加上自己的文献一些理解和思考,我们不敢确定自己在理解和思考时完全地客观和公正。

4.文献法是一种非常方便、自由、安全的调查方法,其安全系数较高。缺点:文献研究法虽受外界制约少,但因文献具有历时性,所以我们无法保证所得出的观点具有适用性。

5.文献法省时、省钱、效率高,是一种高效率的调查方法。缺点:这种研究方法虽能比其他调查方法获得更多信息,但这样的信息缺乏实践性,并具有前人一定的主^性。

三、文献研究法在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中的运用

在现如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汉语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那对外汉语教材的国别化研究将直接促进汉语的国际推广,而在对外汉语教材国别化研究的过程中,文献研究法将是一个省时、高效、快捷的研究方法,利于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和学者快速把握前人研究成果及历程,给他们提供理论指导。

四、文献研究法在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对外汉语教材对本土语言文化的依赖性强,所以在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对外汉语教材时,教材的编写需要立足“汉语”而重视本土视角,并通过结合交叉印证、与访谈法综合运用等手段,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下结论。

(一)尽可能搜集原始文献。在研究对外汉语教材时,可以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更重要的是直接搜集到原始文本,考察其产生背景、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而研究其中体现的对外汉语教材特点及编写原则。

(三)与访谈法相结合。在研究对外汉语教材时,文献研究或访谈法任何一种方法单独运用,在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的真实性时都难免存在一定的不周全,需要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印证。

五、小结

在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中,我们不管运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都要多层次地来分析它的利弊,多角度运用其它研究方法加以辅助,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杜晓利.富有生命力的文献研究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10月.

关键词:电子商务诚信物流

伴随着网络的兴起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随之兴起而得到发展。什么是电子商务呢?国际商会关于电子商务最权威的概念阐述: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电子公告牌)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形码)等。

电子商务从狭义的角度讲,是以互联网为主题,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为支撑的先进的商务模式;广义的角度讲是基于电子信息网络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新的社会经济活动。电子商务的涵盖范围在不断扩展,电子信息网络不仅仅是互联网,还包括电信网、电视网和其他的电子信息网络,这个网络是广泛的。

国家现在强调重视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目的就是将交易电子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获得更大的利益。要达到电子商务的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诚信是基石

2009年2月23日《电脑报》头版写到:“‘淘宝此前假货超过70%,现在也还有30%。’当当网CEO李国庆炮轰淘宝是中国最大的假货交易平台。按照这种说法,淘宝2008年999.6亿人民币的规模,其假货价值超过300亿人民币,这已经超过一个小国的GDP。”这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电子商务诚信问题现在已经处在了风口浪尖。

诚信,从电子商务登陆中国以来,一直都是电子商务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消费者同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页交流,双方很难有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机会,彼此的信任是通过感受和体验等比较初级的手段来建立的,并没有成熟的体制或者适合的载体来支持开放性的真实信息的传递。消费者无法准确地知道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进行消费;经营者无法完全地了解消费者的真实程度,只能遵循着对方的需要和要求实现销售。双方在交易中的诚信度的衡量,没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控制体系,这使中国的电子商务难免有许多尴尬和无奈,极低的交易成功率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要建立完善的诚信体制有以下三点:(1)完善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国家关于信用方面的立法、执法;政府对诚信行业的监督管理;行业自律等。(2)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制。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建立信用奖惩机制等,由此逐步建立一个实实在在的诚信社会。(3)培养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消费习惯。

二、安全是保障

众多的调查发现,另一个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是安全问题。美国密执安大学一个调查机构通过对23000名互联网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人由于担心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而不愿进行网上购物。由于互联网的全球性、开放性、无缝连通性、共享性、动态性发展,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接入互联网,特别是“黑客”们可能会采用各种攻击手段进行破坏等犯罪活动。此外“黑客”的犯罪行为大都具有瞬时性、广域性、专业性、时空分离性等特点,通常“黑客”很难留下犯罪证据。可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远比传统商务的安全问题复杂得多。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体制和安全技术的提高是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保障。

三、交易模式的创新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源动力

中国电子商务大多数处于电子信息的层次,没有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创新的交易模式。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基本上都是货架式的交易模式,网站将产品信息陈列于网页之上,这些交易模式的共同特征就是交易形式的电子化,没有什么创新。在现有的交易的模式下,可以考虑发展下面两种模式:

(一)发展拍卖型的交易模式。通过控制合理竞价,提高交易效率,减少效益双方的风险。这种模式在如今的电子商务交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个模式的要点是控制合理竞价。

(二)易货交易模式,就是以定量货物作为交易媒介(充当一般等价物),交易各方均由交易中心(独立第三方机构)接管。这种易货交易应该说是最原始的一种交易,在原始的时代只能做到一对一,如今有网络的支持,可以多方参与易货。多方易货的魅力就是依托网络的空间,为了交易的实现可以有第三方、第四方等多方的参与,加速货物的流转。同时这种交易模式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定量货物,就是一种虚拟的货币。

电子商务是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相互制约与协调来完成交易的。

五、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地扩展,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也会不断的深入,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状况,以综述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期在回顾整理自己此方面的阅读的同时,能够对此有更系统的理解。本文包括两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概况,狭隘视野内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不足的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习得

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概况

以下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大致状况,包括六个方面,大致从横向角度,依据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一)对外汉语教学本身

1.学科定位

对汉语教学的研究,首先是从本身开始,或者说对外汉语教学自身的发展,也要从其学科定位开始。刘《也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科学定位》认为所有模式都认为本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正是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标志之一;所有模式都强调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对外汉语教学应定位于语言教育学科。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从学科体系的角度,指出对“对外汉语教学”一语正确的切分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进而论证“对外汉语”名称的合理性和本体性,解释了造成“对外汉语教学”至今没能发展为一门学术意义上的学科的原因。

2.学科发展

(二)语言各要素教学

1.语音教学

王温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讨论了外国人学习汉语声调的问题,四声中除阴平外,其余三声均有调型和调域错误,在调型错误中,阳平主要是被读为调值与半上声相同的低平调。程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持语音学习是外语学习的基础,语音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关于汉语语音教学的论文诸如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等,不再赘述。

2.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语言学界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原则、方法,已经做过不少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无疑是我们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分析了“语素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和困难,并对将来编写贯彻“语素法”理念的教材提出了几点设想。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的整体水平,但至今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尚未建构起一个理想的词汇教学体系和途径。

3.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我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关于汉字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是不甘示弱,厚积薄发。刘社会《谈谈汉字教学的问题》认为汉字教学最基本的经验为:语文步并进、用字素分析来进行汉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汉字教学原则,提倡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万业馨《文字学视野中的部件教学》从文字学的角度对汉字部件教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4.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这方面的论文可谓卷帙浩繁,数不胜数,其下位可分为句式、句法、句型、虚词等,限于篇幅,只列举一二,以点带面。

5.语义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向教学的语义研究似乎没有语法那么繁荣,但也不乏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以此为出发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研究。吴春仙《“反而”句的语义逻辑分析》旨在研究反而句成立的条件,通过对“反而”句出现的语境的分析,得出反而句一般出现在一个包括前段预期和后段结果的逻辑场内。其他又如许德楠《几种特殊的词义转移现象》。

(三)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教学研究可从教师、教材、习得(或称教与学)研究三方面。

1.对外汉语教师

针对外国人教学的教师研究,涉及到教师教学语言规范、素质、技能、应有意识等多方面,随之对应的研究也就纷至沓来。吕必松《关于对外汉语教师业务素质的几个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归根到底是由教师的业务水平所决定的,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王添淼《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运用》通过实地观察、教学录像和师生访谈等方法,认为教师体态语的有效运用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具有辅助、替代、暗示、反馈和模仿作用。

2.对外汉语教材

杨寄洲《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以语法结构为纲,重视语义分析,这是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材编写要遵循的重要规则。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重点讨论了教材针对性的缘由和理据,最后指出针对性与教材编写的其他原则的关系问题。杨石泉《教材语料的选择》提出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应坚持科学性、实践性、针对性等原则。

3.汉语教学习得研究

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涉及到汉语习得,偏误分析,教学顺序研究等。魏红《汉语常用动词带宾语的习得研究》提出影响留学生汉语动宾结构习得的因素主要有普遍因素和类型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针对汉语动词带宾语的特点和规律来开展教学。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就是发现外语学习者发生偏误的规律的过程,偏误分析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外语教学更为有效、更为有针对性。

(四)文化因素教学

文化因素是语言和语言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内,文化因素在不断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其论文状况也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李枫《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处理的阶段性划分》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阐述了对文化因素进行阶段性划分的依据、必要性及其相应的分类原则、划分办法。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在语言教学中注人文化因素还应该注意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把语言课讲成文化课。

(五)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相结合

近年来,将某种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法相结合的研究也成为一种趋势,虽难于行走但不乏新作,二者结合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在教学意识上提供一些启发。方艳《语境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澄清不同语言学平面上的语境概念,揭示语境的本质属性,提出语境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参与交际以及在交际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指导。其他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相结合的理论有如,配价理论、字本位理论、模糊理论、非语言交际理论、含意理论等。

(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工作也一直在不断进步,学者们也就研究的状况进行了一些梳理和总结。论文如:

崔永华《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热点回顾》简要回顾了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的八个热点问题:构建学科理论框架,国外语言教学流派介绍,文化与文化教学研究等。孙德金《五十余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纵览》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著索引》的编辑工作,概要描述了50余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基本面貌。

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不足

在以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小范围内的简单而拙劣的总结基础上,笔者很是牵强的提出少许自认为有缺憾的地方。

1.硕士论文中体现的研究问题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这方面的硕士论文也相继越来越多,我们似乎被其对外汉语教学的论文的巨大的数量所迷惑,事实上,其中不乏一些张冠李戴之作。他们或者将此教学法用于彼教学中,或者将此国别的汉语习得调查用于彼国别的偏误分析中。

2.教与学的失衡

3.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偏窄

在总结与发现中,我们将不断前进。伴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逐步发展,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确立了学科地位。我们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家底,它融入了学者们多年的心血和智慧。开路先贤,功不可没,承先启后,是学科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崔永华.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热点回顾[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关键词:形合,意合,翻译策略

“就英语与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论文大全,翻译策略。”(Eugene.A.Nida1982:16)“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王力,1954)“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区别。(申小龙,1996)

一、国内外对形合意合的研究

早在1936年王力发表的《中国文法学初探》就谈到了英汉的形合和意合的现象,这是形合、意合首次的提出;随后他又解释了形合、意合,比如:“你死了,我做和尚。”(《红楼梦》)“在西洋语里是一种变态,在中国语里却是一种常态。咱们不能说‘你死了’是‘如果你死了’的省略,因为在平常的语言里不用连词的时候比用连词的时候更多。”但是在书中王力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式,他只是指出形合和意合复杂的句子之间的条文语义关系的翻译途径。

19世纪做出卓越贡献的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宏包特,对汉语有过深入的研究。他没有用意合这个词语,但他研究指出:“任何语言的语法,总是一部分是明示的,借助于标记和语法规则显示出来的,另一部分是隐藏着的,是假定不借助标记和语法规则可以设想的”,而“在汉语里,跟隐藏的语法相比,明示的语法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

二、形合意合的哲学文化差异

英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气候相对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这使得英美民族有很强的战胜欲和征服欲。因此,他们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对立的。论文大全,翻译策略。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传统哲学,主张把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本质与现象对立起来。16世纪理性主义在欧洲盛行,它强调科学的实验,注重形式论证,同时主张客体分明,因此西方民族在思维形式上具有重个体、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的鲜明特征。英美民族思维模式的特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重形合、讲形式、求结构上的严谨。一般认为,西方的哲学思维总体而言是分析性的,他们习惯于把考察的对象从其所在系统中分离出来,实质原因在于西方哲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系统论传统,它着力探究的是名与实、形式与物质之间形而上的区别,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类概念之间形式逻辑的推理。逻辑范畴观使语句中各成分依约定形态按逻辑等级各处其所,进而要求每一成分自身须具有显著外在特征以昭示它与其他成分的位次关系,从而使英语等西方语言呈现出形合的外在特征。

中国地处较为封闭的大陆型自然地理环境,较少受到来自外部大自然的压力,因此人们习惯于把世界看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这就促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汉民族的哲学思维总体而言是综合的,它与中国古典哲学上的“天上、物我皆可合而为一”的整体观相伴而生。中国哲学注重整体观,体现的实质在于对事物进行系统评价和综合把握,使汉民族在思维运用上呈现长于整合、善于提纲挈领的综合性特征。论文大全,翻译策略。整体思维有整合作用,使我们轻于对句子成分的细微分析,重于对语句的融会贯通,凭着经验和上下文语境去意会和补充语句的整体内容。因此,中国人重视不同事物间的联系,注重整体,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现代所说的“宏观调控”、“顾全大局”、“构建和谐社会”也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及文化的长期影响下,汉民族从总体而言表现出一种重整体、重主体意识的思维模式,体现在词和句法上就是文、质合一,言、象合一,象、意合一,体、用合一。这一思维模式,反映在汉语这门语言中,就表现在汉语在造句、谋篇上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的语言结构特点。

三、形合意合的美学文化差异

《红楼梦》中对诸多人物体貌、秉性进行描述的语言特征均体现了美学认知层面的问题。

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迎春、探春:第一个肌肤微丰,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这些语符组合中所蕴涵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的美学因子,本身就蕴涵着“可意会,难言传”的人文诗性意趣。这些朦胧模糊的诗性意趣必然要求译者在解码和重构的过程中对个性加以张扬,从而让译者潜意识地体现自身的审美倾向,发挥个人的才情秉赋和语言表现力。然而,基于科学纯理性主义的西方美学恐难以胜任此体认和品鉴的功能和作用。论文大全,翻译策略。

四、翻译策略

(1)从形合语到意合语(增译)

①为了语法上的需要

anelephant一头大象apen一支钢笔

②为了意义上的需要

Long-stemmedmodelsankledthroughthelobby.

身材修长的模特袅袅婷婷地从厅中走过。论文大全,翻译策略。(增补副词)

③为了修辞上的需要

Theskyisclearbluenowthesunhasflungdiamondsdownonthemeadowsandbanksandwoods.

此时已是万里蓝天,太阳把颗颗光彩夺目的钻石洒向草原,洒向河岸,洒向树林。(增补形容词和重复动词)

(2)从意合语到形合语(减译)

①从语法角度进行减省

Asitislate,letusgotobed!不早啦,睡吧!(省略连词as和祈使结构letus)

②从修饰角度进行减省

有些词语在英语里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汉语中却并非如此,翻译时如保留下来往往使译文显得累赘啰嗦。要使译文表达简洁通畅,有些词语必须省去或精简。例如:

Tolearnisnoteasymatterandtoapplywhatonehaslearnedisevenharder.学习不容易,应用更不容易。

五、结论

英汉互译时,无论从综合型的形合语向分析形的意合语转换,还是从分析形的意合语向综合型的形合语转换,根据需要,译文有时可以同时以形合和意合的语言来进行处理:

Ifyoudon’tletmego,I’llmissthetrain.

你不让我走,我会误了火车。(意合)

如果你不让我走,我就会误火车的。(形合)

[1]Nida,E.A.TranslatingMeaning[M].SanDimas,

California:EnglishLanguageInstitute,1982.

关键词:离合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教学建议

离合词的概念是1957年由陆志韦提出的,他认为“合起来是一个词,在同形式的结构里两段分开了就是两个词。”关于离合词的定性问题,以往学者们有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离合词是词,有学者认为离合词是短语或词组,有学者认为离合词处于中间状态。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较早提出离合词问题的是李清华(1983),她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离合词,认为该类语法单位具有动词基本特征。在目前较为常见的对外汉语教材中,部分将离合词一类标记为“V”动词,如《发展汉语》,也就是认为离合词是属于词。部分教材对离合词的词性并未进行标注,如《汉语教程》。虽然对外汉语教材将离合词标记为动词,如“跳舞”“见面”“游泳”“唱歌”,但离合词本身的语法特点及结构方式又有别与一般的汉语动词,因此给留学生的离合词习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汉语动词后直接出现动量词“一下”,如“思考一下”,而离合词在与动量词等语法结构结合时表现出了离析性,如“跳一下舞”“见过一次面”“唱着歌”等。这些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离合词的难点之一。

二、对外汉语考试大纲及教材中的离合词

三、留学生离合词的习得情况

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离合词时常会出现偏误,对于偏误的类型魏淑梅(2007)将之归纳为“1.成分插入(如动态助词、补语等)时产生的偏误,2.离合词重叠时产生的偏误,3.离合词带宾语时产生的偏误”。周荔(2009)将之归纳为“1.宾语错位,2.定语错位,3.状语错位,4.补语错位,5.词性错位”。高思欣(2002)将之归纳为“1.插入的偏误,2.重叠的偏误,3.倒装的偏误,4.脱落的偏误,5.词性偏误”。孟亚利(2009)将之归纳为“1.插入定语的偏误,2.插入补语的偏误,3.插入动态助词产生的偏误,4.离合词带宾语时产生的偏误,5.离合词重叠时产生的偏误,6.离合词中间插入‘的’时产生的偏误”。王瑞敏(2005)将之归纳为“1.应该‘离’而没有‘离’,2.‘离’了,但插入成分处理不完善,3.其他形式的偏误(即重叠与倒装形式)”。萧频、李慧(2006)针对印度尼西亚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的偏误情况将偏误类型归纳为“误把离合词用为不能分用的复合词与误把不能分用的复合词用为离合词”两类,且前者比例远高出后者。我们认为留学生尤其是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时较易于出现的偏误类型为“插入偏误”“重叠偏误”以及“带宾偏误”。例如:

(1)*我们见面过。(我们见过面。)

(2)*我们一起来照相照相。(我们一起来照照相。)

(3)*我已经道歉她了。(我已经跟她道歉了。)

致使留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产生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魏淑梅(2007)认为是“母语的负迁移影响,目的语语法规则的过渡泛化,教材因素”。高思欣(2002)认为是“语际干扰,语内干扰,文化干扰,学习策略干扰,讲解不足”。王瑞敏(2005)认为是“离合词本体研究不够充分,教材对离合词的处理较为模糊,离合词的教学安排上存在难度,留学生使用离合词过度泛化”。我们认为造成留学生习得离合词产生偏误的原因可以从离合词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处理、留学生主体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离合词的本体研究上一些问题还尚存争议,这势必会给离合词在教学方面的标准确立带来一定的阻碍;其次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离合词的讲解不够系统化也是致使偏误产生的一个原因;再次对外汉语教材中对离合词这类词语的标注较为模糊,有的不标,有的标记为动词,对留学生的习得会产生一定的干扰;最后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极易受母语干扰产生负迁移。

四、留学生汉语离合词教学建议

林丹丹(2008)曾指出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针对性强的理论指导,2.对离合词重视不够、教学安排不完善,3.对离合词关涉的语法点认识不到位,4.对离合词的语用功能强调不够,5.学习者母语对离合词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因此对留学生的汉语离合词教学来讲,首先应该加强本体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这种理论指导应该是简化但又行之有效的,真正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的留学生制定较为完整系统化的教学安排,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对教学对象的国别化、汉语水平进行评估并筛选确定。除此以外,在教材编写方面能够对离合词给予较为详细的词性标注以及用法示例,让学生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汉语离合词在用法上的特点及与其它词类在用法上的不同。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QJY13516013]。)

⒖嘉南祝

[1]李清华.谈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3).

[2]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3]林丹丹.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刘兰杰.HSK《大纲》里的离合词[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高思欣.留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6]孟亚利.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离合词偏误分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王瑞敏.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8]魏淑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萧频,李慧.印尼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及原因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3).

[10]赵翊华.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离合词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THE END
1.从法律英语词汇特点看法律文献汉译英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从法律英语词汇特点看法律文献汉译英的英文,从法律英语词汇特点看法律文献汉译英翻译,从法律英语词汇特点看法律文献汉译英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m.dict.cn/%E4%BB%8E%E6%B3%95%E5%BE%8B%E8%8B%B1%E8%AF%AD%E8%AF%8D%E6%B1%87%E7%89%B9%E7%82%B9%E7%9C%8B%E6%B3%95%E5%BE%8B%E6%96%87%E7%8C%AE%E6%B1%89%E8%AF%91%E8%8B%B1
2.法律文献的英文怎么说法律文献的英文法律文献的英文:juristic writtingwritting是什么意思:n. 令状;法院命令,传票 They will abate the writ.他们将宣布令状无效。 This policy is liberalism writ large.这项政策是扩大了的自由主义政策。 Disappointment is writ large on the face of the loser. 输了的那个人脸上显出十分失望的神情。 Spenser, http://m.hujiang.com/fr/p650697/
3.翻译法律文献的几个特点法律文件 法律文书 权利义务 法律文献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FY198206003.htm
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17.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研究 马忠法 复旦大学 18. 印度的核战略 章节根 复旦大学 19. 老子集注彙考(第一卷) 李若晖 复旦大学 20. 袖中东海一编开:域外文献与清代社会史研究论稿 王振忠 复旦大学 21. 神明与市民:民国时期上海地区迎神赛会研究 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6395
5.求助:法律英文文献翻译(急啊.)Criminalizationand求助:法律英文文献翻译(急啊.)Criminalization and Decriminalization - Definition Of A "criminal" SanctionBefore examining the wide variety of issues involved in the choice of the criminal sanction, it is useful to consider what it means to call something a crime and, in particular, how criminal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fcfb04f5017701e2268a5fd461f558b.html
6.何海波《法学论文写作》精要(十五个问题54条笔记)11. 法律经济学:主要是用经济学的视角和工具分析法律问题。 12. 政治学与法学:“政法法学”,即利用经典文献、官方报告、领导讲话之类的政治话语论证法学命题,一度成为主流的法学研究范式。带有思辨色彩的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和具有实证研究倾向的政治科学(politicalscience)为法律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有一些https://www.jianshu.com/p/4d5256a31d85
7.法律文献英译,legaldocumentC国际商务英语中的法律文献 1. On Translation of Legal Document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国际商务英语中的法律文献是指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中涉及到的具有法律规定意义的文献,它是用书面的形式阐述了在商务活动中与法律规定有关的权利和义务,是人们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所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http://dictall.com/indu/336/33525503E33.htm
8.法律论文的参考文献脚注格式是什么?免费法律咨询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https://www.66law.cn/question/305052.aspx
9.法律翻译Administration的三大翻译之争资源技巧专业英语法律翻译--Administration的三大翻译之争 核心提示:“administration”是一个用法极广、含义丰富的词汇,通常被翻译为“政府”、“管理”、“行政”等意思。本文主要围绕“administration”与“government”、“management”、“executive”等三词的翻译冲突,并较详细地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语义及语用区别。https://www.foodmate.net/english/resource/162652.html
10.法律文本翻译(精选十篇)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庭翻译出现以来, 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翻译规范和条例, 比如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法律翻译人员必须完整准确、一字不差地翻译源语信息, 完整保留源语信息和话语语体”[1], 我国在宪法、民法与刑法中也有关于法律翻译的相关条款, 这都说明了法律翻译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如何做好法律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1omilg.html
11.法学毕业论文文献外文英文翻译.pdf法学毕业论文文献外文英文翻译.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附件一:英文文献 INTRODUCTION Offences of strict liability are those crimes which do not require mens rea with regard to at least one or more elements of the actus reus. The defendant need not have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4/6221141042004105.shtm
12.英语长句翻译方法12篇(全文)参考文献 [1]黄珍.长句翻译几法[J].大学英语, 1999, (11) . [2]杨战礼, 赵娟.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30) . 英语长句翻译技巧1 第2篇 本科高等教育学生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 大庆化工厂实习总结 报告作者:何云龙 学号:2007020396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gq0xxvk.html
13.张法连:国家翻译能力视域下的法律翻译教学国家法律翻译能力直接决定了中国法治国际传播效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法律翻译教学是提升国家法律翻译能力的核心基础。本研究表明,高校法律翻译教学应以强化培养具有较强国家法律翻译能力意识的高端法律翻译人才为目标,充分调动协调法律翻译能力构成影响因素,改进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https://www.lectest.com/newsinfo/5632837.html
14.专利文献的英汉翻译第二节 专利文献 第三节 专利翻译 一、专利文献为何要翻译 二、一般翻译与专利翻译 三、专利翻译与专利代理人 四、合格的专利翻译 第二章 专利申请文件的语言特点 第一节 涉外专利文献的一般特点 一、法律文件的严谨性 二、科技知识的广泛性 三、大量的新技术 四、文件来源的多元性 第二节 中文专利申请文件的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3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