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汉语大词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提供更早例证

【平安】2.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唐岑参《逢入京使》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大词典·干部》,2卷927页)

按:《大词典》于“平安”义项二所引首见书证时代偏晚,此义在先秦时早已有用例。《国语》卷十九《吴语》:“君今非王室不平安是忧。”此“平安”指周王室没有危险,平稳安全。《论衡》卷十七《指瑞篇》:“子孙孝善,是家兴也;百姓平安,是国昌也。”《论衡》卷十九《宣汉篇》:“圣主治世,期于平安,不须符瑞。”《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传》:“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指国家、百姓安全无危险。《玉台新咏》卷一《古乐府诗六首》其三《陇西行》:“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此“平安”指人平安无恙。《晋书》卷六九《周顗传》:“帝召顗于广室,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指诸人生命平安无危险。义项二由本义“语平舒”引申而来。《说文·丂部》:“平,语平舒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安舒之称。”

【揽衣】亦作“擥衣”。提起衣衫。唐白居易《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诗:“下有白头人,擥衣中夜起。”(《大词典·手部》,6卷,992页)

按:《大词典》于“揽衣”释义后所引首见书证时代太晚,该词早在汉魏时即有用例。《玉台新咏》卷一西汉枚乘《杂诗九首》其九:“忧愁不能寐,览衣起徘徊。”《文选》本作“揽衣”。《玉台新咏》卷二魏明帝《乐府诗二首》其一:“揽衣曳长带,纵履下高堂。”卷二曹植《杂诗五首》其四:“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笺注:“《广韵》:擥,手擥取也。揽同。”“揽衣”当是“揽衣带”省称凝固,《全后汉文》卷九十载王粲《出妇赋》:“揽衣带兮出户,顾堂室兮长辞。”

【姝子】美女。唐李白《白头吟》:“茂陵姝子皆见求,文君欢爱从此毕。”(《大词典·女部》,4卷342页)

按:《大词典》于“姝子”释义后所引首见书证时代太晚,该词在东汉时即有用例。《玉台新咏》卷一东汉宋子侯《董娇娆诗一首》:“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春月】2.春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大词典·日部》,5卷640页)

按:《大词典》于“春月”第二义项后所引书首见证时代稍晚,该义项早在汉代即有用例。《玉台新咏》卷一东汉宋子侯《董娇娆诗一首》:“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汉书》卷八六《王嘉传》永信少府猛等十人议王嘉狱:“今春月寒气错缪,霜露数降,宜示天下以宽和。”《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丞掾皆以为方春月,可壹出劝耕桑。”《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司隶典司京师,四方是则,而近于春月分行诸部,托言劳来贫人,而无隐恻之实,烦扰郡县,廉考非急。”

【仪态】仪容姿态。清珠泉居士《雪鸿少记补遗》:“至于足翘细笋,腰折回风,尤觉颠掉纤柔,具有万方仪态。”(《大词典·人部》,1卷1705页)

按:《大词典》于“仪态”释义后所引首见书证时代太晚,该词早在东汉时即有用例。《玉台新咏》卷一东汉张衡《同声歌一首》:“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此语后浓缩为成语“仪态万方”,形容仪态美丽多姿。

【深谷】幽深的山谷。晋陆机《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郁嵯峨。”(《大词典·水部》,5卷1424页)

按:《大词典》于“深谷”释义后所引首见书证时代太晚,该词在先秦两汉即有用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王所知也。”《汉书》卷三六《刘向传》载其上封事谏:“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楚辞》卷十七东汉王逸《九思·悼乱》:“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玉台新咏》卷一东汉秦嘉《赠妇诗三首(并序)》其二:“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二、补充例证缺环

【远方】远处。《周礼·夏官·怀方氏》:“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论语·学而》:“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宋苏轼《上刘侍读书》:“轼远方之鄙人,游于京师。”(《大词典·辵部》,10卷1121页)

按:《大词典》对“远方”的例证罗列,从先秦一越至宋代,从上古汉语时期跨到近代汉语时期,时代跨度太大。兹对中古汉语时代用例加以补充。如《玉台新咏》卷一《古诗八首》其四:“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其五:“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唐玄奘、辩机《大唐西域记》卷六《劫比罗伐窣堵国》:“时俗相传,谓之箭泉。夫有疾病,饮沐多愈。远方之人持泥以归,随其所苦,渍以涂额,灵神冥卫,多蒙痊愈。”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七《蜀无兔鸽》:“太宗朝,远方咸贡珍异草木。”

【迎客】1.迎接客人。《礼记·曲礼上》:“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唐岑参《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大词典·辵部》,10卷747页)

按:《大词典》对“迎客”第一义项的例证罗列,从秦汉一越至唐代,时代跨度太大。兹对汉魏六朝时代的用例加以补充。《玉台新咏》卷一《古乐府诗六首》其三《陇西行》:“好妇出迎客,顔色正敷愉。”《抱朴子内篇》卷十八《地真》:“及有客座上,有一主人与客语,门中又有一主人迎客,而水侧又有一主人投钓,宾不能别何者为真主人也。”《晋书》卷六一《刘乔传》:“(嵇)绍谓(刘)乔曰:‘大司马何故不复迎客?’乔曰:‘似有正人言,以卿不足迎者。’”

【摧頽】1.摧折,衰败。汉焦赣《易林·蛊之否》:“中复摧頽,常恐衰微。”唐元稹《花栽》诗之一:“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頽。”宋苏轼《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词:“秋色渐摧頽,满院黄英映酒杯。”(《大词典·手部》,6卷838页)

按:《大词典》对“摧頽”第一义项的例证罗列,从汉代一越至唐宋,时代跨度太大。兹对汉魏六朝时代用例加以补充。《玉台新咏》卷一《古乐府诗六首》其六《双白鹄》:“吾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頽。”《魏书》卷九一《术艺·张渊传》载《观象赋》:“是时也,岁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阊阖晨鼓而萧瑟,流火夕暵以摧颓,游气眇其高搴,辰宿焕焉华布。”“摧颓”与“萧瑟”同意对举。

【無乃】亦作“无迺”。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唐韩愈《行难》:“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大词典·火部》,7卷99页)

按:《大词典》对“无(無)乃”的例证罗列,从先秦直接跨越至唐代,时代跨度太大。兹对汉魏六朝时代用例加以补充。《玉台新咏》卷一枚乘《杂诗九首》其一:“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抱朴子外篇》卷四十六《正郭》:“嵇生又曰:‘林宗存为一世之所式,没则遗芳永播,硕儒俊士,未或指点,而吾生独评其短,无乃见嗤于将来乎?’”《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臧洪传》:“是以获罪主人,见攻逾时,而足下更引此义以为吾规,无乃辞同趋异,非吾子所为休戚者哉!”《晋书》卷四七《傅玄》:“法之有限,其于致远,无乃泥乎!”《魏书》卷一三《高车传》:“其姊大惊曰:‘此是畜生,无乃辱父母也!’妹不从,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滋繁成国。”

【际会】3.机遇;时机。《汉书·王莽传上》:“安汉公莽辅政三世,比遭际会,安光汉室,遂同殊风,至于制作,与周公异世同符。”《旧唐书·马怀素传论》:“马怀素、禇无量好古嗜学,博识多闻,遇好文之君,隆师资之礼,儒者之荣,可谓际会矣。”(《大词典·阜部》,11卷1098页)

按:《大词典》对“际会”第三义项的例证罗列,从西汉直接跨越至唐宋,时代跨度太大。兹对汉魏六朝时代用例加以补充。《玉台新咏》卷一张衡《同声歌一首》:“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晋书》卷三七《宗室·安平献王孚传》:“今嗣王新立,当进用海内英贤,犹患不得,如何欲因际会自相荐举邪!”《晋书》卷八二《习凿齿传》:“夫命世之人正情遇物,假之际会,必兼义勇。”《南齐书》卷四四《徐孝嗣传》:“徐孝嗣凭藉世资,早蒙殊遇,阶缘际会,遂登台铉。”《北齐书》卷一八《司马子如》:“事贵应机,兵不厌诈,天下汹汹,唯强是视,于此际会,不可以弱示人。”

【舟梁】1.用船架设的浮桥。《国语·周语中》:“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韦昭注:“舟梁,以舟为梁也。”2.船和桥。《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宋苏舜钦《扬子江观风浪》诗:“济川作舟梁,铸鼎穷神奸。”(《大词典·舟部》,9卷2页)

按:《大词典》“舟梁”的第一义项,据韦昭误注孤证为说,非是。《国语·周语中》:“泽不陂障,川无舟梁”集解:“舟梁,以舟为梁也。王引之曰:‘韦注非也。上文“川不梁”,单言无梁。此“川无舟梁”,则兼言无舟。舟、梁是二事,非谓以舟为梁也。上文曰“十月成梁”,则川自有梁,不须以舟为之。且造舟为梁,天子之礼,他人所不敢用,不得以此责陈也。’”[3]66王引之所言甚确,《大词典》失检前人训诂成果,致立虚假义项。

第二义项的例证罗列,从先秦直接跨越至宋代,时代跨度太大。兹对以汉魏六朝为代表的中古汉语时代用例加以补充。《玉台新咏》卷一秦嘉《赠妇诗三首(并序)》其二:“河广无舟梁,道近隔邱陆。”(页30)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九《遐览》:“渡大水不用舟梁,分形为千人,因风高飞,出入无闲。”又《抱朴子外篇》卷四十八《诘鲍》:“山无蹊径,泽无舟梁。”

【不宁】不安定;不安宁。《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竟不宁,土地分裂。”明方孝孺《茹荼斋记》:“是以自忽忽而不宁,食入口而不知其甘。”(《大词典·一部》,1卷465页)

按:《大词典》对“不宁”释义后的例证罗列,从秦汉直接跨越至明代,时代跨度太大。兹对汉魏六朝时代用例加以补充。《玉台新咏》卷一东汉秦嘉《赠妇诗三首(并序)》其三:“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文选》卷十九续《劝励》载东汉韦孟《讽谏》:“悠悠嫚秦,上天不宁。”《三国志》卷五九《吴书一四·吴主五子传·孙霸》:“或谓二宫,不遵典式,此臣所以寝息不宁。”《世说新语》卷上之上《德行第一》:“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魏书》卷一九中《景穆十二王中·任城王云传》附其长子澄上表:“不爱力以悦民,无丰资以待敌,此臣所以夙夜怀忧,悚息不宁者也。”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4.

[2][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玉台新咏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第三卷416页:“喝[hē]饮用。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t,你敢也走将来喝点汤,喝点汤。’”此条书证有误。

查元无名氏《冻苏秦衣锦还乡》第三折,其上下文是:

宋元年间的待客之礼,客至设茶,客去点汤,后“点汤”成了送客、逐客之词。苏秦去见张仪,两人产生了争执,于是张仪要张千对苏秦大声呼喝“点汤”,以示逐客之意,苏秦不服,故对张千说:“你敢也走将来喝点汤,喝点汤。”后苏秦起身离开,来到门楼底下,张千仍不断大喊“点汤”,苏秦很恼火,“这门楼底下也喝点汤?”认为是受到奇耻大辱,甚至想自杀了事。可见,“喝点汤”即呼喝“点汤”。“喝”不是“饮用”,而是大声呼喝之意,读音应为hè。

《汉语大词典》误引“喝点汤”为书证,不仅是由于编者未能详查原文所致,更与未能借鉴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有关。元杂剧中“点汤”用作逐客之词,学术界早有研究,如薛瑞元《元杂剧中的“点汤”》(《文史》,第21期):

点汤之“点”本来含有制作义,有着种种讲究。在它与礼仪相联之后,则转义为设置或饮用了。……客罢点汤,其缘起或如《南窗纪谈》所云:“客坐既久,恐其语多伤气。”实际上,这种彬彬礼节的后面,却明白无误地表示:或客至稍久,欲结束会晤;或恶客临门,不愿接待,以点汤示意其速去。元杂剧所见点汤,其情节与此相符。

有关宋元语言的辞书中也收有“点汤”词条,如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这些科研成果都先于《汉语大词典》,如果其编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不致于误引书证了。

爱看央视的“开心大词典”,精彩刺激,答对了还有诱人的大奖品!可要进入央视演播大厅现场答题可是难上加难,就用超级百科知识

>>主编《英汉大词典》《英汉大词典补编》《汉英大词典》,陆谷孙:“我编出了自我实现的乐趣”《汉语大词典》失收的今文《尚书》周书语词《汉语大词典》在词类标注方面存在的问题免费的点读机随时随地可查的英汉大词典浅谈《英汉大词典》词(组)层面的语用信息《牛津大词典》:傻子和疯子一起完成的奇迹敦煌变文成语研究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从《贤愚经》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阙失(二)在《英汉大词典》第三版概念会上的发言《汉语大词典》对蒲松龄作品的引用及疏误从《风俗通义》看《汉语大词典》的书证晚出从“全都”义同义复词看《汉语大词典》的瑕疵试论《中华汉英大词典(上)》文化词目的翻译策略试析《中华汉英大词典》“有保留的描写主义”编纂理念婚姻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补正若干《汉语大词典》例证商订《汉语大词典》“戴目”评《〈汉语大词典〉研究》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开心词典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是一款智力游戏软件,其“本地开心辞典”模拟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的节目形式,让你在读秒声中回答提出的问题。

“央视开心辞典”提供了央视举办的历届开心大词典的题目和答案(需联网下载),“趣味脑筋转弯”和“超级知识百科”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包括历史、文学、政治、社会、地理、数学、医学、理化等。

经常使用该软件,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说不定你还有机会在央视拿大奖呢!一些单位也可以在智力竞赛中让它助一臂之力。

(注:该软件已收入本期光盘)

(1)真的假不了。

(2)这酒真的是假的。

(3)这事情是真的。

(4)这事情真的办不了。

例(1)、例(3)中的“真的”为名词性的“的”字短语(真的1),例(2)、例(4)中的“真的”则为加强肯定的语气副词(真的2)。我们认为“真的2”(以下径作“真的”)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应该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理由如下:

首先,副词“真的”与“的确”“确乎”“确实”“实在”“委实”等同义,可以相互替换。

《现汉》“的确”条:“[副]完全确实;实在:他的确是这样说的。”又“确乎”条:“[副]的确:经过试验,这办法确乎有效|屋子又宽绰又豁亮,确乎不坏。”又“确实”条:“②[副]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他最近确实有些进步│这件事确实不是他干的。”又“实在”条:“②[副]的确:实在太好了|实在不知道。”又“委实”条:“[副]确实;实在:委实不易。”以上诸条各例,“的确”“确乎”“确实”“实在”“委实”都可以用“真的”替换,意思不变,这说明“真的”的副词用法确然无疑。而且从实际使用情况看,“真的”的使用频度很高,至少大大高于“确乎”“委实”等。《现汉》收了“确乎”“委实”,而不收“真的”,顾此失彼,不合情理。

其次,副词“真的”与方言词“真个”是同义词,两者有历时替换关系。

作为一个语气副词,“真的”的功能与用法如下:

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状语。如:

(5)梅姐,假若乱兵真的进来了,我们怎么办?(巴金《家》)

(6)那招数真的很怪。(金庸《笑傲江湖》)

2.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前后停顿,单独使用。如:

(7)真的,我对你印象很好。(王朔《痴人》)

(8)钢钢定睛一看,真的,小卡片上写着许多字。(赵莉《钢钢的三个好朋友》)

(9)不能对他讲,他猜到了会恨我的,真的。(梁晓声《表弟》)

综上所述,“真的”属于“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一个词,而且是一个常用语气副词。因此,我们认为,从词典收词的完备性、规范性、实用性等原则出发,现代汉语词典完全应该收录“真的”条。

[1]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关键词:吕叔湘辞书学理论辞书思想

一、关于义项排列的问题

吕叔湘先生认为词典义项按什么顺序排列,应视词典是历时还是共时的性质而定。他在《〈汉语大词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汉语大词典》好比古往今来汉语词汇的档案库。它应该是一部收词全面的大型古今词典,历时词典。作为一部大型历时词典,要全面反映词义产生的时代,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包括词义的消亡或部分消亡等。因此,作为历时性的词典,词的义项排列理所当然地应以词义发展的脉络为序。而《现汉》的定位是以词汇规范为目的,反映现代汉语词汇面貌的中型语文词典。吕先生指出,《现汉》“分析词义以现代汉语为准,不详列古义,而且特别注意分辨基本的、常用的词的意义”①。这就是说,作为共时性的词典,它的功能是反映词汇在共时平面上的语义、语用及语法上的特点,而不是词义的历时演变,因此义项的排列不必像历时词典那样按词义的发展脉络为序。因此,《汉语大词典》的义项按词义发展的脉络排序,而《现汉》的义项排列按照“一般的在前,特殊的在后;具体的在前,抽象的在后”的顺序排列。

二、关于词类标注的问题

关于标词类,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一文中指出:“首先,确定某一形式是词不是词(小于词的构词成分,或是大于词的词组);其次,作出词的语法说明(包括标出词类)――这些,在汉语语法结构的研究还未取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都是很难的课题。”这段话表明,吕先生认为给词标注词性,首先要确定是不是词,其次,在当时词类划分标准研究不够深入、语法学界分歧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勉强标上词性,则效果不一定好。吕先生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即在《现汉》释义中为全部虚词和实词中的代词、数词、量词注明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不直接标注词性,但通过释语和例句的搭配,让读者体会该词的词性。

三、关于释义的问题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辞书编纂实践,在词语的解释、意义的辨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古代辞书在释义方面也有明显的缺点,即释义仍多用“一词释一词”。吕叔湘先生和他的《现汉》编纂团队在释义的问题上,完全抛弃了这种陈旧、错误的做法,采取了一种更为科学的释义方式。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修订稿)》(以下简称《编写细则》)“释义”部分,提出了“释义的一般原则”:“分析词义,以现代汉语为标准。要适当运用概括的原则,避免两极端。”注解词义“要有正确的观点,但不必机械地加上批判字眼”;注解行文要求“明确、通顺、简洁,应该避免用方言、文言、生造词、翻译腔”。

除此之外,吕叔湘先生还就词典义项释义的锤炼加工问题做过细致的阐发。他认为,如何将基本上捕捉到的词义要点,用恰如其分而又行文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这往往是义项诠释中一个不可轻视的难点。②对此,他做过探讨性的实例分析。如“黎明”:

《学习字典》:“天刚亮的时候。”

《新华》:“天快亮的时候。”

《现汉》:“天快亮或刚亮的时候。”

四、关于编排方式的问题

吕叔湘先生认为,词典的编排方式应根据词典的类型,并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查检。吕先生在《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上,发表了《需要一本〈引用语词典〉》一文,呼吁引用语词典的编纂,其中就谈到了词典编排方式的问题。他指出:“引用语词典不同于类书”,不能用分类的方法编排,这样不好查找。“只有按照字形或字音检索,才便于应用”。

五、关于收词原则的问题

吕叔湘先生认为,词典的收词要视词典的类型和用途而定。吕叔湘先生修订的《编写细则》“总则”部分指出:“(A)选录词汇应以普通语汇为主体,一切使用范围有限制的词汇是次要的,应该酌量选收,以供参考,但是绝不能泛滥无归……(B)在字形、词形上,本词典应该起规范作用……象声词和模拟性的形容词中互用的同音字或音近字应选择去留,不可大量重复。儿化词和‘子’尾词的收录也宁严毋宽。”除了再次强调《现汉》主要应收录“普通词汇”外,《编写细则》还对“普通语汇”、“口语语汇”、“北京话语汇和方言语汇”、“俚语”、“文言词”、“生造词”、“成语”,、“专科语汇”、“单字”、“简称”等的定义、标注方式、收录标准作了规定。对“普通语汇”以外词语的收录,总体要求为“屡在书刊出现的”即前文所言“通用的词”。这些收词原则的制定,都是基于《现代汉语词典》是为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服务,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查阅中型工具书的性质而定的。

又如,吕叔湘先生在《需要一本〈引用语词典〉》一文关于收条的原则,指出:“诗文本身的好坏不是主要标准,主要看是否被人引用。”有些诗文未必好,但引用频率高,就需要收。另外,在成语词典内可以查到的诗文是否收,谚语是否都收,也是需要研究的。应该收的没有收令人失望,大量收无人使用的条目则浪费篇幅。

六、关于辞书修改的问题

吕叔湘先生在《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一文中讲道:“一本好的字典”应当“重视修改工作”,特别是“大词典,不改是不行的”。词典的修改工作包括收词、正字、正音、正义、查检、词典结构等,但重点还是释义。修改的目的是纠正谬误,尽可能提高词典义训的准确、饱和与透明程度。吕叔湘先生指出,《现汉》、《现代汉语八百词》都“是改出来的”,而正在编纂中的《汉语大词典》“尤其要重视改”。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吕叔湘先生对某词典的“难”与“容易”两词条的初稿与改稿做过比较分析,明确指出,经过修改,释文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他以这一实例,证明了修改字稿对保证词典释文质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七、其他

吕叔湘先生还特别重视在词典编纂过程中应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他认为语文词典不仅随时要向语言学吸取必要的养分,而且要借助、运用语言学所提供的新观念、新方法。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中许多虚词的注释吸收了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的研究成果。

从吕叔湘先生的辞书学思想可以看出,他善于运用现代语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考察词典工作,并为词典编纂制定出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原则,这对于现在的词典编纂者继承和发扬前辈的辞书学思想理念,促进现代语文词典的编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见《〈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修订稿)》.

②见邹酆《吕叔湘词典三论试析》,《辞书研究》,1994,(5).

③见《“黎明”的定义》,载《语文杂记》,上海教育版社.

④见《在〈汉语大词典〉无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自骆伟里《〈汉语大词典〉》首卷复审定稿杂记》,《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

[1]吕叔湘.在《现代汉语词典》出版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中国语文,1993,(4).

[2]吕叔湘.在《汉语大词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辞书研究,1982,(3).

[3]吕叔湘.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辞书研究,1984,(1).

[4]吕叔湘,罗常培.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现代汉语学术会议秘书处编,科学出版社.

[5]刘庆隆.语言学家和词典编纂家――吕叔湘先生.《吕叔湘全集》第十九卷.

[6]邹酆.吕叔湘词典三论试析.辞书研究,1994,(5).

【关键词】疑难词;二拍

【出热】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吴氏虽未就想到邪路上去,却见这知观丰姿出众,语言爽朗,也暗暗地喝采道:‘好个齐整人物!如何却出了家?且喜他不装模样,见说做醮,便肯轻身出观,来到我家,也是个出热的人。’”

按,《汉语大词典》中对“出热”一词的解释为,出力。但是若是把“出热”仅仅看为“出力”在《初刻拍案惊奇》一例中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从意思上看,知观“肯轻身出观,来到我家”并没有帮他家出力干什么活,不能是出力。

若“出热”在《初刻拍案惊奇》中不是“出力”的意思,那么会是什么意思呢?经过异文例、搜集同时代例句以及参证方言,笔者断定,“出热”还有“热心”之意。

1、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三)《初刻拍案惊奇》一文中并未出现“出热”,取而代之的是“心热”。吴氏虽未就想到邪路上去,却见这知观丰姿出众,语言爽朗,也暗暗地喝采道:“好个齐整人物!如何却出了家?且喜他不装模样,见说做醮,便肯轻身出观,来到我家,也是个心热的人。”

2、《三刻拍案惊奇第二十八回》张秀才忙瞅一眼,沈氏道:“何妨得?我哥哥极直、极出热,只为你掩耳偷钤,不寻个帮手,所以欺你。”

《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卷之七》张秀才忙瞅一眼,沈氏道:“何妨得?我哥哥极直极出热,只为你掩耳偷铃,不寻个帮手,所以欺你。”

以上两个例句中“直”为“直率”之意,“直”和“出热”受程度副词“极”的修饰,则“出热”也是一个形容人的品性的词语,意思为“热心”。

3、1986年第4期《湖州学报》徐静茜的论文《“两拍”所见方言词语及句式》中指出,“出热”是一个吴方言词,其意思就是“热心”。

综上所述,“出热”不仅有“出力”的意思,还有“热心”的意思。在《初刻拍案惊奇》中的句子“且喜他不装模样,见说做醮,便肯轻身出观,来到我家,也是个出热的人。”中,“出热”就是“热心”的意思。

【唧溜】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极是‘老唧溜’,也会得使人喜,也会得使人怒,弄得人死心塌地,不敢不从。”

按,在《汉语大词典》中并没有收录“唧溜”一词,笔者通过各方面的求证,认为“唧溜”就是“狡黠、聪慧”的意思。

首先,从同时代的文例看来,“唧溜”一词出现的地方还有:

《媚史第十六回》聂氏道:“这女子倒也唧溜,兀谁敢上得他的崖岸?”

《三教偶拈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冷泉参透瞎堂禅,到处逢人夸唧溜。

《禅真后史第四十四回》潘有廉道:“向闻舒宽乃积年唧溜的节级,故把厚礼送他,眼巴巴望他了事。

以上各个例句中,将“唧溜”理解为“狡黠,聪慧”都可以,文意贴切。与“唧溜”相对的有“不唧溜”即“愚钝”的意思,也有多例:

《古尊宿语录卷十四》比望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不唧溜。

《艳婚野史第三回》张扬道:“也是个不唧溜的东西,你一时进去,他怎知是你……”

以上例句中“不唧溜”都可以理解为“不聪明”级“愚钝”的意思。

其次,“唧溜”是一个吴方言词,在吴方言中“唧溜”即“聪慧,狡黠”的意思。

综上所述,《汉语大词典》所未收录的“唧溜”一词,即“聪慧,狡黠”的意思。

【大头脑】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元来那个大商,姓张名全,混名张多宝,在京都开几处解典库,又有几所缣缎铺,专一放官吏债,打大头脑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如此两位大头脑去说那些小附舟之事,你道敢不依从么?”

按,“大头脑”即大官儿,《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该词。“大头脑”是一个吴方言词,即“大官”的意思。

【生煞煞】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两口儿见了儿子,心里老大喜欢,终久乍会之间,有些生煞煞。”《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宣教也生煞煞的浪开不得闲口,便宜得饱看一回而已。”

按,陌生的样子,各大辞书并未收录该词。“生”具有“陌生”的意思,“煞”在这里的意思应该为程度副词,是“极”的意思,用来形容陌生的程度。

【清头】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两个常自激激聒聒的一番,我也不知一个清头。”卷三十:“卢母惊异,打听王翁夫妻,果然到得家里,虽不知这些清头,晓得冤债不了,惊悸恍惚成病,不多时,两个多死了。”卷四十:“及至诗不成诗,而今世上不传一首的,当时登第的元不少。看官,你道有什么清头在那里?”卷二十一:“谁人家没个内外?怎吃了酒没些清头,赶到人家厨房中,灶砧多打碎了!”(下转第203页)

(上接第201页)“原来这些色病,固然到底不救,却又一时不死,最有清头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任生此时醉中,不知好歹,口里胡言乱语,没个清头。”卷三十五:“贾闰娘不知一些清头。”卷十八:“岂知这些不明道理之人,只要蛮做蛮吃,岂有天上如此没清头,把神仙与你这伙人做了去?”卷十六:“东岳真个有灵,阴间真个无私,一些也瞒不得。大不似阳世间官府没清头没天理的。”

按,《汉语大词典》未收录“清头”一词,笔者根据考证认为,“清头”有三个义项:①是非,分寸;②头脑,头绪;③底细。

①是非,分寸。《初刻》卷四十和《二刻》卷十六里的“清头”是是非,分寸的意思。

②头脑,头绪。《初刻》卷二十六、卷二十一和《二刻》卷三十四例的“清头”是头脑,头绪的意思。

③底细。《初刻》卷三十和《二刻》卷三十五、卷十八例的“清头”是底细的意思。

【轻敲】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那里有钱买棺?不要说是好棺木价重买不起,便是那轻敲杂树的,也要二三两一具,叫我那得东西去买?前村李作头家,有一口轻敲些的在那里,何不去赊了来?明日再做理会。”“我叫他且到李作头赊了一具轻敲的来,明日还价。”

按,不坚实,“轻敲”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未见收录。

【馋唾】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为褚家这主债上,馋唾多分说干了。”

按,口水,唾液。《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该词,这个词是一个吴方言词,今天宁波话仍然说“馋唾解百毒”。

【轻鲜】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些小薄物,奉为尊嫂拜见之仪。望勿嫌轻鲜。”卷一:“袖中摸出细珠十数串,每送一串道:‘轻鲜,轻鲜,备归途一茶罢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我起初原说利物之外再赠五十千,也不为轻鲜,只可如此求他了。”“有劳嬷嬷两下周全,些小微物,勿嫌轻鲜则个。”卷三十六:“是必有烦提控回一回,些小薄意,勿嫌轻鲜!”

按,表示礼物的微薄,用于自谦,各大辞书并未收录该词。“轻鲜”一词是个近义并列复合词,其中“鲜”应读为上声,表示“少”的意思而非“新鲜”之意。

以上便是笔者在两拍中所找到的一些未经解释的疑难词,以及对其所作出的解释。

【参考文献】

[1]凌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2.0版

[3]徐静茜.两拍所见方言词[J].湖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

关键词:东京梦华录方言研究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撰写的一部反映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繁华景象的书。此书内容非常博杂,北宋都城的宫殿、池苑、桥梁、河道、民俗、风情、时物等,无所不记,且此书“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耳”。[1]4因此,此书不但词汇丰富,而且口语色彩浓厚,书中使用了很多方言词语,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拟对《东京梦华录》一书使用的方言词语做初步研究。

一、不以自释词语形式出现的方言词语

《东京梦华录》中有大量以自释词语形式出现的方言词语,另有一些方言词,直接出现在文中,没有特殊的标志,只能从文献中使用情况或在今天口语中的保留去考察和理解。

【洗手蟹】

……生炒肺、炒蛤蛎、炒蟹、渫蟹、洗手蟹之类,逐时旋行索唤,不许一味有阙。(饮食果子)

“洗手蟹”,《汉语大词典》有释:【洗手蟹】见于宋人记载的一种食品。活蟹剖析后加调料,立即可食者,谓之“洗手蟹”。[2]此词亦见于它文:宋·祝穆《事文类聚·介虫·蟹》:“北人以蟹生析之,调以梅芼橙椒,盥手毕即可食,目为‘洗手蟹’。”又宋·傅肱《蟹谱》卷下·食品:“北人以蟹生析之,酤以盐梅,芼以椒橙,盥手毕即可食,目为‘洗手蟹’。”由文献记载可知“洗手蟹”是宋代一种北方食品,此词也是古北方方言词。

【炊饼】

都城之歌儿,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炊饼、黄胖、调到、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清明节)

“炊饼”,《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此词:【炊饼】馒头,古方言。宋·吴处厚《青厢杂记》:“(宋)仁宗庙讳祯,语讹近蒸,今内廷上下皆呼蒸饼为~。”[3]3609《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蒸饼”一词三例,“炊饼”一词一例,《梦梁录》中仅见“蒸饼”一词。

【动使】

①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动使器皿,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辨。(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②凡民间吉凶筵会,椅卓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筵会假赁)

③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淨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民俗)

④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正月)

“动使”,《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释:【动使】用具、器具。?蕖古北方方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向晚,卖何(娄)楼头面、冠梳、领抹、珍玩、~之类。”[3]1570

【合笙】、【合生】

①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浑话、杂扮、商迷、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掉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有之,至暮呈拽不尽。(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宝观神生日)

②毛详、霍伯丑商迷,吴八儿合生,张山人说浑话……(京瓦伎艺)

“合笙”,古方言。《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释:【合笙】古代的一种表演艺术的体裁。也叫“合生”。古方言。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补遗》:“~,七字唱本。加和声‘哩哩啰哩哩来。’《董西厢》(乔合笙)休将闲事苦萦怀(和)哩哩啰哩哩来。”[3]2112

【下】

①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东角楼街巷)

“下”,即住宿,古方言。《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此词:【下】义项②留宿;投宿。古方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贩鹰鹘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到天晚寻宿,又没人家~他。”[3]207

②……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盘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育子)

“下”指“投入,放入”。《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释:【下】义项③投放;放入。闽语。

福建厦门。福建建阳、东山、崇安、松溪、政和。[3]207《东京梦华录》中上例正为此义,此词义在今河南地区口语中仍常用到,例如:“饿了先下点儿面条吃。”“下面条”即把面条放到锅里、“下扁食”即把饺子放到锅里。

【地上】

次有马上抱红绣之毬,系以红(绵)锦索掷下于地上,数骑追逐射之。(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地上”,即地面。此词今河南地区犹存:“你看地上脏哩,扫扫吧。”《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此词:【地上】①地面。?蕖中原官话。山东费县、菏泽、青海西宁。?蔻江淮官话。江苏南京。?蓿徽语。安徽歙县城关。[3]1610

【虫蚁】

①珠珍雇婢妮买虫蚁六十八。(都市钱陌)

②刘百禽弄虫蚁。(京瓦伎艺)

③刘百禽虫蚁。(元宵)

“虫蚁”,指小鸟雀,北方方言词,今河南地区口语中仍存此词。

虫蟻/蟲蟻,现在简化为“虫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虫蟻/蟲蟻”并非是“虫”和“蚁”的合称,而是小鸟雀的通称,是一个河南方言词。这个方言词,今天仍活跃在河南人民口头中。例如晾晒小麦、玉米等粮食时,常说:“看好麦子,别让虫蚁儿吃了。”此句中,“虫蚁儿”即指小的鸟雀,如麻雀、鸽子等。“虫蚁儿”的方言义,《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释:[虫蚁儿]词条,义项②〈名〉飞禽的总称。?蕖中原官话。河南郑州。河南坠子《巧嘴八哥》:“树上落了个~。”又“你是个啥~啊,咋会说话哩?”河南原阳、沈丘、灵宝、信阳、新郑、新野、叶县、长垣、栾川、兰考。?蔻晋语。河南辉县、获嘉、焦作、温县、济源。[2]1979?蕖、?蔻所列地区,基本上全在今河南境内,“虫蚁儿”无疑是河南方言词语。《汉语方言大词典》例句所引为现代作品,而《东京梦华录》中即有方言例证,据此可补。

【磨喝乐】

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七夕)

“磨喝乐”,古北方方言,北宋汴京人称一种泥塑土偶。宋·金盈之《醉翁谈录》四:“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罗。大小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由金盈之的描写可知汴京人称这种泥孩儿(即小塑土偶)为“摩罗”,南方人称之为“巧儿”。陈元靓《岁时广记》二十六亦言:“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

二、以自释词语形式出现的方言词语

《东京梦华录》中的方言词语,大多以自释词语的形式出现,这些自释词语相当一部分阐释的是当时都人对某物、某人、某种风俗、某种风物、某项杂戏的称呼,多为当时当地人们的口语。

(一)饮食、风物类自释词语

【碧椀】、【造羹】

吾辈入店则用一等琉璃浅稜椀,谓之“碧椀”,亦谓之“造羹”。(食店)

“碧椀”、“造羹”,北宋东京人称一种琉璃浅稜椀为“碧椀”或“造羹”,古方言。

【造韲】

菜蔬精细,谓之“造韲”。(食店)

“造韲”,北宋汴京人称精细的菜肴为“造韲”,古方言。

【合羹】、【单羹】

面与肉相停,谓之“合羹”,又有“单羹”,乃半个也。(食店)

“合羹”、“单羹”,古方言。北宋汴京人称一碗面和肉一样多的面食为“合羹”,称半碗为“单羹”。

【水上浮】、【糓板】、【花瓜】、【果食】、【果食将军】、【种生】

又以黄蜡铸为凫、雁、鸳鸯、鸂鶆、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糓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盖自来风流,不知其从,谓之“果食将军”;又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篮彩缕束之,谓之“种生”。(七夕)

“水上浮”、“糓板”、“花瓜”、“果食”、“果食将军”、“种生”这几个词均为古方言,是北宋东京七夕等节日时所卖的风物。《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果食”一词:【果食】泛指甜面食品。古北方方言。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所载:宋时汴京习俗,农历七月七日以油面糖蜜制成食品笑靥儿,有各种样式,称为~。[3]3403

【车鱼】

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鱼行)

“车鱼”,古方言,北宋汴京人称从远处运来的鱼为“车鱼”。

【驩门】

又有瓠羹店,门前以枋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成边猪羊,相间三二十边。近里门面窓户,皆朱绿装饰,谓之“驩门”。(食店)

“驩门”,北宋汴京人称瓠羹店用朱绿装饰的门和窗户为“驩门”,古方言。

【泥盆】

每遇春时,官中差人夫监淘在城渠,别开坑盛淘出者泥,谓之“泥盆”。(诸色杂卖)

“泥盆”,北宋汴京人称淘城渠时所挖盛放渠泥的坑,古方言。

【一宛】

其卖麦面,秤作一布袋,谓之“一宛”。(天晓诸人入市)

“一宛”,古方言,宋代汴京一带把面每秤装一布袋,这样一布袋面称为“一宛”。

(二)民俗类自释词语

【卖梅子】、【把街】

或军营放停乐人,动鼓乐于空闲,就坊巷引小儿妇女观看,散糖果子之类,谓之“卖梅子”,又谓之“把街”。(诸色杂卖)

“卖梅子”、“把街”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同,都指一种小贩兜售的方式,古方言。

【勘宅】

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则有就门卖羊肉头肚……亦有扑上件物事者,谓之“勘宅”。(诸色杂卖)

“勘宅”,北宋东京汴梁一种兜售方式,古方言。

【罗斋】

傥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生辰忌日,欲设斋僧尼道士,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

“罗斋”,北宋东京称手艺人或道士僧人等罗立街巷口候人请唤为“罗斋”,古方言。

【埋祟】

至除日……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湾,谓之“埋祟”而罢。(除夕)

“埋祟”,宋代汴京除夕夜所进行的一种活动,古北方方言。

(三)人物类自释词语

【铛头】、【着案讫】

当局者谓之“铛头”,又曰“着案讫”。(食店)

“铛头”、“着案讫”,均为北宋东京人的口语,指食店里的厨子,古方言。

【杂货工匠】

“杂货工匠”,北宋东京称木竹匠人。

书中多口俗语,多方言词,多自释词语,正是这些词汇的出现和使用,才使《东京梦华录》一书词汇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

①《汉语方言大词典》此例句断句为:“向晚,卖何娄、头面、冠梳、领抹、珍玩、~之类。”误。

[1]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4.

关键词:《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宋代

许浩博士所著的《〈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一书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南宋中后期的一部诉讼判决书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词汇进行了细致研究。全书共分为“《名公书判清明集》的词汇概貌”“《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同义词研究”“《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数字人名研究”“《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与《汉语大词典》编纂”“《名公书判清明集》的词汇特色”等5章,另有“导言”“引论”和6个“附录”。粗览此书,感觉其研究重点突出,态度严谨,价值重大,且多有创新之处,诚为研究宋代词汇的一部力作。

一、研究重点突出

汉语词汇的专书研究,首先考虑的是研究对象问题。一般而言,专书的词汇研究,大都是对该书的词汇作出整体地描写和分析,从章节安排上看一般有单义词与多义词、单音词与多音词、同义词与反义词、同音词与同源词,此外还有基本词汇与非基本词汇、常用词汇与非常用词汇、新词语与旧词语、口语词与书面语等内容。

由于专书词汇可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因此在有限的篇幅内如何选择好研究重点就十分重要。杨端志指出:“至少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所写专书的词汇特点,二是断代词汇史、词汇通史的需要。”[1]基于断代词汇史、词汇通史的需要,该书对《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熟语进行了全面描写,从音节数量、义项数量、使用频率、语义类别等方面为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此外考虑到《名公书判清明集》一书的词汇状况,作者重点设计了“同义词研究”“数字人名研究”“《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与《汉语大词典》编纂”和“《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特色”等章节,来突显其词汇特点。这样一来,作者的研究对象重点突出,因此就能较为深入透彻地说明《名公书判清明集》一书的词汇特色。

二、研究态度严谨

从研究态度看,该书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求真务实,科学严谨。

首先,在语料的使用上,该书没有和一般的专书词汇研究那样,对全书语料不加选择地全部纳入研究范围,而是先对要研究的语料进行整理和校对,更正其中的点校或印刷错误几十处,然后剔除掉不需或不能分析的部分,才形成最终的研究语料。[2]经过整理之后的语料,是同质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由于研究态度严谨,方法科学,工作语料扎实可靠,因而其结论也就更加可信。

其次,该书运用了穷尽式定量统计的方法,针对工作语料进行逐字逐句地通读分析梳理,将每一句话分解成一个个的词语,利用《汉语大词典》查询确定该词语的意义、义项和书证情况。对于分解出的每个词语,作者都做了一个纸质卡片,详细记录该词语在《汉语大词典》中的意义、义项、书证以及内部构造、词义聚合等情况。此外,作者还为每一个纸质卡片对应建立一个电子卡片,收录了该词语在工作语料中的全部例句。据统计,纸质卡片共计12500余张,电子卡片共计200余万字。[3]基于以上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该书提供的各类详细的研究数据,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外,对于一般的词汇专书研究通常所作的“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常用词汇”和“非常用词汇”、“古语词”和“新词”、“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等的区分,作者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例如,该书认为,“古语词”和“新词”的区分,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比较容易操作,但对于《名公书判清明集》这类专类题材的古代典籍来讲,做好这类区分十分困难。首先,“新词”就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类别,除少数带有时代标志的词汇外,对大多数词语来讲是否是个新词,这是很难下结论的。理论上讲,只有在穷尽每一时代所有文献的全部词语的基础上进行前后对比,才能认定在某一时代里哪些词语是新词。更为关键的是,无论是新词还是古语词,应该从现实语言的角度界定,而不是从文献界定(完全反映口语的除外),由于文献记录语言的滞后性,文献中所谓的“新词”,不一定就是语言中的新词。因此该书没有对“古语词”和“新词”进行区分。[4]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研究对象秉持着一种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三、研究价值重大

从研究价值看,《词汇研究》一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从理论价值方面看,该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化对宋代词汇的认识。从汉语史研究现状看,汉语史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一些不足。比较突出的是,相对语音和语法而言,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待继续加强;从时代来看,先秦、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时期的词汇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宋代的词汇研究较为薄弱。从宋代词汇研究现状看,主要集中在对话本、语录、诸宫调、笔记小说及宋诗词中词语进行考释方面,已有部分论文、专著和辞书等成果,但专书研究较少。这样一来,该书的研究就可为宋代汉语词汇史的建构提供部分基础数据和翔实的调查资料,弥补此类的空白。

此外,该书的研究也有助于拓展专书词汇研究的领域。既有的汉语专书词汇研究,多数是对经典文献的分析探讨,这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不应是全部。想要了解一个时代的词汇概貌,理论上讲应该调查该时代各个领域各种文献中的词汇才行,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也需要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相当多的词语出现在专门领域,它们的使用很普遍,却一般不被注意,因此,专类体裁语言的研究就很有必要。王启涛认为:“应该加强对体裁语言的研究。因为,属于同一体裁的文献,往往具有相同的语言特征,形成一个语言聚合。而传世的文献基本上都是属于不同的体裁范围的。所以,通过体裁语言的研究,可以弥补专书语言和断代语言研究的不足,克服对语言现象认识的单一、片面的弊端。”[5]由于《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南宋中后期一部诉讼判决书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对它做词汇研究属于专类体裁语言研究领域,该书的研究成果可以弥补普通专书词汇研究的不足。

此外,该书的研究还纠正了点校本的很多错误。中华书局点校本的问世,嘉惠学林,使得《名公书判清明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尽管点校者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纠正了很多错讹之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点校者未发现的,有的是存疑而未改正的,有的则是点校者整理失误造成的。该书通过认真核对《名公书判清明集》的宋版和明版,对其中的错讹之处提出了详细的校改意见,这对《名公书判清明集》的进一步整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杨端志:《〈《晏子春秋》词汇研究〉序言》,《汉语史论集》,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版,第331页。

[2][3][4][6]许浩:《〈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页,第17页,第22页,第141页。

[5]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以敦煌文书为中心》,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4-5页。

[1]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以敦煌文书为中心[M].巴蜀书社,2003.

[2]许浩.《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坐落意指使安居、隐藏或居住在巢或类似巢的处所内;也指土地或建筑物的位置(在某处)。座落是意思是指位于,出自《品花宝鉴》,收录于《汉语大词典》。

2、坐偏向动词,而座则偏向名词。因此作为动词,坐落的写法是规范和准确的。

3、在文言文的通假字中,座可以通坐,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座落也可以说得通。

4、由于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将座落这个异形词整理淘汰,而且《汉语大词典》也收录了该词条,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座落也没有错,只是目前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倾向于使用坐落,因此在常用的现代汉语的词典中,没有座落的身影。

【关键词】《普曜经》;疑难词语;考释

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以其较强的口语性早已受到了汉语史研究者的重视。蒋冀骋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语言研究丛书·总序》中从语音、口语词汇、语法、俗字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此时期汉译佛经材料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性。《普曜经》,又名《方等本起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译者为西晋译经大师竺法护,《祐录》对此有详细记载。《普曜经》属本缘部佛经,讲述了佛陀初生直到修行成佛后还愿度父母妻子的生平行事,故事性强,语言浅近生动,口语性极强,探讨研究它的词汇有助于西晋时期汉语词汇系统的研究。本文将对此经文的部分疑难词语进行考释。本文佛经主要采用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同时辅助以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与中华佛学研究所提供的电子佛典数据库。凡引用的佛经中的例句,其后都在括号内依次标明经名、页号和栏号,凡括号内没有标明经名的则指《普曜经》,以数字标明其卷数、页码,以a、b、c标明栏号。

【安丰】

“(佛)为其示现,寂然之道,安丰无然,无忧之业,无为之道。”(528b)

“夜叉复唱北方有国,名郁单曰,其土安丰,人民炽盛,王可到彼。”(元魏慧觉《贤愚经》卷13;T04,p0440b)

【机延】

“男女悉好犹若天人,游戏乐施不志王荣,璎珞之饰床座綩綎,诸好机延之中思善,皆悉踊跃安隐无乱。”(488c)

按:“机延”,《汉语大词典》未收录,字面来看不好理解,实则,“机延”应是“几筵”,“机”通“几”。几案,小桌子。用以搁置对象或倚靠。《易·涣》:“涣奔其机,悔亡。”王弼注:“承物者也。”“延”,《广韵》以然切,平声,以母。“筵”,《广韵》以然切,平声,以母。“延”“筵”音同而误。佛经中有“机筵”的用例,如,“床座机筵,皆是四宝。”(《般泥洹经》卷2;T01,p0185e)“时作转轮圣王,见佛世尊,八万四千七宝床席坐具机筵贡上其佛。”(竺法护《贤劫经》卷8;T14,p0060b)《汉语大词典》录有“几筵”,犹几席。例引《墨子·节葬下》:“诸侯死者……又多为屋幕,鼎鼓几梃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

【香熏、香勋】

“(欲行天人)适作是念,实时寻没天人宫殿,在迦维罗卫大圆观中,寂然庄饰,其白净王所可爱乐,难及大殿后宫菀囿,其处巍巍污涂香熏,清净无垢光明福祚,威神成就。”(490a)

“于时其王施宫婇女,如意所愿皆为庄严,交饰清净解散众华,烧其香勋悬缯幢盖,召二万人悉使被铠皆执兵仗侍卫左右。”(489a)

按:熏,用同“薰”。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歌谣非大雅,捃摭为小说;上可补熏茎,傍堪跐芽蘖。”薰,香,发出香气。《文选·江淹》:“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李善注:“薰,香气也。”香熏,同义连文。后世中土文献沿用,如:“若说是请人呢,不犯先忙着把个炉摆出来。若说点香呢,我们姑娘素日屋内除摆新鲜花果木瓜之类,又不大喜熏衣服,就是点香,亦当点在常坐卧之处。难道是老婆子们把屋子熏臭了要拿香熏熏不成。究竟连我也不知何故。”(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勋”用同“熏”。“熏”用同“薰”,香,发出香气。且“熏”有通“勋”的用例,作功勋解,《隶释·汉淳长于夏承碑》:“策熏着于王室。”《大正藏》校记标明宋、元、明本作“熏”。《中华大藏经》校记标明:“香勋”资、普、南、俓、清本作“熏香”。“勋”用同“熏”在其它佛经中有实例为证。如:

“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者,此是中辈中品之人愿生彼国,明此行人,若一日一夜受持八斋戒,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及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勋修,此行人临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其人前行人。”(无名《无量寿经义记卷下》卷1;T85,p0241c)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受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园,戒香熏修,如此行者,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释元晓《游心安乐道》卷1;T47,p0116c)

以上两段内容几乎近同的经文中,分别用了勋、熏,说明两者间可以相互替换。

【交饰】、【挍饰】、【珓饰】

“于时其王施宫婇女,如意所愿皆为庄严,交饰清净解散众华,烧其香勋悬缯幢盖。”(489a)

“七重行树,七重交露缓缓,七重宝楼,皆悉紫金诸杂挍饰,若干种品,诸宝莲华自然化生。”(513c)

“上有交露行诸台阁,亦众宝成天盖幢幡,处处珓饰,七宝树木高大妙好,诸宝树间琦珍为绳,交络诸树两两树间。”(513a)

按:交,通“校”。《管子·幼官》:“交物因方,则器械备。”俞樾《诸子平议·管子一》:“交读为校,谓考校其物,必因其方也。”交饰,同校饰,即装饰。《汉语大词典》列“校饰”条,例引《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钩落者,校饰革带,世谓之钩络带。”

“挍”同“校”,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其《十驾斋养新录·陆氏多俗字》中云:“《说文·手部》无挍字,汉碑木旁字多作手旁,此隶体之变,非别有挍字。”此词在佛经中的用例很多,如:“诸叶交错,色发姝妙,香美异丽色照曜,以无数种种诸宝所挍饰,众色无数,如日天出于宫殿,光而彻照。”(《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卷3;T10,p0587a)

珓,《广韵》古孝切。校,《广韵》古孝切。“珓”同“校”,同音替代。《汉语大词典》中未见“珓”同“校”的用例,但在佛经中,珓饰的用法同于校饰、交饰、挍饰,又如:“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车,四种珓饰,庄以众好。”(东晋瞿县僧迦提婆《中阿含经》卷34;T01,p0646a)

【懫碍】

“诸天人民虚空天神举声叹曰:三界众生心中所念,诸可思想善恶祸福,道俗众事发意之顷,悉知本末无一懫碍,歌舞伎乐无事不博,以忍辱慈道力仁和,从百千劫所作轻便,独游三世犹如日光周旋四域。”(501b)

按:“懫碍”当作“踬碍”。懫,《集韵》脂利切,去声,章母。踬,《广韵》陟利切,去声,知母。“懫”与“踬”音同。《汉语大词典》录:踬碍,使人绊跌的障碍。《宋书·袁淑传》:“绵地千里,弥行阻深,表里踬,后先介逼。”从上下文来看,理解为障碍符合文意。《中华大藏经》校记资、普、南、俓、清本作“踬”。

[1]董志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蒋绍愚.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关键词]词汇史现代汉语前期近代史料

我们把现代汉语前期定在19世纪至前。这一时期汉语处在中国社会大变革和西学东渐的双重背景下,我们选取反映清末(本文称近代)历史与文化的四种史料作为主体考察对象。《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以下简称“汇编”)[1]汇集了从1689年到1901年中国与外国订立的各种条约、合同、章程、协定等共有313条,所有约章绝大多数用汉文原本,材料详尽可靠。《档案史料》(1-5册,简称“史料”)[2]记载的是1810年到1842年的奏折、上谕。①《万国公法》[3]是中外人士共同翻译的介绍国际法原理的专书,1863年开始翻译,1864年刊印问世。《》[4]1842年开始出版,是19世纪中叶最丰富的世界知识百科全书。这几种史料除了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外,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来看,也具有极强的词汇学价值,它们记载了当时由于剧烈的社会变化和西学东渐而出现的一批新词语、新词义及相当多的词语过渡现象。这当中的许多新词语或新词义沿用至今,有的已是高频使用。

一、近代史料中的各种词汇新现象

(一)19世纪是新词语峰出的时期

“海关”指设在口岸的国家行政机关,最早见于1813年《管理刑部事务董诰等奏复酌议买食鸦片罪名折》(史料):“内地鸦片烟未能净绝,皆由各海关查察疏懈所致。”又如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汇编):“近以免税不利粤海关,故关吏阴挠之。”

“走私”指非法运输或携带金、银、外币、货物等进出国境的行为。最早见于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及《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汇编):“倘访闻有偷漏走私之案,该管事官即时通报中华地方官。”1844年10月24日《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汇编):“缘所定之税则公当,不为走私藉口,谅佛m西商船将来在五口不作走私之事;若或有商人、船只五口走私……地方官一体拿究入官。”

“酒精”即已醇的通称。最早见于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汇编):“如将火药、硝磺、酒精等物运至上海,官宪应会同在界址内择定一地,远离住宅货栈,以便储藏,并防失慎。”

“议价”即买卖双方或同业共同议定价格,用作动词;现也可作名词,即议定好的价格。作动词的最早见于1831年《湖广道监察御史冯赞勋奏陈夷人夹带鸦片烟入口积弊请饬查严禁折》(史料):“如省城之十三行联兴街,多有此店,奸商到店与夷人议价立券,以凭到趸交货,谓之写书。”作名词性的最早见于1844年7月3日《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若内有估价定税之货,或因议价高下不等,除皮多寡不齐,致有辨论不能了结者,限该商于即日内禀报领事官。”

“省城”即省行政机关所在地。最早见于1830年《广州将军庆保等奏英吉利大班屡次妄禀已被该国撤回片》(史料):“前会奏哎陆喇国大班携带番妇至省城夷馆居住。”又如:“广东谣传中国官府欲将省城外房屋拆毁……此不足信。”[4](P1972)

“出租、承租、转租、租户”这四个词最早出现在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汇编)中:“原业主与租户出租、承租各字据,经查核钤印,交还收执,以凭信守,并免违犯”,“该地既已租出,各租户应予修复,以便路人往来”,“倘洋商……或取得地基而将一部转租他人,该地租银仅得按原租银数目转让”。

(二)19世纪也是新词义大批产生的阶段

“权利”一词古已有之,但与其现代意义不同,如《荀子劝学》:“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为美也……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后汉书董卓传》:“稍争权利,更相杀害。”这里的“权利”都是指“权势和货财”。而作现代法律术语“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来理解的“权利”却出自《万国公法》[3](P7、P60)一书,如:“海氏以公法分为二派:论世人自然之权,并各国所认他国人民通行之权利者,一也;论诸国交际之道,二也”,“即其罪犯系可耻重案,而削其为民之权利,但此议亦不直行于他国之自主者”。显然这已不是旧义了,对应的是“right”。

“外国语”的原义为汉语中的外来词,《汉语大词典》[5](卷3P1160)例引清周亮工(1612-1672)《书影》卷二:“蘩畛挛薰ψ《庶物异名疏》,凡二千四百五十有二则,可称该博。余意外国语,佛经语,皆无定字,况屡经翻译,尤多差讹,不如删去,始称大雅。”近代开始指外国的语言、文字。最早的例子见于1844年10月24日《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汇编):“佛兰西人亦可以教习中国人愿学本国及外国语者,亦可以发卖佛兰西书籍,及采买中国各样书籍。”

“租”旧指田赋。近代产生的新词义为租赁,一指出租,二指承租。最早见于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汇编):“兹体察民情,斟酌上海地方情形,划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该例为“出租”。“承租”义最早见于1844年7月3日《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汇编):“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

“公路”旧义指正道、正路。《汉语大词典》[5](卷2P74)引《宋书王华传》:“以此论才,行之年岁,岂惟正无秕蠹,民庇手足而已,将使公路日清,私请渐塞。”现代意义上的“公路”最早见于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汇编):“洋商已租地基内原有公路,现因众人往来行走,恐将发生滋闹,兹决定另造正路”,“军工厂南面,东至头摆渡码头,前有公路一条,亦应改宽二丈”。

“买断”旧指花钱为赎身并经官府批准落籍。近代指人或物被买后,断绝与原主的关系,最早见于1876年《收买吴淞铁路条款》(汇编):“铁路拟归中国买断,所有地段、铁路、火轮车辆、机器等项,由中国买断之后,即与从前洋商承办之公司无涉”,“由中国买断一切,价银全数付清……”。

以上所举新词语、新词义的最早例证均早于《汉语大词典》或《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6]有些是未予收录或无例证。另外,《明史》以及近代的其他资料也未见更早的使用。

(三)19世纪词语过渡现象复杂多样

所谓词语过渡现象是指词语或其意义在某个时期的创造、并存、选择、进退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

1.最显著的过渡现象就是一实多名,而其中的许多新词语经过若干年之后就消失了。最突出的是一些术语、国名地名。如:[吉罗葛么]千克,音译法语词kilogramme。[葛么]克,音译法语词gramme。[迈当]米,音译法语词mètre。[蜜理迈当]毫米,音译法语词millimètre。《汇编》中首见例句为:“凡有税则内所算轻重、长短,中国壹担即系壹百b者,以法国陆拾吉罗葛么零肆百伍拾叁葛么为准,中国壹丈即拾尺者,以法国叁迈当零伍拾伍桑的迈当为准,中国一尺即法国叁百伍拾捌蜜理迈当,均以此为例”(1858年11月24日《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这几个词至迟在19世纪70年代还在使用,《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6](P132、84、167、174)所引例均为70年代的。

史料当中清晰地反应出这些新词语在近代的出现及共时选择、替换、过渡的过程。如同是《汇编》的例子,1844年10月24日《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中用的是“佛兰西国”:“今大清国与大佛兰西国以所历久贸易、船只情事等之往来,……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至税则与章程现定与将来所定者,佛兰西商民每处每时悉照遵行。”而在1858年6月27日的《》中改称为“法国”:“嗣后大清国皇上与大法国皇上及两国商民,毋论何人在何地方,均永远和好。”再如,1844年7月3日《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中用的是“合众国”:“兹中华大清国、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欲坚定两国诚实永远友谊之条约及太平和好贸易之章程,以为两国日后遵守成规。”1854年《上海英法美租界地章程》中用的是“美国”:“嗣后美国与法兰西所用官地,亦一律办理,惟照例给付钱粮。”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之一就是音译词让位于音译意译兼有的含有意译成分的词语。

2.一些古旧意义还存留在近代时期。进入稳定的现代汉语中,这些古旧意义已被淘汰,有的仅存于某些方言中。如“性质”一词在古汉语中可指人的禀性、本质。如《》[4](P410):“人皆丑黑,拳发,倮身跣行。性质直,不为寇盗。”《汉语大词典》[5](卷7P480)例引徐特立《国民外交》:“自留学法国者加多,西人深知华人性质,日本运动,遂难生效。”而现在保留下来的意义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不用于指人。上世纪30年代开始编纂的《国语词典》①还保留两个义项,而从1946、1947两年的《人民日报》[7]检索出的324处用例已均不用于指人了。

又如“地基”一词,旧为地面、地皮。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汇编)中还使用古义项:“桂花滨及阿龙码头北面为出租地基,亦应留出海关南两条大路之地……业已出租之路而其价早经洋商偿付者,如有损坏,应由附近地基租主修复”。现常用义项是指承受建筑物重量的地层或岩层。《汉语大词典》[5](卷2P1028)例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这边租界上有人造房子,要来垫地基。”1946年开始的《人民日报》已均为此义项。

4.史料中也反映出部分同义词的并存、竞争。所谓同义词,是指意义的核心相同的多个词。比如“入口”与“进口”在指“国外货物运进国内”时可以并存并用,如1843年10月8日《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汇编):“英商货船担保一款:向例英国商船进口,投行认保,所有出、入口货税均由保商代纳。”1844年7月3日《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降中国例禁不准携带进口、出口之货物外,其余各项货物,均准其由本国或别国贩运进口售卖。”使用中这两个词实际上没有差别,不过这种并用现象没坚持几年就消失了,以后用的一直是“进口”。

二、近代史料的语言学价值

近代史料浩如烟海,而本文只是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时段较为集中的四种来考察。其他的还有反映各个阶段的近代和现代史料丛刊(包括正史和野史)、笔记丛刊、政论文集、书信集、文学作品集以及早期报刊杂志、字典词典等,它们为研究现代汉语前期的语言状况尤其是词汇状况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材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近代史料可为加强现代汉语前期词汇的研究服务

我们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近代史料,不仅描写这一段的新词语、新词义的出现及变化情况,也要描写词语、意义的隐退、淡出,描写词语的不同使用价值,考察词汇场内部成员的分布状况和更替关系等等。一方面要为反映汉语词汇史全貌的《汉语大词典》提供更早的例证;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相当多的词语发展变化的直接证据,从而为全面疏理、描写、归纳与阐释现代汉语词汇史服务。

(二)近代史料可为汉语史的分期提供一定的词汇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M].上海: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57.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丁韪良译、陈钦等润色.万国公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4]魏源.[M].长沙:岳麓书社,1998.

[5]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

[6]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7]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8]周振鹤.《遐迩贯珍》中的一些过渡性的地理学术语[J].词库建设通讯,1999,(3).

[9](意)马西尼著、黄河清译.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五版)对“阕”和“阙”分别作了这样的解释:

阕què①〈书〉终了:乐阕。②量a)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弹琴一阕|填一阕词。b)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阕。③(Què)名姓。

阙què①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t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宫阙|伏阙(跪在宫门前)。②神庙、陵墓前竖立的石雕。③(Què)名姓。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四版)对“阕”和“阙”分别解释如下:

阕què①平息。《诗经小雅节南山》:“俾民心阕。”(俾:使。)又停止。周邦彦《浪淘沙慢水竹旧院落》:“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特乐曲终止。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指景待乐阕。”②量词。乐曲每一次终止为一阕。《史记留侯世家》:“歌数阕。”又词有两段者,称为“前阕”、“后阕”。

阙què有七个义项,其中前两个义项与宫殿坟墓等有关。第三至第六个义项都通“缺”。第七个义项为jué(掘)。挖掘。

阕què。有五个义项。其中义项②乐终。《礼记郊特牲》:“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孔颖达疏:“阕,止也;奏乐三遍止,乃迎牲入杀之。”因谓乐曲一首为一阕。

阙一què。有三个义项。①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②见“城阙”。③姓。二quē。有三个义项。①过失;错误。②空缺;亏损。③毁;除。三jué,挖掘。

阕一què。有八个义项。其中涉及到歌曲或词的有三个义项。②乐终。五代刘兼《莲塘霁望》诗:“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③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④指乐曲。汉马融《长笛赋》:“律吕既和,哀声五降,曲终阕尽,余弦更兴。”二kuí。同“琛薄j类兵器。

阙一què。有8个义项,多与宫殿祠庙陵墓等建筑有关。二

quē,有十二个义项,大多由“缺”引申或比喻而来。三jué,有四个义项,有除去、侵损等意义。三种读音的义项均没有涉及到歌曲或词。

THE END
1.英汉·汉英世界贸易组织术语词典收录世界贸易组织术语及表达法约8000条,涉及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税务等多个领域。 汉语释义准确规范,并附法语和西班牙语对应词。 例句均选自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法律文本,真实自然。例句翻译准确流畅,可读性强。 书后附《汉英对照世界贸易组织术语》等5种附录,简洁实用。 本词典适合外贸、金融、财税等领域的从业人员以http://product.m.dangdang.com/detail21031890-0-1.html
2.详细的近义词范文总之,LDOCE之所以在英语学习词典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是因为它能够一方面发扬自身优势,另一方面总结失败经验,不断探索一套合理的编纂ESL词典的体系,形成独特的严谨风格和为读者着想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槔振中.英文词典实用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https://www.gwyoo.com/haowen/52392.html
3.云图光盘详情例句均选自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法律文本,真实自然。例句翻译准确流畅,可读性强。 书后附《汉英对照世界贸易组织术语》等5种附录,简洁实用。 本词典适合外贸、金融、财税等领域的从业人员以及与世界贸易组织事务相关的政府官员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体例说明 资料来源缩略语对照表 英汉·汉英世界贸易组织术语词典正文 附录 https://discx.yuntu.io/book/5346947981736
4.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欢迎您!10. 国际贸易救济法律问题研究(著作) 作者:朱广东 11. 突破性创新、互补性资产与企业竞争优势 作者:蔡建华 12. 内部控制建设下基于BPR的企业信息化实施——以中国联通为例 作者:姚晓蓉 13. 消费者行为学(著作) 作者:肖 立 14.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盐城》(著作) http://www.ycskl.com/Content/KTYJ/KTYJ/202103/1417702.htm
5.(财务会计)绝对实用的会计英语资料财经英语词典卓越管理| 160页|621KB|0次下载| 0.0 (0人评价) 我要评价: 用手机看文档 下载 开通VIP (财务会计)绝对实用的会计英语资 料财经英语词典 accountant'sreport会计师报告 Accountant'sReportRules会计师报告规则 accountingandauditingprocedure会计与审计程序;会计与核数程序 AccountingArrangements《会计安排》 accountinghttps://doc.mbalib.com/view/2c07621a8bd5de8b5974b346104d2999.html
6.关于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项目公告法规库6、《中国神话大词典》 袁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7、《三星堆祭祀坑》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二等奖(36项) 1、《走向新世纪的西部大开放与大开发》 王民朴(四川贸易厅) 郭晓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张克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6、《三峡工程四川库区十年移民工作回顾》 辛文(四川省政协) http://www.110.com/fagui/law_250769.html
7.国际贸易商务英语是学什么适合文科女生吗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加之女生天生的善于沟通和表达,使得语言类特别是英语及小语 2024-11-18 16:42:49高中生适合用什么英语词典? 求推荐高中英语语法书说到语法我建议多做高考真题,然后再把做过的所有选择进行背诵!我们中国人其实花了大量的时间在https://m.mfqdd.com/47268.html
8.路透金融词典参见BIS(国际清算银行), Category: 金融 * 被冻结的资产 Frozen Assets 指因战争、政权交替或法律诉讼等原因而遭暂时冻结、不许转移的资产。 Assets, Category: 缩略语 * 多哈回合 Doha Round 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持,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发起的一轮贸易谈判。参见世界贸易组织(WTO)。 A round of trade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3888777/
9.经济学词典大全.pdf于凋整。在1944—1971年期间,世界各主要货币都普遍实行这种制度,称为“布雷顿森 林体系 Administeredo(rinflexible)prices 管理或(非浮动)价格 取缔垄断行径、贸易限制和那些旨在抬高价格取消竞争的厂商勾结行为的各种法律。 Appreciation(ofacurrency) (通货)升值见(通货)贬值(depreciation)。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925/6021002124010224.shtm
10.commerce的发音commerce的复数commerce的用法英语词典国会可以通过法律允许州独立规制州际商务. ——期刊摘选 12、 Region economy and commerce collectivize are one of fundamental trends that current world economy grows. 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期刊摘选 13、 National Real Estate Federation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https://mdict.yingyuw.cn/commerce
11.“世界贸易组织”的意思“世界贸易组织”词语解释词语名称:世界贸易组织 词语读音:世(shì)界(jiè)贸(mào)易(yì)组(zǔ)织(zhìzhī) 词典解释: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有关协议,于1995年1月1日建立的世界性经贸组织。将取代关贸总协定而成为永久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https://tool.httpcn.com/Html/Word/292/664480292410.shtml
12.有道词典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不同? What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GATT and WTO? 3. 19kb 其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或称关贸。 It developed out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or GATT. 4. 16kb 巴基斯坦参加了所有的关贸总协定谈判。 Pakistan participated in all the GATT neghttps://m.youdao.com/singledict?q=%E6%80%BB%E5%8D%8F%E5%AE%9A&dict=blng_sents&more=true
13.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拼音怎么读词典为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意译,一个取代国际关税暨贸易协定(GATT)的国际组织,西元一九九五年开始运作,主要的功能在于负责国际多边贸易谈判和维持新的国际经贸规则。英文简称为「WTO」。来源:-- 词典修订版 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 (词典简编版) 一个取代国际关税暨贸易协定(GATT)的国际组织。主要的功能在于https://m.zcdian.com/ci/0nfwcz.html
14.该工作组由合同法和国际贸易法律领域的主要专家组成,它吸收了世界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该工作组由合同法和国际贸易法律领域的主要专家组成,它吸收了世界各主要法律体系的代表。的英文,该工作组由合同法和国际贸易法律领域的主要专家组成,它吸收了世界各主要法律体系的代表。翻译,该工作组由合同法和国际贸易法律领域的主http://m.dict.cn/%E8%AF%A5%E5%B7%A5%E4%BD%9C%E7%BB%84%E7%94%B1%E5%90%88%E5%90%8C%E6%B3%95%E5%92%8C%E5%9B%BD%E9%99%85%E8%B4%B8%E6%98%93%E6%B3%95%E5%BE%8B%E9%A2%86%E5%9F%9F%E7%9A%84%E4%B8%BB%E8%A6%81%E4%B8%93%E5%AE%B6%E7%BB%84%E6%88%90,%E5%AE%83%E5%90%B8%E6%94%B6%E4%BA%86%E4%B8%96%E7%95%8C%E5%90%84%E4%B8%BB%E8%A6%81%E6%B3%95%E5%BE%8B%E4%BD%93%E7%B3%BB%E7%9A%84%E4%BB%A3%E8%A1%A8%E3%80%82
15.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是一个国际性的经济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完善全球贸易体系。它是世界贸易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谈判机构,旨在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完善全球贸易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完善全球贸https://www.mscbsc.com/cidian/wordk2l
16.世界贸易组织简体中文世界贸易组织 - 中文(简体)–英语词典翻译——剑桥词典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zhs/%E8%AF%8D%E5%85%B8/%E6%B1%89%E8%AF%AD-%E7%AE%80%E4%BD%93-%E8%8B%B1%E8%AF%AD/%E4%B8%96%E7%95%8C%E8%B4%B8%E6%98%93%E7%BB%84%E7%BB%87
17.世界贸易组织规则,WTOrules,在线英语词典,英文翻译,专业英语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我国法制建设将带来重大的影响。 WTO rules will have great effect on our legal s ystem construction after China enters WTO.http://dictall.com/indu/276/27587785049.htm
18.“世界贸易组织”用法例句和词典收录情况–无错字贸易 现汉新华新华多功能新华词典现代汉语学习新华成语汉语成语 ? 世 现汉新华新华多功能新华词典现代汉语学习新华成语汉语成语 ? 界 现汉新华新华多功能新华词典现代汉语学习新华成语汉语成语 ?https://wucuozi.com/dict/1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