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参与国际敦煌项目,建设“敦煌遗珍数据库”——推动敦煌文化艺术资源的数字化共享与回归敦煌文化

我国古籍中有一部分珍贵文献、典籍,因种种原因流散至他国。其中,敦煌西域文献极具代表性。敦煌西域文献目前散藏于10多个国家的百余家机构。为了更好地研究、利用这些文献,国家图书馆20多年来积极参与并实施国际敦煌项目,联合世界各地收藏机构共同开展敦煌西域文献保护、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同时,建设“敦煌遗珍数据库”,面向公众免费发布项目成果。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中特别指出:“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

文献拍摄培训交流

困难:散藏于10多国,吾国学术之伤心史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古时“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敦煌学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其产生主要是缘于敦煌文献的发现。

据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刘波介绍,敦煌文献的主体是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今编号第17窟)发现的约7万件4世纪至11世纪的文献和绘画作品。清末民初,在“丝绸之路”东段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一带,其他考古遗址也发现了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书、于阗文书、库车文书等文献。这两类可以统称为敦煌西域文献。

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文物、文献发现时正值风雨飘摇、政治腐败、国力虚弱的清末民初,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大批外国探险家用各种手段攫取了数万件敦煌西域文献,造成难以抹去的“吾国学术之伤心史”。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10多个国家有120多家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机构收藏有敦煌西域文献,私人收藏更无法计数。这给调查整理敦煌文献带来了很大困难。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1.6579万号,英国国家图书馆1.3万余号,法国国家图书馆7000余号,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1.9万号,日本杏雨书屋758号。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虽然号数不是最多的,但从长度计算是全世界各机构中最大的。

“敦煌西域文献散藏于多国的状态,使得敦煌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性,也决定了国际合作是敦煌学研究、文献整理的必由之路。”刘波表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敦煌文献总目出版,敦煌文献调查整理工作还远未完成。有的同一件文献被撕裂为多片,收藏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机构,学者经常需要做跨国、跨机构的敦煌文献的缀合。鉴于此,1994年,国际敦煌项目(IDP)应时而生,其秘书处设在英国国家图书馆。

合作:参与国际敦煌项目,建设数字化平台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百年间,各国发布的敦煌西域文献资料不断升级,图像从微缩黑白胶卷变为彩色高清版本,一些机构还建成专题文献数据库。其中,国际敦煌项目可谓是国际敦煌学界通力合作、联合攻关的范例。

国际敦煌项目的宗旨,就是联合世界各地的敦煌西域文献收藏机构,共同开展敦煌西域文献保护、修复、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利用统一的平台发布文献信息与图像,使敦煌及丝绸之路东段其他考古遗址出土的写本、绘画与艺术品的信息与图像能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为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活动提供资源,解决了困扰敦煌学研究者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资料获取困难问题。

“敦煌遗书”是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国家图书馆作为国际敦煌项目的发起机构之一,于1999年开始与英国国家图书馆协商项目合作事宜,2001年签订协定,开始项目合作并建立国家图书馆IDP数字化工作室,2002年便发布了IDP数据库及网站的中文版。IDP国家图书馆中心有一位摄影师、两位图像处理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由古籍馆敦煌文献组承担。随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日本龙谷大学、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科学院、中国敦煌研究院、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先后加入项目合作。

刘波从2009年开始参与国际敦煌项目,对外负责与合作机构进行联系协调、沟通协作事项;对内需要协调管理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彩色高清图像的拍摄、验收、保存,以及服务器维护、系统升级、设备维修等工作。

谈及项目的不易,刘波坦言:“除了与其他国家沟通时的时差、服务器系统升级过程漫长等问题,感触最多、挑战最大的是,数字化工作本身是特别枯燥的。每张文献图片从拍摄到上传有30多个步骤,摄影师和图像处理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国际敦煌项目文献数字化工作流程、技术标准开展工作。几十万拍的图像资料是长年累月工作的成果,耐不住寂寞是做不了这项工作的。”

当然,项目组成员也有许多开心、备受鼓舞的时刻,如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时,项目成果得到支持机构的肯定时……

2018年3月,经过两年的沟通努力,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数字资源正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中发布,实现了这批敦煌遗书的数字化回归。

利用:共享资源,优化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18日,国际敦煌项目数据库已发布约59.5万幅彩色高清图片。其中,国家图书馆发布量为23.7万余幅,占IDP数据库总量的39.8%,贡献率在各合作机构中居首。刘波表示,“敦煌遗珍数据库”(即国际敦煌项目中文数据库)采取边建设边服务的方式,资源可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并且针对一些学者急需的文献,国家图书馆还会根据文献状态提供优先数字化服务。

“国际敦煌项目为敦煌西域文献研究提供了资料及查找资料的便捷途径,该项目及其数据库的资源学界都很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丽萍感慨,10多年来,她的多项敦煌学研究都受惠于国际敦煌项目及其数据库,尤其是在判定多个敦煌文书的缀合关系方面,分藏于不同国家的敦煌西域文献的彩色高清图像,为她比对、分析提供了颜色、墨迹、形态等更多参照。

不仅如此,陈丽萍在给学生上课时也大力推广这个数据库,不仅因为其开放、公益且使用便捷,还因为国外探险家拍摄的西域照片对了解、探究当时的地貌、建筑、风土人情、历史等都极具价值。

剑桥大学荣休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敦煌学、写本专家高奕睿也表示,数字化的作用和价值非常大,公众可以借国际敦煌项目平台在世界各地免费使用数字化文献,对做研究颇有益处。

目前的数字化工作,中国国家图书馆完成量约为1/2,英国国家图书馆完成量在1/3以上,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敦煌研究院已基本完成,俄罗斯科学院完成量还比较少。刘波表示,敦煌西域文献的数字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深化,服务器的稳定性与信息同步、平台的兼容性、检索的便利性与速度等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未来还应该在数字人文方面开展更多的探索。(文/中国文化报张妮图/国家图书馆)

THE END
1.中国古籍保护网更多>> 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 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据库 全国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文献》杂志在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京http://nlc.cn/pcab/
2.中国国家图书馆开放数据库资源资源名称:中国国家图书馆开放数据库资源 访问次数:42812 使用范围:不限 访问地址:在线访问 详细: 资源类型包括电子图书、论文、期刊、报纸、古籍、音视频等多种,文种包括中文和外文。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用户可远程免费使用的数据库多达175个。具体访问数量与权限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实际提供为主。 http://lib.smu.edu.cn/article/detail/1294
3.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 “中华古籍资源库”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目前在线发布的古籍影像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古籍、《赵城金藏》、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资源,资源总量超过2.5万部1000余万叶。2016年9月28日,“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开通运行,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10975部;2017年2月28日,在https://www.360doc.cn/article/2237933_1106869199.html
4.国图申报数据库:学术界的智囊团在学术研究领域,信息的获取和管理至关重要。而数据库作为学术界的智囊团,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国家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建设并维护着自己的数据库,以满足学者们对于信息的需求。 国家图书馆所申报的数据库,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据堆积,更是一座座宝藏库,蕴含着无限的学术智慧。这些数据库,宛如一支神奇的法https://blog.csdn.net/2401_84295179/article/details/138095029
5.国家图书馆网数据库national library network data storehttps://xuewen.cnki.net/R2007080010054385.html
6.中国国家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博士论文一篇中国国家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博士论文一篇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1262737_1.html
7.在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数据库发布座谈会上的发言古籍资源 古籍数据库 图书馆 影印出版 古籍普查 数据库发布 座谈会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TG201701017.htm
8.山东省图书馆“碑帖菁华”是以国家图书馆藏有的历代甲骨、青铜器、石刻等类拓片二十三万余件为基础建设的数据库,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方面,现有元数据23000余条,影像29000余幅。此次发布资源为2595种馆藏明清碑刻拓片数字资源。 http://www.sdlib.com/articles/ch00086/201911/b91cf2e5-9ca9-48ff-a977-ed7484a875f6.shtml
9.科学网—国外中国学家数据库登录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首页,点左下角的中国学导航或直接点下面链接,均可以看到下面首页内容。 国外中国学家数据库:http://res4.nlc.gov.cn/home/index.trs?channelid=16 一、点击中国学网络,可以查询到国外中国学的一些站点。如输入“美国”后,下面是第一页返回结果。这些网站都有链接,再点击网站名称,就可以打开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3146&do=blog&id=356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