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17岁少女维权》被市政府办公厅评为“成都12345热线2023年度服务群众十大典型案例”。
《市司法局推行法律援助“全域通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被市委政法委评为“2023年度全市政法服务市委中心工作优秀案例”。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保证。今年以来,成都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在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增强法律援助便民利民等方面下功夫,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4559件,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32万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38亿元。
强化政治引领
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确保成都法律援助行稳致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深入学习研讨,持续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全面将法律援助融入全市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成德眉资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实践活动,持续巩固拓展教育成果。
以满足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
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健全全域覆盖实体平台。加强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规范化建设,把法律援助工作全面融入23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61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04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打造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
——建立整体联动热线平台。加强成都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热线联动协同,形成“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反馈”的服务闭环,提供7×24小时全天时人工坐席法律咨询服务,共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8万人次。
以做优做实民生保障为导向
开展系列惠民行动
——保障农民工群体权益。组织开展“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活动以及“根治欠薪夏季行动”等,对涉及农民工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申请,一律简化申请受理程序,实行“容缺”受理,先行提供法律援助。成都市及成都高新区、双流区、简阳市等法律援助机构办理了一大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受理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5463件,为农民工讨回欠薪、挽回经济损失6570.45万元。
——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群体权益。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五库”建设。印发《成都市未成年人法治保护行动方案》,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落实见效。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公证办理、司法鉴定等服务。成都市及青羊区、金牛区、彭州市、金堂县等法律援助机构办理了一大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法律援助案件,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受理妇女法律援助案件2566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922件,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86件,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307件。
——保障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实施。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从审判阶段扩大到审查起诉阶段,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今年以来,受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法律援助案件3288件。
——保障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推行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和告知承诺制,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4559件,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328477人次,超额完成法律援助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以提升法律援助质效为导向
做精做细规范管理
——法律援助服务人员更加专业。面向全市公开招募法律援助志愿律师800余名,分别建立22类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库,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的专业性、精准度。
——法律援助办案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律师业务培训、热线值班人员技能培训、成德眉资法律援助工作者业务培训等10余次,共培训1000余人次,有效提升法律援助人员业务能力。
——法律援助质量有力提升。建立健全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援助前、援助中、援助后等环节审查监督,不断提升办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