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三十条第三项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2、校园欺凌的严重后果:
(1)受欺凌者在遭受欺凌后自我认知会变消极,缺乏自尊、自信。
(2)受欺凌者在长期遭受同伴的羞辱又无力反抗时,极易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不信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易产生自虐,甚至自杀行为。
(3)受欺凌者一般性格较内向而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受欺凌后会经常被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困扰,甚至出现头痛,胃痛,失眠,噩梦等不良生理反应。
3、如果发生校园欺凌,学生应该怎样预防和正确处理?
(1)寻求帮助:不要害怕向外界寻求帮助,当自我能力无法解决被欺凌的事实,应该主动积极地将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进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并向警察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3)锻炼身体: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校园欺凌表象上的伤害大多来自肉体,锻炼身体以保证自己不会是被欺辱的对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杜绝毒品:
众所周知,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一旦涉毒,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往往使自己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威胁着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成瘾的药品。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
2、毒品的危害: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营养不良、损害呼吸道和免疫系统,引起许多疾病的传播和感染、损伤血管;损害神经系统、引发多种精神症状等。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染上毒瘾有哪些迹象?
(1)无故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变坏。
(2)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朋友索要或借钱。
(4)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5)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6)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7)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8)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9)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
(10)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4、如何预防毒品?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找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