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启示:如何向校园霸凌说不?

最近,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第二十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影片围绕三个与正当防卫有关的司法案例展开叙述,其中一个关于校园霸凌的案例尤为引人深思,这个案例不仅展示了校园霸凌的残酷现实,更触动了每位观众对于如何破解这一问题的思考。

为什么不敢站出来?

影片中,张科作为霸凌者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他是学校教导处主任的儿子,却因种种原因成为校园中的“小霸王”。在厕所内对同学拳打脚踢的一幕,令人震惊。当韩雨辰勇敢地站出来制止时,我们看到了正确与错误的直面碰撞。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简单。韩雨辰的见义勇为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困境,甚至遭到了张科的报复。他的母亲也因调解时遭遇刁难,失控误伤对方家长而被起诉拘留。

电影《第二十条》剧照

影片中,有老师描述校园霸凌时说:“被霸凌的孩子不愿意承认,看见的孩子不敢站出来指认”。这句话点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校园霸凌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被霸凌的孩子往往因羞耻感和恐惧感选择沉默,他们害怕被同学嘲笑、被老师忽视、被家长责备,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弱小。

这种心理防御意识使他们无法看清现实,长期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中。同时,霸凌者的强大形象和被霸凌者的无力感也阻碍了他们寻求帮助和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一些看见霸凌行为的孩子往往因担心惹火上身而选择明哲保身。他们害怕站出来指认后会成为霸凌者的下一个目标,因此选择回避或轻描淡写地处理。这种态度进一步加剧了校园霸凌的蔓延,使得被霸凌者更加孤立无援。

此外,霸凌者若具有自恋型人格,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崇拜和美化,从而使其霸凌行为被忽视或合理化。

央视新闻曾在搜集了100个校园暴力视频后做出了这样的统计,“校园霸凌行为大多在围观下发生,87%的施暴现场都有围观者,并且没有人阻止”。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视频拍摄者大多是围观者,并伴随嬉笑、调侃和解说。

央视新闻对校园暴力网络视频中的围观者情况调查

很多时候,学校和社会的漠视态度也为霸凌行为提供了温床。翻找以往很多被曝光的校园霸凌事件会发现,在这些出现问题的学校,只要被霸凌者不报告,不发声,学校倾向于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只有在出现了明显的事故后,才会有所行动。

如何保护“挺身而出”?

尽管呼吁多年,破解校园霸凌问题仍任重道远。

现实中,韩雨辰这样的勇者并不多见。更多的情况是,被霸凌的孩子选择沉默,看见的孩子选择回避。这种沉默和回避,不仅是对霸凌行为的纵容,更是对被霸凌者的二次伤害。

因此,像韩雨辰那样勇敢站出来制止霸凌的行为应该得到赞扬和支持。他们伸出的援手及所产生的结果,同样应该受到《刑法》第二十条的保护。

知名普法人士罗翔就表示:“法律中没有理性人,只有有血有肉的一般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一般人,因此要身临其境带入防卫人的立场,不要对防卫人过于苛责。”

不仅于此,学校和社会还应该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为见义勇为者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帮助。

“法不能向不法低头”!《第二十条》的案例,也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角度:加强正当防卫等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

在电影中,有些学生在面对霸凌时选择了反抗,但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学生们的法律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在面对霸凌时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在面对校园霸凌这样的违法行为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还需要做些什么?

回到电影《第二十条》,它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更是一面镜子,让观众看到了校园霸凌的残酷现实和破解之难。

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形成综合治理体系。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反校园霸凌机制,明确规定什么是校园霸凌、如何处理和预防。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校园霸凌的认知和抵制能力。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明白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此外,还需要政府、法律机构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电影《第二十条》所展现的并不仅仅是校园霸凌的问题,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对于正义与邪恶、勇气与懦弱、公平与偏见的思考和探讨。正如罗翔所说,“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当然,面对校园霸凌,不能仅仅依靠法律的力量,更需要从道德、教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消除校园霸凌的土壤,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作者:周玉森

编辑:袁琳

审核:王骄

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今年我国最新发布的19个新职业。这19个新职业半数以上与新质生产...

对于教师触“网”的行为,应当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其潜在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THE END
1.解决校园霸凌更应该依靠法律手段受害者教育法律霸凌今天我们的辩题是解决校园霸凌更应该依靠法律手段还是教育手段,我方坚定认为更应该依靠法律手段。首先,开宗明义,校园霸凌是指发生在校园环境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法律手段是指https://3g.163.com/dy/article/HMPGN29B0553TUVT.html
2.解决校园霸凌问题,更应注重从法律VS教育着手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解决校园霸凌问题,更应注重从法律VS教育着手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参赛选手、观众朋友们:我们今天所辩论的主题是关于校园霸凌的问题。作为正方代表,我认为解决校园霸凌问题,更应注重从法律和教育两方面着手。在法律方面,我们应该加强校园法规建设,制定更加明确、严格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04/6134215014005141.shtm
3.会计学院开展解决校园霸凌更应该依赖法律手段/教育手段主题辩论赛5月30日,会计学院开展首届“新光 出锋”系列辩论赛,第四轮比赛以“解决校园霸凌更应该依赖法律手段/教育手段”为辩题,旨在深入探讨分析教育手段在预防和解决校园霸凌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辩论赛双方分别是正方“四大才子说的都队”和反方“思辨先锋队”。正方辩手认为,在当前教育形势下,仅依靠教育手段来解决校园http://www.dyxy.edu.cn/s.php/kjxy/item-view-id-72308.html
4.解决校园霸凌问题应该主要依靠教育手段一辩稿两观点立论简介:解决校园霸凌问题应该主要依靠教育手段 标签:校园霸凌,校园,价值倡导,法律,政策,教育,哲理 质量审核通过 预览: 一辩稿谢谢主席,问候各位。开宗明义,校园霸凌是指学生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可能是肢体、性霸凌等硬暴力形式,也可能是言语霸凌、关系霸凌等软暴力形式。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统一性的特点,http://www.bianlunzy.cn/doc/doccon/id/3911.html
5.校园霸凌问题肯定不能主要依靠法律解决,法来自王澜说转型校园霸凌问题肯定不能主要依靠法律解决,法律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一老一小十分乏力,这也是世界通病,学校要付起管理责任来,预防才是根本之策【转发】@:抱歉,根据作者设置的微博可见时间范围,此微博已不可见https://weibo.com/6509092601/NlNvz5skN
6.校园欺凌讲座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为进一步增强学生法律意识,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受xx市一中邀请,xx市公安局看守所所长xx深入校园进行预防校园欺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xx所长从当前的校园安全状况入手,结合一些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案例,通过联系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告诫同学们必须引以为戒,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针对校园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649ik99.html
7.解决校园霸凌应该主要依靠法律一辩稿(第三版)原创辩论稿校园霸凌实际上是指孩子们之间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伴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殴打,人身侮辱等多种情况。首先明确一件事情,法律手段不仅仅是对施暴者进行法律制裁,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对校园监管体系、家庭监护职责进行规定,完善监管体系、加大保护力度。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三个http://bianlunba.cn/post/10525.html
8.社区青少年工作报告6篇(全文)近日,作为“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青少年法律体系建设第二场系列研讨会,上海市社工协会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联合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市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共同主办了“霸凌的社会工作介入”的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主要聚焦青少年霸凌现象,侧重探讨社会工作如何有效介入青少年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ve4812q.html
9.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校园欺凌现象面面观 记者:您作为长期从事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问题研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怎么看校园欺凌? 童小军:校园欺凌的确是一个与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但它更是发生在中https://www.gwyoo.com/haowen/33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