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金夕,北京市朝阳区市民,全职妈妈,33岁。
感悟:任何人行使自己的权利,都不得以牺牲别人的权利为代价。我们要向那些不守法的烟民大声说“不”。
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件事,和这两天炒得正热的控烟立法有关。
我们家楼下有一片圈起来的活动场地,铺了塑胶跑道,周围绿树成阴,还有供休息用的长椅,小区里的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到这儿休息和玩耍。夏天老人摇扇乘凉,小孩奔跑嬉戏,冬天左邻右舍晒着太阳聊着天,其乐融融。
然而,这样的惬意,总会被一些不自觉的人“打断”。
好几次,我陪着孩子正玩得高兴,突然就闻见飘过来的一阵阵烟味。扭头一看,几个男同志聊得正欢,手上夹着烟头,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
我是一个不爱挑事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无奈地拉着女儿的小手往外走。小家伙和小伙伴们玩到兴头上,经常哭闹着不肯离开。
前几天,这种场景再次出现。我内心里还在纠结,是带孩子离开还是继续留在这儿,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同志,您看这儿老人和小孩这么多,您能不能把烟掐了谢谢啊。”
说话的也是我的一个邻居,一个人带着俩孩子。那名吸烟的男同志有些尴尬,掐了烟,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很佩服我的这位邻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视他人健康只管自己过瘾。对于这种不守法行为,大多数人出于面子或害怕冲突等种种顾虑,选择了默默忍受或离开,很少有人有勇气去制止。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吸烟者的“嚣张气焰”。公共场所禁烟长期得不到落实,也与此有一定关系。
我听说,前两天表决通过的《北京市控烟条例》,要求“带顶带盖室内全面禁烟”。正在征求意见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更是严格限制:不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包括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外等候区域在内的一些室外区域也将禁止吸烟。
对于一些烟民来说,“史上最严禁烟令”可能有些“不近人情”,但不抽烟的人尤其是像我这样带孩子的妈妈,真是举双手赞同这样的规定。有人抽烟,必定会有人吸“二手烟”。被动吸烟的人,无辜受到损害。任何人行使自己的权利,都不得以牺牲别人的权利为代价。有句话说得好:“你有吸烟的自由,但你不能自由吸烟。”所以,我们要向那些不守法的烟民大声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