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民法典学好用好这部百科全书

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被称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所有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都属于民法典调整的范围。我国的民法典,确立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则,为形成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秩序奠定了法律基础,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全面树牢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坚持有法必依,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有利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首先要相信市场主体的理性、相信市场的力量,从而认真对待市场主体的权利,避免行政垄断、行业保护、地区封锁等乱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锐表示。他举例说,市场交换的前提是产权明晰,而不动产及部分动产确权登记的职责在政府,如果确权登记不到位、不准确,不仅影响市场交换的活跃度,而且越是交换频繁,可能造成的矛盾纠纷越多。此次民法典编纂,删除原来法律中关于不同动产及权利担保由不同机构登记的规定,意在为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留下空间,提高登记效率和公信力。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契约经济,政府该如何树立法治思维、培养契约精神?对此,刘锐表示,市场是契约的总和,契约是当事人为自己立的法。要尊重契约、信守契约,既不能“新官不理旧账”,也要避免对“旧账照单全收”,毕竟有些“旧账”是违法的、无效的。党员干部坚持法治思维、善用契约,不仅要重视合同的谈判和签订,更要善于运用平等协商的契约方法。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专家表示,民法典作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也是公民私权保护的基本依据。某种程度上,民法典在确定民事权利的同时,也为党政机关行使公权力划定了行为标准与界限。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不能以侵害公民民事权利为代价。

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在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看来,在民法典颁布后,我们脑子里应该树立权利的观念、权利的意识。比如说征收权属于公权力,由政府机关来行使,我们在行使公权力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基本要求,特别是要给予被征收对象及时公平的补偿,及时公平给予补偿就是要尊重民事权利。

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与纪检监察法规制度本质上相统一

党员干部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任务,不仅要熟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做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还必须政治上过硬,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民法典是我们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破解难题的法律依据。

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对于纪检监察机关不仅都是履行监督职责的依据和标尺,也是“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客观要求。比如,认定职务犯罪时,如何透过看似合法的民事法律关系之表,抓住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事实之里。再如,追逃追赃工作中,如何综合利用政府合作、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民事诉讼等多种手段,多措并举追缴已经外流的赃款。还有,依法对涉案资产进行查封、扣押时,如何保护当事人合法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等等。

科学精准稳慎有效实施监督,本身就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体的合法权益。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研究员王希鹏举例说,一些违纪行为、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行为会侵害公民生命、健康、名誉等民事权利;一些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行为往往与民事经济纠纷交织在一起,如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等;再如,有些案件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问题。“因此,对民法典的学习运用要同监察法、刑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

关于如何规范公权力,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应当严格依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监察法也作出明确规定,监察人员必须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等等。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纪法思维和程序意识,善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们每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要树立权利的观念、权利的意识,也就是法治的观念、法治的意识。”王利明表示,法治的概念最简单理解就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规范公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障私权就是保护民事权利,这一任务就由民法典来完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尉承栋)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的基础性法律。()A.固根本B.稳预期C.利长远D.促和谐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714a1e85dc47c482b2aa650c3e03b9a2.html
2.民法典是一部什么的基础性法律以下是有关“民法典是一部什么的基础性法律”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https://www.64365.com/tuwen/pnosq/
3.《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也是第《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也是第一部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尽管该法典保存了不少封建残留,但总体而言仍是一部具有开创性和革命性的民法典。 该法典体现了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和法律最小限度的干预的自由原则。它确立了近代私法的三项基本原则:所有权至上、契约自由和过错责https://www.360doc.cn/article/39200287_1085212378.html
4.杨伟东:基本行政法典的确立定位与架构本文重点关注基本行政法典的编纂问题,首先分析我国行政法法典化的可行路径,提出行政法法典化的框架构想,回答基本行政法典的编纂如何可能;进而着力阐明和论证基本行政法典应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典,其体系结构应当如何构建。希冀通过对这些基础性问题的探讨,推动我国行政法法典化研究的深化和基本行政法典的编纂进程。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21/13755.htm
5.民法典是一部什么基础性法律律师普法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可以规范民事活动,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 https://www.110ask.com/tuwen/3997497584485418627.html
6.民法典是一部人民的法典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草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规范,比如个人信息保护、高利贷以及防止高铁霸座等等,特别是疫情发生以后的一些新情况,民法典又及时作出了调整。所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法典其实就是一部人民的法典。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ad/cont/202005/27/c115000.html
7.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8.以“民”命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法典”《民法典》的颁布,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我国法治建设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保障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https://hhrb.dbw.cn/Html/szbz/20211026/szbz8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