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要要前提
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加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确证
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挺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经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多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髙,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
1.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在公共场合注重礼貌、相互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2.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挺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挺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
3.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多体社会成员都要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要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
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如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等就是基本的生活共识,"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公德规范,更是简洁明了。
(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3.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确护环境
确护环境主要是指确护自然生态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确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热爱自然、确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挺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加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五)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网络道德要求
《多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五要五不”的网络道德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多,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2.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习题精炼】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D.环境确护的基本要求
2.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挺基本的要求是()
A.遵纪守法B.文明礼貌
C.助人为乐D.确护环境
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1.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这是因为()
A.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B.二者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彼此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C.道德规范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D.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而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2.公共秩序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表现在()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要要前提
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加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确证
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确护环境都是社会公德的内容,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2.【答案】A
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确护环境都是社会公德的内容,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挺基本的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这是因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彼此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而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的表现。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表现在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要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加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确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