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自然资源部2023年2月6日印发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中国地图的图幅范围应为:东边绘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边绘出喷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边绘出黑龙江最北江段,南边绘出曾母暗沙以南;第五条第二款规定:“中国全图除了表示大陆、海南岛、台湾岛外,还应当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重要岛屿;南海诸岛以附图形式表示时,中国地图主图的南边应当绘出海南岛的最南端。”第三款规定:“地图上表示的内容不得影响中国领土的完整表达,不得压盖重要岛屿等涉及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
实务中,大部分案例的违法情节也多集中于此,即漏绘制、错绘制中国地图。
1.漏绘制
2.错绘制
(二)使用变形地图
(三)地图未送审或未标注审图号
2015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地图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应当报送有审核权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向有审核权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地图审核申请:(一)出版、展示、登载、生产、进口、出口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二)已审核批准的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再次出版、展示、登载、生产、进口、出口且地图内容发生变化的;(三)拟在境外出版、展示、登载的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
(四)行政区划标记或注记错误
纵观以上各类违法行为,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漏绘制”行为,其次是“地图未送审或未标注审图号”和“错绘制”,而“使用变形地图”和“行政区划标记或注记错误”虽然违法频率较低,却也是更易被忽略的合规雷区。
(一)处罚的类型
(二)受罚主体
(三)罚款金额
“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区间较大,意味着在实务中赋予了行政执法部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在个案中不存在绝对标准。同时,相当一部分案例中的当事人在案发后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消除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并整改,有关部门也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
(四)影响罚款金额的因素
然而,实务中具体是从轻还是减轻处罚,以及从轻或减轻的数额该如何确定,由于个案差异较大,目前的执法尚未统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体而言,笔者观察到2020年以后的案例,各地行政执法部门则更倾向于减轻处罚,个案中的罚金数额较2020年以前普遍降低,有不少案件的罚金数额在10万元以内。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向有审核权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地图审核申请:(一)出版、展示、登载、生产、进口、出口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二)已审核批准的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再次出版、展示、登载、生产、进口、出口且地图内容发生变化的;(三)拟在境外出版、展示、登载的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
1.所绘内容不同的地图应由由不同层级的行政部门进行审核。
《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地图的审核:(一)全国地图;(二)主要表现地为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地图;(三)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图、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图以及台湾地区地图;(四)世界地图以及主要表现地为国外的地图;(五)历史地图。”第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审核主要表现地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地图。其中,主要表现地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涉及国界线的地图,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