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全

Iknowsomeonewhowouldbejealousifhecouldhearyousaythat.

我知道有一个人要是听到你这样说,一定会吃醋。

_____羊勇敢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是指人类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机能和自然力,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环境的物质生产。

2现代农业:是指在现代、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3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4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覆盖的叶片面积。即:叶面积指数反映了作物群体截取光能的能力。叶面积指数大,截取的光能多。

5最适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净同化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叶面积指数,因作物生产水平、品种、株型有很大关系,一般高产作物大多数的最适叶面积指数为4-6。

6发育:是指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由营养器官的分化转到生殖器官的分化这一质变过程,表现为生理和形态上质的变化。

7光能利用率:是指一定土地面积上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照到该土地上太阳辐射能的百分率。

8光补偿点:指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量和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9光饱和点:指光合作用开始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值时的光照强度。

10积温:作物一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称为某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生育阶段的积温。活动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

11有效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大于生物学零度部分之和,即(逐日平均温度—生物学零度)累积之和。

13春化作用:在作物某一期间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发育现象称为春化现象14作物的需水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不同,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

15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一生中,常有一个对某种营养元素需要量虽不多但又很迫切的时期,称为作物的营养临界期。

16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的某一时期,作物对养分的要求,不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吸收速率上都是最高的。此时使用肥料所起的作用最大,增产效果也最为显著。这个时期就是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7光周期现象: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或受昼夜长度的控制,作物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18土壤肥力:是指作物生长期间,土壤能经常不断地、适量地给作物提供调节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19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科学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及其种植方式的技术体系。

20混作:在同一田块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混合种植的方式。

21间作:在同一田块内,同一生长期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的方式。

22套种:在前作物的生长后期,于其株行间播种或栽植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23连作:即连年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

24轮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25复种:是指一年内同一田地上收获二茬或二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26单作:在同一田地、同一季节种植同一作物的种植方式。

27土壤耕作:是根据对土壤的要求和土壤特性,应用机械方法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和理化性状,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消灭病虫杂草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耕作措施。

28杂种优势: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F1),其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都比双亲优越,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29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的分布:是指作物通过扩散,并在不同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的空间配置情况。

30作物生长:指植物细胞的增大与增多,是植物体或某一器官体积重量增加的量变过程。作物育种:是研究改良作物遗传性状,特别是改良经济性状,使之更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理论和技术。

二、简答题

一、现代农业的特征概括起来: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

1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2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3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

二、农学的性质(特点:生物性、复杂性、实用性)

1农学是为发展种植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农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经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3农学是必须兼顾作物生产和环境安全的一门应用生态科学

三、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1人多耕地少,人口压力大2农业经营规模小,设备差,农业经济落后

3农村经济地区差异大4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灾害频繁

四、作物生产发展对策

1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1)耕地资源(2)水资源

2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复种指数,二是提高作物单产

3调整粮食发展战略(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2)开发新的食物源

五、影响作物生育期的因素

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栽培措施

六、种子休眠及其解除

种子休眠:是指具有活力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而不萌发的现象。休眠是作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休眠的种子对不良环境尤其是寒冷和干旱的抵抗力较强。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

1种皮厚,透气差由于种皮厚或构造致密,水分和氧气不易进入种子内,种子内的二氧化碳也不易排出,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例如,豆科作物中的蚕虫、绿豆等种子。

THE END
1.把握篆济的周期性规律自古以来,《易经》《史记》《盐铁论》等中国典籍对古代农耕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多有论述,远早于杰文斯提出太阳黑子理论,从而引发了西方对经济周期的潜心研究。而西方近现代经济周期研究领域流派丛生、新义迭呈,并日渐引发国内市场重视。“周期”一词代表规律性,意味着经济变量围绕长期趋势波动,并具有明确的长度和幅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3715841280728219&wfr=spider&for=pc
2.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全)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志为转移地创造或制定它。第三,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3、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答:特点:第一,由于自然规律赖以产生的自然条件变化时间很长,因而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0517075_920330375.html
3.《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7.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是坏,是否符合价值标准。 8.实证分析: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作客观分析,只考虑经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9.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https://www.yoojia.com/ask/17-12054441182264583004.html
4.政治经济学作业集(必做题)2.社会经济活动中配置资源有哪四种方式? 答:习惯、命令、计划、经济 3.请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和一般功能。 答: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包括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它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供求关系;二是价格杠杆;三是竞争机制。在这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体现出价值规律的作用,发挥了市场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a3gj36i.html
5.蚌埠市商业网点规划4、应强化蚌埠市商业特色的论证,体现蚌埠市的特点、特色。特别应充分体现规划的针对性。 5、对规划区的人口、面积、商业零售总额的现状及规划须作进一步核实。对相关数据进一步核对,应使用2004年或2005年数据。 6、规划应服从蚌埠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及蚌埠市城市建设规划,并与蚌埠市房地产发展规划、蚌埠市交通发展https://swj.bengbu.gov.cn/zfxxgk/public/22181/34726051.html
6.第六章旅游市场海风广义的旅游市场是指旅游需求者和旅游供应者之间围绕旅游产品交换所产生的各种联系和经济关系。 2、简述旅游者的流向和流量的关系,以及国际旅游流向流量的一般规律 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只有一定的流量才能构成一定的流向,也只有一定的流向才构成一定的流量。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bf856d00100lonp.html
7.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及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可以() A.创造经济规律B.改变经济规律 C.消灭经济规律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 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https://zikao.eol.cn/a/43031.html
8.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考试真题33.规律的特点表明,规律具有 A.永恒性 B.有用性 C.客观性 D.普遍性 34.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检验今天人们提出的全部认识,这说明 A.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 B.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 C.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 D.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3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http://m.xueti.com/zikao/56633.html
9.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研究生招生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1、历史的现实前提 2、人的活动的历史条件 3、历史规律的特点 4、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国家、社会形态的概念 http://mksxy.hainnu.edu.cn/html/2013/yjszs_0708/476.html
10.广东2022年1月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真题及答案A、经济规律 B、政治规律 C、社会规律 D、发展规律 2.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相比,劳动力资源具有的特点不包括(B) A、具有能动性 B、具有潜在性 C、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 D、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 3.通过以下哪一种方式能够满足劳动者个人与企业需要的最佳匹配?(D) https://www.exam100.net/html/2023/gll_0319/42247.html
11.技术经济与投资项目评估ok1湖南大学:技术经济与投资项目评估展规律。 技术经济学研究怎样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 步,并进而推动经济增长问题。技术经济学的研究 范围跨跃技术领域和经济领域,涉及四个研究层次。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1.1.2技术经济学的特点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综合 性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决策 性学科,由此决定了它具有 http://read.cucdc.com/cw/81438/134047.html
12.城镇建设论文范文12篇(全文)在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 还应该坚持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 各地政府还应该对新型城镇化理念进行充分的认识, 以便更好的开展生态城镇的建设工作。 摘要:简述了我国城镇化理念的变化发展趋势, 结合新型城镇化理念下的生态城镇建设目标, 从科学规划、节约土地、发展生态产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1ftju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