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法律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两者相铺相成。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相较于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对社会的治理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考查不同时期法律及教化发展的表现、整体的发展特点、产生的历史影响,也会将其与宋元之前的法律与教化进行结合考查,因此我们将知识点与习题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二、知识呈现

三、知识巩固

1.朱熹认为儒家道德集中体现为五伦八德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与民众所崇尚的敬天法祖、长幼有序、崇德报功等心理相吻合。他编写的《家礼》,为“明世系”“建祠堂”“祭祖先”等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朱熹的这一做法()。

A.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B.使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C.促进了宗法制度的重建D.迎合新兴市民阶层需要

2.清军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

C.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D.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

3.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

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B.“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D.“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4.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促进了程朱理学新发展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5.家规乡约是中国古代民间自发形成的、具有道德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氏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觉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

材料二明代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吕氏乡约》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此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编写的《家礼》为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有利于理学的世俗化。故选A项;朱熹意在规范伦理纲常,并非重建宗法制度,排除B项;儒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朱熹之后,排除C项;符合市民阶层需求的是世俗文化作品,《家礼》并非是世俗文化作品,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从材料内容看,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有利于行政事务的处理,故选C项;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表明不仅是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行政法,不能说明完成国家法律法规的构建,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行政法而不是针对汉人,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可知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

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官办社学占主导地位,其教授内容为国家律令和儒家伦理孝道等著作,这种社学有利于加强教化,稳定统治,A项正确;董仲舒吸收先秦儒家思想,并结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汉代新儒学,实现了儒法合流,B项排除;理学的新发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C项排除;材料没有提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排除D项。

5.【参考答案】

(1)特点: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德和礼;道德教化与规范行为相结合;强调互助互勉;主张乡民自治。

原因:理学的形成;科举制的推行,知识分子进入国家政治体系;士大夫阶层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的增强。

(2)要求:孝义仁爱;清廉立身(清廉勤政);节俭生活(戒奢节俭)。

影响:规范家庭成员道德和行为;有利于形成优良家风;和谐家族关系,增强家族凝聚力。

THE END
1.穿越指南!带你回到宋朝当“蓝朋友”宋代的城市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都是坊市制度,到了宋代开封,坊市制度就打破了,变成了街市制度,哪里都可以做生意。而且宵禁制度也变得不是那么严格了,这就出现了夜市。 夜市每一个酒店门口都有欢门彩楼,是由竹子木头搭建的,它就是一个广告,非常容易着火,点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M0NjcxNg==&mid=2666038722&idx=2&sn=2cf0398c713b0b4da63f63d5e4e72986&chksm=8ab630e659c477a1b30fb77707ca7998685086d2d405e2caeea5982da3ddc55937303efb41eb&scene=27
2.宋仁宗赵祯:仁政之治的典范仁宗时期,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他鼓励设立书院,提倡科举制度,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进入仕途。仁宗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升国家的整体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文学艺术的繁荣 仁宗时期,文学和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文人如欧阳修、苏轼等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形成了北宋文化的辉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505867319394174&wfr=spider&for=pc
3.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法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武器,然来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
4.2018中国法制史复习要点复习经验元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大札撒》;《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 二、刑事立法:犯罪与量刑;刑罚制度的变化。 三、民事立法:烧埋银;婚姻与继承制度的特点。 四、行政立法:中枢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度的变化:监察制度的发展。 五、司法制度:中央司法机关: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 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dagang/59bb81ba7a86a.html
5.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7.试述宋朝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 答: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相对稳定、昌盛的时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发展,而法律制度也随之出现了–定的变化。宋朝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法律体系完善 宋代时期,起草了一系列法典和法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司法体系,包括“天下诸司法”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621738
6.宋朝法律制度主要内容法律知识宋朝法律制度主要特点:宋代作为封建社会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时期,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等方面相比较之前,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宋代的法律制度就能够充分的反映出这些新的变化和提升。1.法律制度繁多,实行以敕代律;2.皇帝直接参与法律审判,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3.民事立法及诉讼法丰富,体现了经济的繁荣;4.重视证据https://m.haolvshi.com.cn/flzs/2238.html
7.司法考试法制史授课讲义: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3、保辜 (1)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特别制度。 (2)唐代确定保辜期限,用以判明伤人者的刑事责任,尽管不够科学,但较之以往却是一个进步。 (五)唐律特点与中华法系 1、“礼法合一” 唐朝承袭和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使得法律统治“一准乎礼”,真正实http://www.yuloo.com/news/122960.html
8.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第1篇 一、结婚之原则 《礼记·婚义》云: “婚礼者, 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事也。”这句话清晰明白地道出我国古代婚姻的真谛: 其一, 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 而非个人之事。其二, 婚姻的目的在于祭祀祖先和繁衍后代。正因如此, 我国古代婚姻的缔结有诸多原则限制。以下是结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