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2024年第11期《法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我国法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孟令浩)

论法律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正义感(姚健)

人大内部主体协调立法的实践样态与两重困境(刘松山)

政务数据应用领域行政法的治理逻辑转换(陈可翔)

支付结算型“帮信罪”与“掩瞒罪”的区分标准及应用(周啸天)

刑法新预防主义:理论发展与体系构建(夏伟)

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的伦理困境与立法因应(郑志峰)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的反思与改革(姚莉)

论商事仲裁裁决终局性的例外情形(汪蓓)

论环境单元:环境法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徐祥民)

投资便利化议题的兴起与投资条约的范式转变(梁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我国法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孟令浩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内容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我国法律体系是以法治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通过我国《宪法》的宣示开启了融入我国法律体系的时代进程,具有统筹“两个大局”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以法治互动规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法化的理论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融入实践初步呈现出规范表述、规范地位和规范层次的差异化样态,其融入范围应以特定法律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关联程度为判断标准,避免简单排除非涉外性法律、私法性法律和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立、改、废、释、纂”并举和“直接与间接”融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语言表述和价值层次方面的严谨性,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载体强化具体制度设计,使我国法律能充分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精髓。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法律体系涉外法律法治互动

论法律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正义感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研究所

内容摘要:正义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血气、激情等概念。正义感提出对等报复的诉求,既反映人受到伤害后通过行动捍卫权利和尊严的勇气,也反映公众或集体在特定情境下有关正义或者应当的价值判断和期许。正义感是主体意志和权利的体现,通过司法场域的商谈和交流,个体性的正义感获得公共理性,正义感话语转化为法律话语。正义感是法律实现其自然目的的一个基本要素,一方面对主体参与法律活动、捍卫自己权利的行为提供价值上的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在现代法律制度中具有明确的规范价值,并成为司法裁判的重要考量因素。

关键词:正义感法律人本主义司法商谈裁判正义

人大内部主体协调立法的实践样态与两重困境

作者:刘松山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政务数据应用领域行政法的治理逻辑转换

作者:陈可翔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区域法治研究院

内容摘要:政务数据应用的动态过程主要呈现为开放共享、汇集处理、开发利用三个环节,面向秩序建构、服务供给、产业转型、风险规制等不同行政场景。不同环节和场景下政务数据应用面临的行政法问题可以归纳为权力配置不清、权力与权利失衡及利益分配不均三个基本方面。受限于传统政府管理型思维,构成行政法难以有效回应政务数据应用法治需求的内因。植根合作治理语境,以塑造整体性数据治理框架、统合多元数据治理目标、搭建“共有共用共治共享”的数据利益分配格局为目标,推动政务数据应用的行政法治逻辑调整,要求行政法推动自身功能反思。行政法应致力于为协同共治提供制度指引,并以发展为导向,通过制度的均衡性设计保障数据应用中多元价值、公私利益的统筹兼顾。

关键词:政务数据应用行政法治数据权力规制价值平衡利益分配

支付结算型“帮信罪”与“掩瞒罪”的区分标准及应用

作者:周啸天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支付结算型“帮信罪”与“掩瞒罪”的客观行为都包含转账、套现、取现因而存在重合,给司法实践带来区分困难。经分析“上游犯罪既遂后无帮信罪”与“上游犯罪既遂后仍可成立帮信罪”两类观点,可析出介入时点和行为性质两个不同区分方向。介入时点不应成为判断标准,行为性质才是界分关键。由实质解释可知,掩瞒罪的法益构造具有二重性,帮信罪则具有兜底性质。在区分之际,应当遵循先判断行为的掩瞒性质,再判断帮信性质,继而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确定最终罪名的“三层次判断标准”。

关键词:支付结算介入时点行为性质掩瞒罪帮信罪

刑法新预防主义:理论发展与体系构建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摘要:传统预防主义发展到新预防主义,是刑事法治跟随时代进化的结果。新预防主义并非仅对刑法的局部修改,而是刑法理念、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自我反思、自我创生的体系性进化。在刑法理念上,积极预防实质是“想象的命题”,其管控社会风险的立论基础与核心功能已被实践证伪,现代预防刑法应当确立消极预防刑法理念,以使刑法从“扩张的处罚”转向“妥当的处罚”。在刑事立法上,以新秩序犯替代危险犯宜作为预防刑法发展的主流方向,通过危险评价的“结果化”以及包容性的秩序框架有效调控现代社会不断衍生的系统性风险。在刑事司法上,预防性犯罪的有效治理不能过度依赖刑法,只有从根源上改变犯罪生成的“社会环境基础”,才能真正实现标本兼治,这尤其需要刑法之外的民法、行政法以及“软法”治理的协力。

关键词:刑法新预防主义消极预防危险的“结果化”新秩序犯社会治理

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的伦理困境与立法因应

作者:郑志峰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科技法学研究院

内容摘要:“电车难题”并非单纯的思想试验,而是确保机器决策符合人类伦理的重要实践,直接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产品准入、责任承担等制度设计,对于自动驾驶汽车乃至人工智能的立法均有现实的规范意义。与传统“电车难题”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在伦理对象、选择时机以及利益关联方面存在特殊性,大大增加了法律规制的难度。无论是拯救多数人、综合评分、车内人员优先、车外人员优先等积极应对路径,还是不干预、随机选择、制动停车等不作为应对路径,抑或交给人类驾驶员选择等转移应对路径,都难以完美应对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的伦理拷问。从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与效率出发,未来制定《自动驾驶汽车法》或者《人工智能法》时应确立遵守交通法规优先法则、紧急避险例外法则以及不改变路线兜底法则等三大碰撞法则,同时通过风险管控、产品嵌入以及透明问责等配套规则予以落实。

关键词: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交通法规紧急避险人工智能法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的反思与改革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刑事涉案财物处置《刑事诉讼法》修改刑事对物之诉对物强制措施

论商事仲裁裁决终局性的例外情形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商事仲裁裁决终局性例外情形

论环境单元:环境法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作者:徐祥民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内容摘要:环境单元来自对人类环境空间结构的发现,是人类为实现生存繁衍必须依赖也有能力对其造成不利影响的由水文、地质等地理连续性,风、气等自然力,生物习性,其他气候、气象、地理、地质因素等规定的自然整体。人类环境发生的损害都是环境单元在满足人类需要方面的能力丧失或降低的损害,因此,环境保护应当以环境单元为保护对象,以环境单元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为保护客体。环境单元不同于法学的其他认识对象,它是自然整体,具有与市场无涉、无常规领有人等特点。确立环境单元基本范畴的地位,可以进一步明确环境损害在环境法学范畴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环境法学范畴体系的系统性。基于此,用于防治表现为环境单元服务能力丧失或降低的环境损害的环境保护法,应当放弃自然细节防护主义的设计路线,转而采用整体主义的设计路线。

关键词:环境单元人类环境环境损害环境服务功能

投资便利化议题的兴起与投资条约的范式转变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国际投资条约的两大目标是保护与促进外国投资。长期以来,蕴含于实现国际投资条约促进投资之功能的认识,是建基于强有力的投资保护可以促进外国投资流向东道国,尤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是故,许多国家致力于在投资条约中针对东道国构建高水平的义务体系以及强有力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然而,投资条约对外国投资者提供有效保护的同时,并未明显促进投资流向作为东道国的发展中国家。晚近,越来越多的投资条约开始纳入投资便利化条款,中国等国家甚至在WTO框架内推动通过《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虽然关于投资便利化的条约实践尚未成熟,其对于促进投资的效果亦有待观察,但它为投资条约如何在促进投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开辟了新思路,体现了投资条约的一种范式转变。经由倡导通过大力推动投资便利化议题并且采取丰富的投资便利化措施之机,中国为投资条约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

THE END
1.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此外,民法典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频频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前所未有调动了法律适用的释法、“造法”功能,把民法典编纂中难以确定的大量的学术界、司法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条”,起到了积极助推民商法发展的作用,支持我国民法典实践与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密接,实现弹性发展。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4-12/11/content_9099382.html
2.民法典解读与实践深度探究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变革与创新民法典解读与实践:深度探究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变革与创新 一、民法典的重要性与背景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法典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现代国家最为核心的法律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个人权利和义务、合同关系、继承等多个方面。 https://www.3svb9bc3.cn/xue-shu-jiao-liu/359043.html
3.民法典全面内容中国新时代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民法典作为国家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法律,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现有法律进行整合、优化的结果,也是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见。在这一背景下,民法典的内容具有深远意义,它将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5808.html
4.面向数字时代的法律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如何应对新情况,如何在现有法律体系下较好地处理新型法律问题,以往过于关注法律事务的特殊性,过于强调法律事务与日常生活事务在识别和解决层面之间区别的理论区隔难以为继,单纯地了解法律规定的法学课堂以及走马观花式的法律实践也很难完成这一重任。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2/t20241212_5820758.shtml
5.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推进新时代诉源治理的借鉴与启示1.革命时期的司法实践与探索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开始了司法实践的初步探索。这一时期的司法工作紧密围绕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保障革命胜利和人民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制定了相关的土地法,通过司法手段保障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2.新中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0615602585481718&wfr=spider&for=pc
6.《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读书报告在《过去与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一书中,黄宗智教授提倡通过“实践历史”的研究方法重建中国法律历史的现实意义(黄宗智 2014:序7)。此处的“实践”主要指行动,与理论和表达相对(黄宗智 2014:1)。在黄宗智教授看来,中国法学如果要走出没有历史的虚无主义的态度(黄宗智 2014:序5),使我们通过认识过去来更好地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7488448/
7.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作者: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黄宗智 著著,出版社: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90884。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host=product.dangdang.com&pid=20544713
8.毛泽东时代民事法律制度[。]事实上这种区分也是从事实践工作的中国法官们概括性的看法(IN'r93—9)。因此,我们的第一步工作是要详细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离婚法实践的毛泽东时代法律制度基线。 摘自:黄宗智著《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中国法律:历史与现实》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768
9.首届“海华杯”法律写作大赛三等奖作品展示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A公司能否委托B公司从德国直接收集在中国产生的企业经营数据和员工个人信息并储存在德国? 二、问题的分析 1. 重要数据与个人信息的出境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称“《数据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的出https://www.lvxinnews.com/details/e7060610-1f2d-461e-b631-2d5c63b3aff4
10.我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经济活动和民事经济纠纷越来越多,人们的权利意识空前增强,过去的“有矛盾找领导”被“有矛盾上法院”所代替,通过法院维护自己的权益,讨回公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 时尚 和人们的习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可能发生纠纷,产生诉诸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c262254.html
11.经济与法律范文12篇(全文)运用法经济学这一跨领域理论分析,结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愈加蓬勃发展的今天,有利于社会法律制度的探索。 2016年,人民币取得的两项骄人成绩:1、人民币加入SDR。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的货币和金融改革成绩得到世界认可;2、人民币对阿联酋迪拉姆和沙特里亚尔直接交易,加大了人民币成为世界石油货币的胜算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70zbx1b.html
12.“中国乡贤治理”七省市调查特稿山阳镇中兴村创新探索“宅基议事”制度,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运行机制,将村务村事决策权彻底交给村民,成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基层治理难题。 北大张颐武:乡贤治理的过去现在未来 ——“中国乡贤治理”调查之八:专家访谈 自古以来,当政者都十分重视乡贤力量的发挥 文/本刊记者 孙安清 http://www.lawnewscn.com/channel/content/2023-02/21/content_8824272.html
13.事业单位32011年我国网上购物保持高速发展态势9.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的目标,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政企分开 B.政资分开 C.政事分开 D.政社分开 10.在归档文件整理过程中。将归档文件在全宗中的位置标识.并以归档章的形式在归档文件上注明称为编目。() A.正确 B.错误 1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行为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66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