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法典编纂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学术研讨会举行法治论坛

11月16日,“法典编纂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制史专业委员会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人民论坛》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及中国政法大学等27所单位的专家学者、师生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摄影卢云开)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晋藩,党委副书记王立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张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小红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院长顾元主持。

王立艳代表学校向张晋藩表达了崇高敬意,并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她表示,本次会议着眼“法典编纂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政法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持续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提供高质量理论支撑的一项重要安排。

张生表示,张晋藩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传薪者”,更是拥有不朽学术视野的创建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整个法学研究领域乃至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一面旗帜。期待学界同仁共同努力,将张先生所开创的学术事业发扬光大。

马小红在致辞中高度赞誉了张晋藩的教育与学术成就。她表示,传统法律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经验,应当吸收与转化其中的精髓,为当下中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会议围绕“法典编纂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题,形成了六十篇规模的论文集,具体分五个单元展开学术交流,共26位学者作现场报告,实现了高效有序、研讨充分的预期效果。马小红、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教授张中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启成、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晓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高汉成研究员、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段晓彦、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王志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杜文忠、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南杰·隆英强等10位学者分别作主旨发言,另有16位学者分单元作专题报告,8位学者做学术评议。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煜主持,教授李力与律史学研究院副教授李典蓉作会议总结。

THE END
1.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此外,民法典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频频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前所未有调动了法律适用的释法、“造法”功能,把民法典编纂中难以确定的大量的学术界、司法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条”,起到了积极助推民商法发展的作用,支持我国民法典实践与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密接,实现弹性发展。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4-12/11/content_9099382.html
2.民法典解读与实践深度探究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变革与创新民法典解读与实践:深度探究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变革与创新 一、民法典的重要性与背景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法典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现代国家最为核心的法律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个人权利和义务、合同关系、继承等多个方面。 https://www.3svb9bc3.cn/xue-shu-jiao-liu/359043.html
3.民法典全面内容中国新时代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民法典作为国家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法律,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现有法律进行整合、优化的结果,也是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见。在这一背景下,民法典的内容具有深远意义,它将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5808.html
4.面向数字时代的法律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如何应对新情况,如何在现有法律体系下较好地处理新型法律问题,以往过于关注法律事务的特殊性,过于强调法律事务与日常生活事务在识别和解决层面之间区别的理论区隔难以为继,单纯地了解法律规定的法学课堂以及走马观花式的法律实践也很难完成这一重任。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2/t20241212_5820758.shtml
5.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推进新时代诉源治理的借鉴与启示1.革命时期的司法实践与探索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开始了司法实践的初步探索。这一时期的司法工作紧密围绕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保障革命胜利和人民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制定了相关的土地法,通过司法手段保障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2.新中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0615602585481718&wfr=spider&for=pc
6.《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读书报告在《过去与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一书中,黄宗智教授提倡通过“实践历史”的研究方法重建中国法律历史的现实意义(黄宗智 2014:序7)。此处的“实践”主要指行动,与理论和表达相对(黄宗智 2014:1)。在黄宗智教授看来,中国法学如果要走出没有历史的虚无主义的态度(黄宗智 2014:序5),使我们通过认识过去来更好地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7488448/
7.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作者: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黄宗智 著著,出版社: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90884。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host=product.dangdang.com&pid=20544713
8.毛泽东时代民事法律制度[。]事实上这种区分也是从事实践工作的中国法官们概括性的看法(IN'r93—9)。因此,我们的第一步工作是要详细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离婚法实践的毛泽东时代法律制度基线。 摘自:黄宗智著《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中国法律:历史与现实》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768
9.首届“海华杯”法律写作大赛三等奖作品展示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A公司能否委托B公司从德国直接收集在中国产生的企业经营数据和员工个人信息并储存在德国? 二、问题的分析 1. 重要数据与个人信息的出境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称“《数据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的出https://www.lvxinnews.com/details/e7060610-1f2d-461e-b631-2d5c63b3aff4
10.我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经济活动和民事经济纠纷越来越多,人们的权利意识空前增强,过去的“有矛盾找领导”被“有矛盾上法院”所代替,通过法院维护自己的权益,讨回公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 时尚 和人们的习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可能发生纠纷,产生诉诸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c262254.html
11.经济与法律范文12篇(全文)运用法经济学这一跨领域理论分析,结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愈加蓬勃发展的今天,有利于社会法律制度的探索。 2016年,人民币取得的两项骄人成绩:1、人民币加入SDR。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的货币和金融改革成绩得到世界认可;2、人民币对阿联酋迪拉姆和沙特里亚尔直接交易,加大了人民币成为世界石油货币的胜算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70zbx1b.html
12.“中国乡贤治理”七省市调查特稿山阳镇中兴村创新探索“宅基议事”制度,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运行机制,将村务村事决策权彻底交给村民,成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基层治理难题。 北大张颐武:乡贤治理的过去现在未来 ——“中国乡贤治理”调查之八:专家访谈 自古以来,当政者都十分重视乡贤力量的发挥 文/本刊记者 孙安清 http://www.lawnewscn.com/channel/content/2023-02/21/content_8824272.html
13.事业单位32011年我国网上购物保持高速发展态势9.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的目标,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政企分开 B.政资分开 C.政事分开 D.政社分开 10.在归档文件整理过程中。将归档文件在全宗中的位置标识.并以归档章的形式在归档文件上注明称为编目。() A.正确 B.错误 1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行为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66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