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

2020年,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成功编纂并颁行。民法典的顺利出台,带来了如何切实推动其实施的要求,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需要重视我国民法典实施与后续民商法发展的关系问题。笔者立足我国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及其积极效应的视角,揭示出其实施与后续民商法的发展存在一种极具包容的关系,由此提出应当秉持开放性的实施立场。

传统民法典形式封闭模式对后续私法发展的限制效应

(一)传统民法典的技术特点:高度系统化与外在体系封闭

民法典作为成文法制定的最高形式,借助形式逻辑思维下的概念化表达和体系方法,搭建层次分明、结构规整、内容完备、体系融洽的法典,这种立法技术上的形式化,首先体现为高度系统的形式化,其次体现为外在体系封闭的形式化。

(二)传统民法典的体制特点:居于主权国家法律体系的高位阶

民法典的高位阶配置,首先体现为其制定过程,即民法典一旦制定不会随意修订或重新制定。其次体现为成为其他民事法律渊源的上位依据,具有统领下位民事单行法律效力的作用。民法典的高位阶配置,再次体现为其规定本国民事立法中最基础的制度,从而成为最为基础的民法。

(三)传统民法典特点对后续私法发展的影响

我国民法典的特殊开放体系特点及其主要体现

(一)民法典编纂背景及特殊开放体系的形成

我国民法典编纂在时代背景下,应当及时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体现为三个特色要求:首先是时代特色的要求。民法典编纂着眼于全球视角,抓住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机遇,注意避免因新技术迅猛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所引发的各种个人风险;其次是中国特色的要求和实践特色的要求。我国民法典编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必须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的独特性以及兼顾改革实践的发展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另一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继续破除体制机制的发展障碍,更加有力地催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

(二)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的主要体现

第一,民法典宣示目的和原则,彰显其内在价值体系。民法典在立法技术上承继了民法通则采取的宣示目的、原则等价值彰显的特点,并予以适时的发展,其对目的和原则宣示共同组成民法典的内在体系,为各分编规则的确立和适用提供重要的内在价值依据。

第二,民法典融入功能化设计,体现相当程度的体系解构色彩。民法典重视功能化设计的原因,来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的编纂民法典的要求。其中“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等提法,对于民法典提出了应当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功能表达,为此铸成了多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化制度设计。

第三,民法典引入动态规则设计,弥补单一静态形式化规则设计的不足。首先,对土地等重要资源配置,多数物权呈现具有要素化构造特点的制度设计。其次,合同编也有许多非统一化要素的规则设计样式,例如一般规定中针对违约后果的违约方和非违约方复杂关系的规则设计,体现一种关于责任配置的动态原理。

我国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对后续民商法立法的积极效应

(一)民法典的开放体系为后续立法预留较大弹性空间

我国民法典实施不得以体系化具有所谓确定性排斥后续民商事立法,相反必须正视民法典的体系化存在较大的立法发展余地。首先,民法典的弹性规范为具体化的后续立法提供了较大空间。其次,民法典对后续制定新法也提供了比较大的余地。从立法原理上说,民法典作为全国人大制定的上位法,对后续的作为下位的民商事立法提出了不得抵触的要求。最后,民法典采取特殊开放架构,导致在立法空白领域,后续立法障碍相对较小,只要不存在抵触,如果有必要则通常可以进行补充立法。

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对后续法律适用的积极效应

(一)民法典背景下适用解释的方法论转向:从文本论走向融合论

(二)民法典背景下法律补充的功能演化:更加积极的创制效应

民法典对于法律漏洞可以适用类推、目的论扩张或限缩等。在超越法律计划外的漏洞情况下,法律补充一般更为谨慎,须坚守由整体法秩序及其法律原则所划定的界限。此外,民法典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频频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前所未有调动了法律适用的释法、“造法”功能,把民法典编纂中难以确定的大量的学术界、司法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条”,起到了积极助推民商法发展的作用,支持我国民法典实践与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密接,实现弹性发展。

结论:兼容发展观的实施论

在我国民法典实施上,应当自觉秉持一种兼容发展视野的实施立场。首先,应当将实施置身于自身独特体系设计的语境中,充分理解民法典的特殊开放体系及其意义。其次,在坚持与后续民商法的发展存在包容关系的前提下,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实施民法典,使得我国民商法实践可以融入民法典实施中,不断得到现代化的提升,进行特色性、实践性、时代性的演化。当然,运用上述发展机制,也要避免因不当或过度滥求发展而产生不应有的偏离,进而毁坏民法典作为具有基本法律地位应有的最低稳定性。

THE END
1.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此外,民法典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频频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前所未有调动了法律适用的释法、“造法”功能,把民法典编纂中难以确定的大量的学术界、司法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条”,起到了积极助推民商法发展的作用,支持我国民法典实践与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密接,实现弹性发展。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4-12/11/content_9099382.html
2.民法典解读与实践深度探究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变革与创新民法典解读与实践:深度探究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变革与创新 一、民法典的重要性与背景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法典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现代国家最为核心的法律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个人权利和义务、合同关系、继承等多个方面。 https://www.3svb9bc3.cn/xue-shu-jiao-liu/359043.html
3.民法典全面内容中国新时代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民法典作为国家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法律,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现有法律进行整合、优化的结果,也是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见。在这一背景下,民法典的内容具有深远意义,它将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5808.html
4.面向数字时代的法律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如何应对新情况,如何在现有法律体系下较好地处理新型法律问题,以往过于关注法律事务的特殊性,过于强调法律事务与日常生活事务在识别和解决层面之间区别的理论区隔难以为继,单纯地了解法律规定的法学课堂以及走马观花式的法律实践也很难完成这一重任。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2/t20241212_5820758.shtml
5.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推进新时代诉源治理的借鉴与启示1.革命时期的司法实践与探索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开始了司法实践的初步探索。这一时期的司法工作紧密围绕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保障革命胜利和人民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制定了相关的土地法,通过司法手段保障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2.新中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0615602585481718&wfr=spider&for=pc
6.《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读书报告在《过去与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一书中,黄宗智教授提倡通过“实践历史”的研究方法重建中国法律历史的现实意义(黄宗智 2014:序7)。此处的“实践”主要指行动,与理论和表达相对(黄宗智 2014:1)。在黄宗智教授看来,中国法学如果要走出没有历史的虚无主义的态度(黄宗智 2014:序5),使我们通过认识过去来更好地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7488448/
7.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作者: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黄宗智 著著,出版社: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90884。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host=product.dangdang.com&pid=20544713
8.毛泽东时代民事法律制度[。]事实上这种区分也是从事实践工作的中国法官们概括性的看法(IN'r93—9)。因此,我们的第一步工作是要详细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离婚法实践的毛泽东时代法律制度基线。 摘自:黄宗智著《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中国法律:历史与现实》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768
9.首届“海华杯”法律写作大赛三等奖作品展示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A公司能否委托B公司从德国直接收集在中国产生的企业经营数据和员工个人信息并储存在德国? 二、问题的分析 1. 重要数据与个人信息的出境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称“《数据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的出https://www.lvxinnews.com/details/e7060610-1f2d-461e-b631-2d5c63b3aff4
10.我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经济活动和民事经济纠纷越来越多,人们的权利意识空前增强,过去的“有矛盾找领导”被“有矛盾上法院”所代替,通过法院维护自己的权益,讨回公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 时尚 和人们的习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可能发生纠纷,产生诉诸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c262254.html
11.经济与法律范文12篇(全文)运用法经济学这一跨领域理论分析,结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愈加蓬勃发展的今天,有利于社会法律制度的探索。 2016年,人民币取得的两项骄人成绩:1、人民币加入SDR。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的货币和金融改革成绩得到世界认可;2、人民币对阿联酋迪拉姆和沙特里亚尔直接交易,加大了人民币成为世界石油货币的胜算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70zbx1b.html
12.“中国乡贤治理”七省市调查特稿山阳镇中兴村创新探索“宅基议事”制度,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运行机制,将村务村事决策权彻底交给村民,成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基层治理难题。 北大张颐武:乡贤治理的过去现在未来 ——“中国乡贤治理”调查之八:专家访谈 自古以来,当政者都十分重视乡贤力量的发挥 文/本刊记者 孙安清 http://www.lawnewscn.com/channel/content/2023-02/21/content_8824272.html
13.事业单位32011年我国网上购物保持高速发展态势9.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的目标,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政企分开 B.政资分开 C.政事分开 D.政社分开 10.在归档文件整理过程中。将归档文件在全宗中的位置标识.并以归档章的形式在归档文件上注明称为编目。() A.正确 B.错误 1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行为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66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