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劳动力市场1.什么是劳动力市场?2.请解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以及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3.提供一些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答案一:劳动力市场1.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具备特定技能和能力,愿意在一定报酬下提供劳动)与雇主(需要雇佣劳动者,愿意支付一定报酬)之间的交易场所。

在劳动力市场,劳动者以劳动力为商品,雇主以工资为价格进行交易。

2.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工资水平的高低。

当劳动力供大于需时,劳动力市场呈现劳动力过剩状态,此时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应时,劳动力市场呈现劳动力稀缺状态,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供需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工资水平的波动。

3.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a.劳动力市场中的技能和教育水平:高技能人才相对稀缺,可能会导致工资较高。

b.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全球化使得劳动力市场具有跨国性质,国际间的劳动力供需关系也会影响到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水平。

c.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法规:当法律法规限制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自由交易时,比如最低工资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水平,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d.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能对工资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试题二:劳动力市场不平等1.什么是劳动力市场不平等?2.列举一些导致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因素。

3.如何减少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平等问题?答案二:劳动力市场不平等1.劳动力市场不平等是指在就业机会分配、工资水平、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不平等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也可以体现在同一社会群体内部的不同。

2.导致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a.性别差异:在一些行业和职位中,男性通常相对于女性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晋升机会,从而导致性别不平等。

b.教育差异:教育水平和学历对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有影响,缺乏受教育机会或教育质量不高会导致教育不平等。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B.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C.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关系D.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A.技术水平B.工作环境C.员工福利D.公司地理位置答案:D3.劳动市场中的“摩擦性失业”指的是什么?A.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B.由于工作转换期间的间隙造成的失业C.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D.由于工资过高导致的失业答案:B4.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下列哪项投资最能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A.教育B.医疗保健C.住房条件D.休闲娱乐答案:A5.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B.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C.增加政府税收D.减少劳动市场中的竞争答案:A二、填空题1.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可能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现象。

答案:劳动力过剩劳动力短缺2.劳动经济学中的“替代效应”指的是工资变动导致劳动者倾向于增加或减少________。

答案:人力资本4.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观点最早由经济学家________提出。

答案:雇主劳动者三、简答题1.请简述劳动经济学中的“效率工资理论”。

答案: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员工流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能够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他们担心失去这份高薪工作的成本较高。

2.描述劳动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及其成因。

答案: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现象,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或地域经济转型等原因造成的。

3.如果雇员流动对企业而言是有成本的,为了降低这种成本,企业提高了雇员的工资,那么A)企业利润一定下降;B)如果雇员流动成本降低,企业利润一定上升;C)如果雇员流动率降低3%以上,企业利润一定上升;D)企业利润可能上升或下降,这取决于工资上升的幅度和雇员流动率的变化量。

4.一个回归估计Q=35-0.1*X,Q是辞职率,X是企业员工数。

T统计量比2大,企业规模在50到100间变动。

这表明当企业员工从50增加至100时,辞职率将减少:A)50个百分点;B)5个百分点;.C)35个百分点;D)10个百分点。

A)预算约束曲线;平坦B)无差异曲线;平坦C)预算约束曲线;陡峭D)无差异曲线;陡峭8.如果Alice的工资由每小时$6.00上升到每小时$6.50,则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A工资与社会保障B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C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D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A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B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C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D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一、单项选择题(20分)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C.政府D.社会C.政府D.社会试题: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来支付。

A.企业B.员工C.政府D.社会C.政府D.社会试题:技术进步对()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B.非熟练工C.技工D.女工C.技工D.女工试题:造成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上升的因素有()。

A.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需求曲线不动B.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供给曲线不动C.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减少D.劳动力供给减少,需求增加E.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需求曲线右移造成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上升的因素有()A.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需求曲线不动B.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供给曲线不动C.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减少D.劳动力供给减少,需求增加E.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也增加E.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也增加E.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也增加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D(2分)。

劳动经济学试题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有哪些?2.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有哪些?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哪些?4.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如何更好地推行计时工资制度?5.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区别有哪些?2.工资差别按成因有哪几种?3.失业的负面影响有哪些?4.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的要素有哪些?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由哪些因素决定2.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3.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中成本与收益如何分担4.从形成的原因来看,工资差别可以分为哪些种类5.如何理解“充分就业”35.简述等产量线的特征。

36.关于劳动力流动的外部成本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资也是劳动力的价值”?38.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如何克服需求不足以达到充分就业?39.简述工会的目标。

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对企业特殊培训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2.试论我国的失业问题及对策。

1.从经济角度出发,企业如何进行职业培训投资决策?2.试论产品市场卖方垄断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1.试述企业如何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建设来更好地推行计时工资制。

2.试述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点。

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特点及使用范围如何。

2.试论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和意义。

假如这是事实的话,那么,在你判断这是否能够作为一个工资歧视的证据之前,你需要进行哪些分析?为什么?2.运用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谈谈你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看法。

40.试论述人力资本的特征。

41.以妇女歧视为例,论述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劳动关系学试题(二)1、根据《劳动法》规定,不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单位是()A.福建省歌舞团B.福建某边远地区企业C.福州省体工队D.福建某特种工艺单位2、下面的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关系的是()A.个体经济组织中个体劳动者与帮工之间的关系B.承揽人与定作人之间的关系C.弄明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劳动产品所发生的买卖关系D.劳动者与需要方之间的劳务关系3、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提出申诉的,当事人应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提出,其提出申诉的有效期限是()A.15B.30C.45D.604、西方研究劳动关系的学者认为,无论是否接受剥削的论点,对利润的追求都以为着雇主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客源属于()A.异化的合法化B.客观的利益差异C.雇用关系的性质D.劳动合同的性质5、国际上对劳动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五大学派”,有学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劳动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劳动供给B.劳动需求C.劳动市场均衡D.劳动生产率答案:C2.下列哪项不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A.工资水平B.就业机会C.经济增长D.国际贸易答案:D3.劳动市场均衡价格是指()。

A.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价格B.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的价格C.劳动需求大于劳动供给的价格D.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都不确定的价格答案:A4.劳动经济学中,劳动供给曲线通常呈现()。

A.向上倾斜B.向下倾斜C.水平D.垂直答案:A5.劳动经济学中,劳动需求曲线通常呈现()。

A.向上倾斜B.向下倾斜C.水平D.垂直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A.产品价格B.生产技术C.劳动生产率D.劳动成本答案:ABCD3.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市场失衡可能表现为()。

A.失业B.通货膨胀C.工资水平下降D.劳动力短缺答案:AD三、判断题1.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答案:错误2.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答案:错误3.劳动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错误4.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市场均衡价格是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价格。

()答案:正确5.劳动经济学中,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和就业水平。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简述劳动经济学中劳动供给曲线的影响因素。

2.阐述劳动经济学中劳动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案:劳动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主要是边际收益递减,即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的额外产出会逐渐减少,因此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也会随之下降。

劳动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劳动力市场B.产品市场C.金融市场D.服务市场答案:A2.下列哪项不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工资水平B.就业问题C.通货膨胀D.劳动生产率答案:C3.劳动供给曲线通常呈()。

A.垂直线B.向右下方倾斜C.向右上方倾斜D.水平线答案:C4.劳动需求曲线通常呈()。

A.工资上升导致工作小时数减少B.工资上升导致工作小时数增加C.工资下降导致工作小时数减少D.工资下降导致工作小时数增加答案:A8.劳动经济学中,劳动需求的替代效应是指()。

A.工资上升导致劳动需求减少B.工资上升导致劳动需求增加C.工资下降导致劳动需求减少D.工资下降导致劳动需求增加答案:A9.劳动经济学中,劳动供给的互补效应是指()。

A.工资上升导致工作小时数减少B.工资上升导致工作小时数增加C.工资下降导致工作小时数减少D.工资下降导致工作小时数增加答案:B10.劳动经济学中,劳动需求的互补效应是指()。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下倾斜的,即随着工资的上升,公司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这是因为工资的上升会导致公司成本的增加,为了降低成本,公司会减少雇佣人数或者寻找更具代表性的替代品。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一般是向上倾斜的,即随着工资的上升,劳动力的供给增加。

这是因为工资上升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劳动力市场中。

同时,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技能的增加也可以提高劳动力的供给。

影响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曲线形状的因素包括工资水平、教育程度、技能要求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等。

当工资水平上升时,公司的需求下降,劳动力的供给增加;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技能的增加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会影响曲线的形状,竞争激烈的市场会导致劳动需求减少。

2.请解释劳动生产力的概念以及如何提高劳动生产力。

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或者生产的产出。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a.技能培训和教育:提供员工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b.技术创新和自动化:引入新的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人力资本2.劳动力需求3.劳动力交叉工资弹性4.劳动力短缺二判断题(每题2分合计20分)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前提与经济学相异,因为劳动力不具有稀缺性()2.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3.若主体厌恶工作:当工资率上升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总效果为负,劳动者将少提供劳动。

()4.教育发达国家青年的劳动参与率较低。

()5.在短期内,其他生产要素是不变的,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6当市场现时工资率高于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供给会大于劳动力需求()7.与纵轴平行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为无弹性。

()8.结构性失业是经济达到均衡时仍然存在的一种失业类型。

()9.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的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劳动力得到更有效率的使用。

()10.工会可以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量方面对劳动力市场均衡产生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结合以下图形,说明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如何影响劳动力的需求。

2.结合以下图形,说明企业在进行特殊培训时如何与受训人分担成本和收益。

3.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都有哪些?4.最低工资立法对完全覆盖的完全竞争市场有什么影响?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失业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目前我国的失业类型主要有哪些?政府可以采取哪些针对性宏观调控措施缓解失业造成的不良影响?。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劳动力市场-B.市场供需关系-C.劳动组织与管理-D.劳动工资支付问题-答案:A2.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之一是:-A.劳动力雇佣自由度高-B.劳动力需求较为稳定-C.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D.劳动力价格固定-答案:A3.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A.市场增长-B.技术进步-C.薪资提高-D.政府干预-答案:B二、判断题1.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正确2.完全就业状态下,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为0。

-正确3.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正确三、简答题1.解释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流动性。

-劳动力流动性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自由流动的能力和愿望。

劳动力流动性高意味着劳动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

劳动力流动性的好处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增加劳动者的选择权等。

2.名词解释:劳动力市场的弹性。

-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指的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对于市场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对市场变动反应较强烈,劳动力市场就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弹性。

弹性高的劳动力市场更易适应变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四、计算题1.某公司以每小时20元工资雇佣10名员工,每名员工每小时可生产10个单位商品。

如果该公司决定提高工资至每小时30元,则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至每小时可生产15个单位商品。

请计算该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效益是否提高。

-原先每个单位商品的劳动力成本为20元/10个=2元/个-现在每个单位商品的劳动力成本为30元/15个=2元/个-劳动力成本效益未发生改变。

五、论述题就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问题进行论述,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2.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问题。

12.解释“劳动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作用。

13.描述“劳动力市场歧视”对经济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资本市场B.劳动力市场C.货币政策D.国际贸易答案:B2.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劳动力供给和需求B.劳动力价格C.劳动力流动性D.所有以上答案答案:D3.劳动力价格的决定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市场需求和供给B.劳动生产率C.技术进步D.所有以上答案答案:D4.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原因是什么?A.工资上升导致劳动力供给增加B.工资下降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C.劳动力流动性增加D.技术进步促使劳动力供给增长答案:A5.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原因是什么?A.劳动生产率提高B.劳动力成本上升C.技术进步增加使用机械代替人力D.所有以上答案答案:D二、简答题1.请解释什么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答案: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力数量,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和个人偏好等。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指企业或者机构需要的劳动力数量,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企业生产规模、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力成本等。

2.请简要解释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概念。

答案: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或者需求对于工资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大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当工资上升时,劳动力供给或者需求的变化较大;而弹性小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当工资上升时,劳动力供给或者需求的变化不大。

三、论述题请分析低工资与劳动力供给的关系。

答案:低工资往往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

一方面,低工资意味着劳动者的劳动回报较低,从而降低了劳动市场的吸引力,使得劳动者减少愿意提供劳动力的数量。

另一方面,低工资可能会导致劳动者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从而迫使他们寻找更高工资的工作机会,或者选择放弃劳动力供给。

因此,低工资通常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从而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低工资与劳动力供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工资水平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确保工资水平合理、公平,从而平衡劳动力供需关系,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社会福利。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包括以下哪项?-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工资水平-D.国际贸易答案:D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A.工资率-B.教育水平-C.技术进步-D.个人偏好答案:C3.劳动经济学中,劳动需求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劳动力需求取决于:-A.劳动力成本-B.劳动力的边际产出-C.企业的规模-D.劳动力的总产出答案:B4.以下哪项不是劳动经济学中讨论的失业类型?-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技术性失业答案:D5.劳动经济学中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支付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是为了:-A.降低员工的流动性-B.提高员工的士气-C.减少监督成本-D.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劳动经济学中“劳动供给”的基本原理。

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资率、个人偏好、教育水平、家庭状况、劳动市场条件等。

2.解释“劳动市场均衡”的概念,并说明它如何影响工资水平。

答案:劳动市场均衡是指在一定的工资率下,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均衡状态下,没有失业也没有劳动力短缺。

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由劳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

如果劳动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均衡工资水平会下降;相反,如果劳动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均衡工资水平会上升。

3.描述“人力资本理论”并解释它如何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工资水平。

答案: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培训和健康投资等可以提高个人的生产力,从而增加其工资收入。

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的学科。

A劳动市场的运行和结果B劳动生产率C劳动关系D劳动法规2、以下哪项不属于劳动力的特点?()A不可分割性B异质性C时效性D可存储性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数量D劳动力质量4、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是()。

A产品价格B资本价格C劳动生产率D以上都是5、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A更陡峭B更平坦C斜率相同D无法比较6、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不包括()。

A人口规模B教育水平C劳动参与率D产品价格7、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向后弯曲的B向前弯曲的C水平的D垂直的8、工资率提高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导致()。

A工资歧视B就业歧视C职业歧视D能力歧视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

()2、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可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3、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4、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富有弹性。

()5、人口规模的增加会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6、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总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7、工资率的提高一定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8、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时,不存在失业现象。

()9、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一种常见形式。

()10、教育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劳动力的参与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一、马克思的劳动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资本化的关键在于()。

a、工人有人身自由B.工人失去了所有生产资源和谋生手段C.劳动力已成为商品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配第b、斯密c、李嘉图d、萨伊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B,工资理论C,人力劳动和人力资源D,个人职业和职业选择6。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就业条件是()a、健康的身体b、忠实于雇主c、身怀一技之长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8。

美国行为主义者马斯洛将人们的需求从低分到高()。

a、安全,生理学,尊重,社会,自我实现B,生理学,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会C,生理学,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D,生理学,尊重,安全,社会,自我实现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B、思想道德素质C、身体素质D、技能能力素质10。

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B、非劳动收入c、家庭因素D、个人偏好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01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错填、不填均无分。

11.共同决定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与结果的三种力量是:市场性因素、______和社会性因素。

12.劳动需求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厂商追求______最大化。

13.一般某人对商品的需求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商品价格、某人拥有的财富水平和______。

14.配偶一方的收入越高,另一方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就越______。

15.人力资本除了有数量的规定外,还有______的规定。

16.人力资本分为四个层次:______、技术型人力资本、______和经营型人力资本。

17.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______。

18.以职业隔离为基础的歧视理论,也称为______理论。

19.财政政策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和______财政政策。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0.劳动力参与率21.职业技术培训投资22.工资23.集体谈判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24.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动因是通过哪些因素发挥作用的?25.试简述收入政策的具体形式。

26.试简述什么是“奥肯法则”?27.请简述中国劳动力市场歧视和分割的原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8.试画图并说明企业为员工提供普通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

29.试论述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浙江省2009年4月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01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1.在当代劳动经济学领域中,____________学派是公认的主流学派。

12.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该产品的____________。

1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垄断条件下的雇佣水平要比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雇佣水平____________。

15.一般用两种方法来评估人力资本投资决策:____________方法和____________方法。

16.工资水平控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最低工资水平控制、最高工资水平控制和____________控制。

17.凯恩斯认为:只要解决了____________失业问题,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18.集体谈判的难度与过程可用____________的概念加以描述。

19.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____________规则。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0.特殊培训21.劳动力流动22.效率工资理论23.收入政策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24.试比较劳动力需求分析在短期和长期有何不同?25.请简述人力资本工资差别理论。

26.请简述自然失业率的影响因素。

27.请简述人力政策的基本措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8.试论述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因素。

29.请用统计性歧视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一个平时可以每分钟打120个字的打字员,在应聘一个要求每分钟打80个字的相应岗位时落选?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全国2010年1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33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THE END
1.「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什么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干预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律规范规定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具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为:主体、客体和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法律关系主体的必备条件是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的特殊的社会https://www.dongao.com/wdzt/zckjs_jjflgx_1210070/
2.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干预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律规范规定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具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客体和内容。在主体方面。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https://www.64365.com/answer/17822.aspx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 习题: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___ 更多事业单位考试每日一练答案解析 关注“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网” 回复“每日一练”获取https://m.hb.huatu.com/changshi/1520270.html
4.鹰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范性文件二0一三年度“六五”普法知识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和对象。包括物、经济行为和智力成果。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时,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20、简述危机事件的基本特征。 答:(1)事件的高度不确定性。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有的甚至不http://fgw.yingtan.gov.cn/art/2013/7/18/art_1173_917339.html
5.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力),承担【单选题】下列法律与烹饪人员从事的工作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的中层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衡量质量标准的尺度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商品的买与卖之间https://www.shuashuati.com/ti/57cc4208afa9456fb312dd795b9a6baf.html?fm=bde7b1a16deb9e5a7d83fe4f0f1930fafb
6.经济法第一章概述习题专题(精选7篇)1、任何一种经济法律关系都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和()。 2、我国民法将法人分为 法人和()法人两大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 和()。 4、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和()。 5、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市场经营行为、()、()和经济违法行为。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iduz5hr.html
7.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什么律师普法没有主体,就没有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权利和义务的可能性,所以就谈不上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2、内容、经济法律关系内容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本质和核心,是联系主体、联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直接反映了法律关系主体的要求和利益,只有主体和对象不通过权利和义务相互联系,才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https://www.110ask.com/tuwen/8197798844571689501.html
8.经济法复习题7. 划分法律部门的基本依据是(A)A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8. 经济法的主旨思想是(D)D社会责任本们 9. 构建经济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是(A)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0.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公民个人(C)C专指一定条件下的公民个人 11.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要形式是(A)A组织 https://m.douban.com/note/56464919
9.下列内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库下列内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 、经济职权 B 、智力成果 C 、经济组织 D 、债权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客体的种类包括:物、非物质财富、行为。https://www.bkw.cn/tiku/WpYne.html
10.国有资产评估规定(全文)23、下列各项中,属于处置费用的有__。 A.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 B.与资产处置有关的相关税费 C.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搬运费 D.与资产处置有关的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 E.与资产处置有关的人员薪酬 24、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___ A:设立的法律规范 B:承担的法律责任 C:行https://www.99xueshu.com/w/ttmb1hqtiuu4.html
11.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应当是能够直接体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或是可以借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的物或行为。 4内容 编辑 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包括: (1)物 指可以为人们控制和支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并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体。对考试比较有意义的物的分类为: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特定物和种类物、主物和从物、原物和孳息https://baike.sogou.com/v59539617.htm
12.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律规范的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律规范的规定发生的()关系A、管理B、领导C、监督D、权利和义务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自考365网小编精心为广大自考学员整理的相关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想了解相关自考试题请持续关注自考365网校。让自考更有氛围,想加入自考365交流群请添加小编https://www.zikao365.com/ask/ad19051302621.shtml
13.经济法教学大纲(2)本章的难点是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要使学生领悟经济法与民法不仅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上存在着区别,更重要的是两者具有互补关系,“经济法是从超越民商法的地方开始的”。 第三章 经济法的特征(2学时) 第一节 专业性 一、经济法往往把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 https://law.sicnu.edu.cn/p/60/?StId=st_app_news_i_x151152147947210366
14.国家开放大学23秋经济法学形考作业答案奥鹏作业答案优学网14.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 A.发行债券 B.进行大额捐赠 C.分配利润 D.解散、申请破产 15.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若使用格式条款,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自身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包括( )。 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3-12-09-14345.html
15.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二)法律关系的要素1、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1)公民(自然人)。既包括中国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http://www.njccc.cn/layout/Detailedwx.asp?Numbered=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