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所谓基于重大误解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等发生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某种民事法律行为。重大误解并非传统的民法概念,大陆法系国家相对应的概念是错误。英美法系国家也采用了错误的概念,其中普通法中区分了双方错误(mutualmistake)和单方错误(unilateralmistake)。在双方错误的情况下,即双方当事人具有意思表示一致的要件,当错误导致双方当事人之间根本没有形成真正的合意时,才能使合同被撤销。但单方错误并不能导致合同被撤销。《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也使用了错误的概念,该通则第3.4条规定:“错误是指在合同订立时对已存在的事实或法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假设。”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条件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效力属于可撤销,而不是无效,原理在于,该行为发生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影响他人利益,与公共秩序无关。将撤销权给予表意人,由表意人决定是否行使撤销权。表意人不行使的,受到损害的也仅仅是表意人自己,更何况重大误解的原因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根据本条的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条件如下:

2.表意人因重大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表意人意思表示的作出,是因为重大误解的原因。如果不是重大误解,表意人不会作出该意思表示。表意人虽然对行为的性质等产生重大误解,但如果并没有作出意思表示,那么也就不存在撤销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问题。

3.重大误解是因为表意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重大误解的主体是表意人本人,是由于本人的过失造成的,是由于其不注意、不谨慎、疏忽大意造成的,而不是相对人的欺诈、误导造成的。

四、表意人享有的撤销权必须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

撤销权的提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非诉讼或者仲裁方式,如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人签订合同时,善意相对人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追认前,有撤销的权利,以通知的方式即可。另一种要求撤销权的行使必须以诉讼或者仲裁方式为之。二者的区别在于,交易标的是否重大,撤销权的行使是否容易发生争议。就第一种撤销权而言,交易标的一般不大,且撤销权的行使不容易发生争议,如前举案例,因为只要证明自己是善意的,证明对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可。如果交易标的较大,或者撤销权的行使容易发生争议,就应当交由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裁决。撤销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显然撤销权的行使容易发生争议,对方不愿意合同被撤销的,往往会认为表意人是在找理由毁约。

THE END
1.一词一解丨重大误解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词一解丨重大误解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词一解丨字里行间读懂《民法典》系列(四) 重大误解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方因自己的过错,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从事的某种民事法律行为。 依据民法典第147条的规定,对于这种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http://mobile.rmzxb.com.cn/tranm/index/url/www.rmzxb.com.cn/c/2020-08-16/2645196.shtml
2.民法必考知识点之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按照上述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的讨论,凡同时具备所有生效要件者,即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反之,凡欠缺某个或者某些生效要件者,即为效力有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瑕疵的类型,又具体分为三种: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样,就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四种法定效力类型。 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78079976305454741.html
3.案解民法典——存在重大误解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撤销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存在重大误解的,并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撤销。依据民法典,法院支持了厉某诉请,判令平台返还票款。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38224048259102
4.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10.张某和女朋友挑戒指,珠宝店误将一枚银戒指当做铂金戒指给了张某,珠宝店这一行为属于( )。 A.犯罪行为 B.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C.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D.有效民事法律行为 【金标尺答案】C。本题考查民法典。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https://www.jinbiaochi.com/cq/szyf/news_104657.html
5.从民法通则合同法到民法典: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有效无效3、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属于可撤销的,未撤销之前有效,撤销之后无效。除了胁迫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其余者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此处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规定,民法理论上也称之为禁止性规定。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所称https://www.360doc.cn/article/2753294_1075396271.html
6.民法2021司法考试题库之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解析: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http://meizhou.offcn.com/html/2021/03/64754.html
7.讲义·《经济法》2.1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本章近3年所占的分值在4分左右,其中考点主要集中在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代理、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和中断。考试题型主要为客观题,重点关注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委托代理和诉讼时效等内容。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https://www.jianshu.com/p/a0560e0b1a2f
8.「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有哪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①相对人的催告权 查看全文>>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有哪些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胁迫和欺诈。 1、重大误解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https://www.dongao.com/wdzt/zckjs_minshifalvzd_3680183/
9.吐血整理民事法律行为真题汇总(1)选项A:乙以“市场价”购入,并未损害甲的利益,不构成乘人之危,该行为有效;(2)选项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以外的行为(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遗嘱),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3)选项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益”的行为,直接有效;(4)选项D:属于重大误解的合同,可http://bang.api.duia.com/duibaApp/appViewTopic?topicId=310360&isLiao=0&isApp=0&userId=0
10.(二)《民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制度尽管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对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效力的认定标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关于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但是对于恶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始终将其作为无效的情形对待。根据法工委关于民法典释义中的观点,从各项制度设立的目的看,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以及显失公平的等意思表示不真实的https://www.meipian.cn/3bn8fy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