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法考客观题民法核心考点五:民事法律行为(一)法考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

事件

自然事件

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不可抗力、出生、死亡、战争等)

社会事件

行为

事实行为

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事实行为:侵权行为、拾得遗失物、先占、加工、创作等;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婚姻、收养、订立遗嘱、处分权利行使形成权等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

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的方式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

2.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

三、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内在的民法法效意思的对外表达。

要素

1.内心意思,是指欲追求民法上法律后果的主观意愿。

2.表示行为,是指将民法效果意思表达于外的行为。

类型

1.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遗嘱、捐赠、抛弃动产所有权、表决行为等。

2.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对话的意思表示、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生效规则

1.以对话方式作出:了解主义,即相对人知道该意思表示内容时生效。

2.以非对话方式作出:到达主义,即该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3.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作出主义,即意思表示作出时生效。(例外:遗嘱须于遗嘱人死亡时才生效。)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

根据意思表示的数量

单方行为

双方行为

多方行为

根据是否支付对价

有偿行为

无偿行为

根据是否支付标的物

诺成行为

实践行为

根据是否特定形式

要式行为

不要式行为

根据行为之间的依存关系

主行为

从行为

根据行为与原因的关系

有因行为

无因行为

根据法律后果性质

财产行为(负担行为、处分行为)

身份行为

(一)诺成行为与实践行为

概念:诺成行为,又称不要物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

效力:诺成行为达成合意后,如果合法有效,即可发生法律约束力。原则上,民事法律行为均为诺成行为。

概念:实践行为,又称要物行为,是指除了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交付标的物才可成立或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实践合同的法定类型:1.借用合同;2.保管合同;3.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4.定金合同;5.履行期届满前达成的以物抵债合同。

注意:交付标的物不是实践合同的义务,而是实践合同的成立要件。因此,在实践合同达成合意后,一方当事人拒绝交付标的物,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请求、强制其交付,也不得追究其违约责任。但是如果拒绝交付标的物的一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二)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概念:不要式行为是指不需要履行特定形式(法律及当事人均为对形式作出特别要求。)就可以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我国民法中的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都属于不要式行为。

要是行为

概念:要式行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应当采取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

注意:要式行为依法或依约所具备的特定形式,不一定都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要求完成特定手续。

我国民法规定,依法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合同类型包括:1.不动产交易合同;2金融借款合同;3.融资租赁合同;4.建设工程合同;5.技术合同;6.担保合同。

点拨:在要式合同中,即使形式要件未能具备,但一方当事人履行了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的,则民事法律行为成立。

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情况。

一般成立要件

1.存在当事人;2.由标的;3.当事人作出意思表示。

特殊成立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殊成立要件,是指除需要具备一般成立要件外,还需具备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例如:1.遗嘱,除具备一般要件之外,还需作成法定形式,否则遗嘱不成立;2.实践合同,需要交付标的物或者完成其他现实给付才能成立。

【真题历练】

1.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表述正确的是:()

A、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事实行为

B、只有合法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C、要约是民事法律行为

D、公司董事会的决议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2.下列行为包含意思表示的是:()

A、甲在某电商平台上将商品放入购物车

B、甲在公路上向出租车司机招手

C、甲在某即时聊天软件中发红包

D、甲将现金存人银行

3.甲在操场锻炼身体,甲在打篮球时,把可乐和书包扔在篮球架下面,走的时候拿走书包,喝剩的半瓶可乐没有拿,拾荒者捡了可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乐为抛弃物

B、抛弃行为应有意思表示

C、意思表示可以无相对人

D、该行为是赠与

2022年法考钻石无忧班授课体系

讲师导学班

约1h/科

考试趋势,考情分析

教材精讲班

约30h/科

基础夯实,系统框架梳理

客观题真题全解班

约14h/科

客观题真题解读

主观题真题全解班

约3h/科

主观题真题解读

客观题串讲班

约5h/科

客观题核心考点串讲

主观题串讲班

约6h/科

主观题核心考点串讲

冲刺提高班

主观题模拟题分析讲解

应试技巧版

主观题答题技巧点拨

赠送:23本纸质版资料+题库VIP会员(价值99元/科)+8科历年真题汇编

服务:讲师课后答疑+班主任全程督学+助教专业答疑+定制专属学习计划

保障:2年有效期+一次免费重学,课程不满意,七天之内可退还,购课有保障,备考更放心。

零基础小白一次通关过法考,就选钻石无忧班!更多详情,点击进入>>

THE END
1.「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有哪些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有自始无效、当然无效和绝对无效。自始无效: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当然无效: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绝对无效: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包括哪些 https://www.dongao.com/wdzt/zckjs_minshifalvzd_3680183/
2.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该行为区别于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比如道德行为、情谊行为等,也区别于其他法律领域的行为,比如犯罪行为、行政行为等。民事行为的种类 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 法律行为 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调整自身利益的具有规范性质的行为。《民法总则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91%E4%BA%8B%E8%A1%8C%E4%B8%BA/6058014
3.民法必考知识点之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按照上述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的讨论,凡同时具备所有生效要件者,即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反之,凡欠缺某个或者某些生效要件者,即为效力有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瑕疵的类型,又具体分为三种: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样,就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四种法定效力类型。 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78079976305454741.html
4.论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尹田教授虽未明言合法行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分,但其将事件与行为并列,并将行为区分为事实行为、民事行为、违法行为以及某些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政行为、财政行为、司法行为以及仲裁行为等,事实上采纳了详细区分说。参见尹田主编:《民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61-63页。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8206.html
5.(二)《民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制度无效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以及公序良俗而遭受否定性评价,此处的违法性,是指《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五种情形,《民法典》将上述情形统一规范在总则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部分。应当注意的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认定合同无效依据的是法律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地方性法规一https://www.meipian.cn/3bn8fy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