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规章良俗公序行为人法律文书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而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下列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此即主体不适格,所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际即指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8周岁以上的因不具备良好精神状况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存在真实的意思表示为核心,如果该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作出的,则该民事法律行为不发生效力。

学理上存在隐藏行为的概念,是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隐藏行为中的虚假意思表示无效,但表意人真实意思表示有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该规定需注意两点,一是违反规范的效力层级,二是违反规范的效力类型。从效力层级上来说,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才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而违反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文件不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仅会导致其他法律责任的产生,可民事法律行为本身还是有效的。从效力类型上来说,法律、行政法规中部分规定系管理性规定,违反管理性规定不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才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

(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民事法律行为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以恶意实现了通谋的状态,包含主观上的恶意与客观上的通谋两个要件。恶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THE END
1.民法专题03:民事法律行为(01)根据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分为两类,行为与事件。 【民事法律行为】法律效果由谁决定。由当事人决定是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律直接规定是事实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意定”,事实行为“法定” 【民法典】七编: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第三编合同,第四编人格权,第五编婚姻家庭,第六编继承,第七编侵权责任。除最后一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1466712/
2.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分类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包括:合同行为 婚姻行为 遗嘱行为 收养行为 其他行为 (二)分类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为和决议行为 单方行为:需要一个意思表示,如立遗嘱,双方行为:需要两个相互对应的意思表示,经协商后达成一致(合意),如买卖 多方行为:需要两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849320414254413&wfr=spider&for=pc
3.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导读: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所需的意思表示构成(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https://www.64365.com/zs/1242947.aspx
4.报告发布《违规募捐行为分类及法律问题分析报告》(全文)–致诚上述案例中,该中心在未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情况下,将本机构的收款二维码发布在公开的互联网媒体上,面向公众进行资金募集的行为违反了慈善法第二十二条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属于典型的违规公开募捐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二条:“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https://zhongzhingo.org/?p=4076
5.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成立和生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依据法律行为成立意思表示的构成特点划分: 一、单方法律行为 行为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构成的法律行为。举例:行使追认权、行使撤销权、行使抵销权、立遗嘱、抛弃所有权等。 二、双方法律行为 双方行为人内容相向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方可成立。举例:合同行为、收养协议、委托监护协议等。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26875_1132494691.html
6.《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3.○教育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 第三节 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 要点: 1.○行政法律责任概述 2.△行政处分 3.○行政处罚 第四章 幼儿园的民事法律活动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法的相关知识,掌握民事法律关系中几种常见的民事权利,明确民事法律关系中自然人和法人的概念以及区别,能够结合现实分析违https://xqjy.snsy.edu.cn/info/2202/4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