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罪的审判实践——基于北京市49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高朋观点高朋研究

《刑法修正案九》审议通过后,虚假诉讼罪被列入刑法调整范围。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呈高发趋势。笔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威科先行等工具进行检索,获取北京市2016-2021年间虚假诉讼罪裁判文书共63份,发现北京市虚假诉讼罪案件在数量、时空分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特点,故以此作为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样本选择过程中,关键词锁定为虚假诉讼罪,案由筛选选择刑事案件,地域选择北京市,检索后排除重复、无效样本,实际有效一审裁判文书共49份。以此为样本,对虚假诉讼案件的特点进行介绍,以期揭示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一、虚假诉讼案件数据分析

1.案件数量

根据检索结果,2016-2021年六年间,北京市虚假诉讼案件共计49件,其中,2016年1件,2017年2件,2018年2件,2019年12件,2020年17件,2021年15件。案件数量在2016年至2018年明显较少,自2019年开始显著增加,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分布较为集中,案件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具体见下表。

2.案件分布

笔者经过整理发现,虚假诉讼案件数量以朝阳区、大兴区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22.4%、20.4%;东城区、平谷区等案件数量分布较为平均;三中院、石景山、房山、通州六年来仅各有一件虚假诉讼案件。具体见下表。

3.自诉、公诉案件数量

笔者经过统计发现,49件虚假诉讼案件中,有18件是自诉案件,31件是公诉案件。

4.虚假诉讼公诉案件捏造民事法律关系、事实类型

笔者经统计整理发现,在31件虚假诉讼公诉案件中,共涉及捏造债权债务关系、伪造婚姻关系、伪造合同纠纷、伪造存款事实、伪造拖欠工程款事实、伪造拖欠工资事实六种类型。各类型案件数量如下图。

5.量刑幅度

笔者经统计整理发现,在31件虚假诉讼公诉案件中,共涉及46名被告人,被判处单处罚金的2人、拘役三个月至五个月的7人、有期徒刑六个月至十个月的14人、有期徒刑一至二年的21人,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至二年六个月的2人,其中适用缓刑的共6人。

共有45人被判处罚金,具体情况如下表:

二、虚假诉讼案件特点

(一)自诉案件特点

1.关于虚假诉讼案件是否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

至于《刑诉法解释》第一条第(三)项所规定的情形,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即一方面,虚假诉讼案件自诉人须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自诉人必须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才符合人民法院受理的条件。

2.本次检索到的18件自诉案件中,法院对其中的10件未进行“是否符合法院直接受理刑事自诉受理条件”的审查。

(1)有4件因不符合法院直接受理刑事自诉的受理条件,法院不予受理:其中三件是自诉主张缺乏罪证,另一件是在立案阶段并未向法院提供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证据。

(2)有3件因缺乏罪证,法院不予受理,但法院未对案件是否符合法院直接受理刑事自诉的受理条件进行说明。

以上情况说明,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自诉案件受理情况与法律规定存在一定差异。

3.虚假诉讼案件自诉成功难度较大。

(二)公诉案件的特点

1.虚假诉讼罪的主体多为虚假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通常具有诸如亲属、朋友等较为密切的关系。

虚假诉讼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或采取虚构债务、伪造证据、捏造案件事实等,这也决定了虚假诉讼多发生于关系较为密切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如(2021)京0105刑初1176号案件,被告人蒲某亮、蒲某春、蒲某兴经商议后制造X公司作为担保人已经向蒲某兴代为清偿1.45亿元借款利息共计1.34亿元的假象……蒲某亮、蒲某春、蒲某兴三人系兄弟;(2019)京03刑初144号案件,被告人张某于2016年8月入职京广金融公司,担任电销部经理。2017年6月30日,张某在京广金融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某彬和股东胡某凯指使下,以出借人的身份与某公司签订虚假的月息为2%……的抵押借款合同,被告人张某与林某彬、胡某凯系同事。

2.虚假诉讼案件中捏造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相对集中。

是否存在捏造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认定是否构成虚假诉讼罪的重点之一。检索结果显示,虚假诉讼案件中捏造民事法律关系、事实类型主要表现为:捏造债权债务关系、伪造婚姻关系、伪造合同纠纷、伪造拖欠工程款事实等。其中,捏造债权债务关系类型案件占比61.29%,伪造婚姻关系类型案件占比19.35%,伪造合同纠纷类型案件占比9.68%。

3.虚假民事诉讼案件调解结案率较高。

捏造事实并不必然启动诉讼,只有提起民事诉讼才有可能启动诉讼。提起民事诉讼是认定是否构成虚假诉讼罪的另一个重点。经整理发现,31件虚假诉讼案件中,虚假民事诉讼以调解、和解方式结案的13件(占比41.94%);以判决(裁决)方式结案的9件(占比29.03%);经过开庭审理(未判决)的5件;申请法院执行的2件;有经济犯罪嫌疑,驳回起诉的3件(与开庭审理、判决的案件有重合);有经济犯罪嫌疑,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的1件。

虚假诉讼中由于双方当事人合谋串通,在案件事实方面没有争点或没有实质性的争点,而被告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往往也不作抗辩或不进行实质抗辩。在这种情况下,法官稍做调解工作,当事人双方就能够达成调解协议。所以,虚假民事诉讼的调解结案率较高。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虚假诉讼案件频发。虚假诉讼动摇司法权威,影响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干扰正常的审判秩序,造成司法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并且背弃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民事主体应当遵守诚信原则,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时秉持诚实、善意,信守自己的承诺,切勿为取不义之财打“假官司”,否则到最后真的被官司找上,才是得不偿失。人民法院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惩处虚假诉讼行为,推进诉讼诚信建设。

THE END
1.刑民交叉案件中实质法律关系的锚定判断其次,罪与非罪的正确判断更需要刑民交叉案件锚定实质法律关系。犯罪行为本质上违反了法律义务,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人身权等权利。在刑民交叉案件中,如果不能锚定和分析实质法律关系,就很难准确区分民事侵权、民事违约与刑事犯罪的界限,很难认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极有可能把刑事犯罪当作民事纠纷处理,或者把民事纠纷上http://ntcc.jsjc.gov.cn/zt/jcll/202412/t20241203_1681741.shtml
2.民法热点聚焦:争议与解析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法律基础,体现了社会公正的价值。首先,民法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其次,民法通过民事法律关系的确立和调整,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最后,民法通过司法实践,实现社会公正的具体体现。 总结: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石,在权利保护、合同自由、数字化发展和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https://blog.csdn.net/JiYan_yellow/article/details/144341316
3.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分类及实例解析51CTO学堂财务管理金融/财会会计财务会计财会金融考试财会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律事件法律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积极行为消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非意思表示行为 本视频内容主要围绕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及其分类进行了详细讲解。法律事实是指能够产生法律关系、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情况,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不受个人意志控制,https://edu.51cto.com/video/70438.html
4.民法典解读全集全面理解新时代法律体系民事主体的认定与责任 在民法典中,明确了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民事活动的主体。自然人指的是具有独立意思行动的人,如成年人的行为受到法律保护,而未成年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此外,法人包括公司、社团等组织,它们可以通过设立代理人来行使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具备独立意思行动能力的人或组织https://www.3svb9bc3.cn/xue-shu-huo-dong/359014.html
5.2024年民法案例分析题联创号阅读完案例之后,根据标记的各种法律事实进一步画出法律关系图,以便能够案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从民事法律关系入手,抓住问题的根本和实质。比如,案件的主体涉及哪个方当事人,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的法律关系。 在确定人物之间的法律关系时,首先要定性,即判断其是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是财产关系https://www.lian-bj.com/lc/573786.html
6.民法案例法律关系分析法1.在进行司法考试民事案例分析时,首先必须先行确立该案的民事法律关系事实构成。由于案例中给出的事实并不等同于法律事实,而只有那些特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事实,才是对分析案例有意义的事实。只有找出那些有意义的法律事实,在此基础上才能整理、归纳出本案的民事法律关系事实构成。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08/id/172387.shtml
7.所有人占有人民事法律关系制度与案例分析(豆瓣)本书以典型国家所有人占有人民事法律关系制度的立法与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我国《民法典》和司法实践,对所有人占有人民事法律关系制的基本理论、具体规则和我国的立法完善路径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全书具有立法透视,理论升华、规则诠释与案例点睛的特点,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所有人占有人民事法律关系制度的基本理论”、第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814976/
8.民法典案例分析解读新时代民事法律关系的关键民法典案例分析:解读新时代民事法律关系的关键 民法典与传统习惯的融合 在新的法律体系下,民法典案例分析需要考虑到传统习惯与现代法律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如何处理婚姻关系中的遗产继承问题,这不仅涉及到婚姻法,也可能受到地方习惯的影响。 合同自由与公平原则 合同https://www.b9yemu9l.com/jun-lei-wen-xian/471919.html
9.法律关系的分类—司考真题答案解析担保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是调整性的法律关系,而非保护性法律关系。 选项B正确。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https://www.66law.cn/laws/364781.aspx
10.2022年司法考试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指导用书(上下册通过分析案情,区分法律事实,厘清法律关系,明晰法律适用,解决法律问题,训练强化法治思维,着力提升灵活运用法学知识分析、解决法律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书共由9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刑事法律进阶案例、民事法律进阶案例和行政法律进阶案例。每一部分https://www.bookskys.com/ks/book.asp?pid=893858421
11.2002年2011年司法考试民法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答案及解析:C. 解析: 《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https://www.233.com/sf/sanjuan/zhenti/20120525/104642557-6.html
12.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条文释义与评析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人身损害赔偿的权利和义务的承受人,即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https://www.lawtime.cn/info/jiaotong/shpcrenshensh/2010091048505.html
13.双方法律关系是分析案件的基础(如何认定法律关系)前言:民事法律关系好比出售中草药商店中一个个放置草药的药盒,而法律人好比药师,针对不同的病症,从对应的药盒中取出药物。因此充分重视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和运用,是分析解决案件和决定该案件成败的关键。 一、如何认定法律关系 1、探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正确认定双方之间法律关系的根本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4171222
14.废旧共享单车“堆积如山”该如何治理?专家解析从民事法律关系上分析,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与用户之间是租赁合同关系,用户支付租金后享有的是车辆使用权,运营企业拥有单车所有权的同时,也承担车辆维护、修理及报废义务。当前由于报废处置的费用成本问题,部分运营企业对已经无法使用的共享单车一弃了之,这些车辆长期停放在公共区域、城市道路等位置,交通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https://jingji.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T3nIa0spcFyhXanxElYV190101
15.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9)31.下列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需具备主体、内容与客体三个要素C.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因合法行为而产生D.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存在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 【答案】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法律关系不是人http://www.yuloo.com/news/2191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