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彰2024年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论坛获奖论文作者的决定公文发布

经研究决定,对2024年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论坛获奖论文作者予以表彰。

敦煌法学分论坛获奖论文: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四川大学刑事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贡保华旦撰写的《敦煌文献英IOL.Tib.J.VOL.5485(8-6,8-7)中盗窃寺院财物罪的刑法学研究》等3篇论文被评为一等奖;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朱乾乾撰写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等5篇论文被评为二等奖;中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张雪寒撰写的《敦煌壁画沙弥守戒因缘故事的法理命题及其展开》等6篇论文被评为三等奖;西北民族大学教务处马志鹏、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原副会长、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马玉祥撰写的《敦煌“礼法共治诸法合体”法律文化探析》等7篇论文被评为优秀奖。

简牍法学分论坛获奖论文: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勇撰写的《试论简牍法学对建构中国数字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可能贡献》等3篇论文被评为一等奖;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朱群杰撰写的《东汉秋冬行刑的制度重构与实践冲突》等5篇论文被评为二等奖;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穆永强、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徐宁撰写的《从出土简牍文书看汉代居延屯戍区的民间借贷关系》等6篇论文被评为三等奖;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马小娟、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马雪撰写的《边疆治理视角下甘肃简牍中的军防法治研究》等6篇论文被评为优秀奖。

红色法治文化分论坛获奖论文: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硕士王宇婷撰写的《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地方立法的样本比较》等8篇论文被评为一等奖;甘肃策横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贾立军撰写的《西部地区红色法治文化研究:以保护和利用为切入点》等12篇论文被评为二等奖;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东洋撰写的《陕甘宁边区司法便民理念的形成与启示》等15篇论文被评为三等奖;甘谷县人民检察院书记员马秀娟撰写的《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研究》等15篇论文被评为优秀奖。

马锡五审判方式分论坛获奖论文: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院长、涉外法治研究院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何勤华,上海政法学院青年教师张陶然,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秦奕炜撰写的《红色法治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以董必武法学观为中心》等5篇论文被评为一等奖;南安市人民法院三级法官杨玲娥、南安市人民法院一级法官卢君玉撰写的《情理思维融入化解农村分家析产纠纷的路径探究——以<折狱新语>承袭卷、产业卷的判词为切入点》等8篇论文被评为二等奖;寿宁县人民法院五级法官助理吴啸虎撰写的《否定之否定:无讼理念的祛魅与重构》等11篇论文被评为三等奖;永靖县法院审委会委员、审监庭庭长、一级法官、甘肃省第三届审判业务专家陈臻胜撰写的《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反思》等11篇论文被评为优秀奖。

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分论坛获奖论文: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简丽琴撰写的《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构的现实进路及其法治保障》等6篇论文被评为一等奖。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胡浩翔、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钱书豪撰写的《同语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基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新疆实施状况的实证研究》等10篇论文被评为二等奖;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助教沙家辉撰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习惯司法适用的构建》等13篇论文被评为三等奖;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吴光雷、罗甸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姚柳碧撰写的《两种法的融合与发展:贵州省黔南州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创新研究》等16篇论文被评为优秀奖。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以此次表彰为新的起点,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践特色,增强创新意识,持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红色法治文化的研究,不断拓展深度广度,提升研究质量,促进成果转化,增强服务实践能力,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国特色法学理论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THE END
1.传统法制论文范文7篇(全文)传统法制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法制,现代法制,宪法,主权 法制现代化作为当代语境下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便已提出, 至今仍讨论不休, 争议不止。虽然对它在多大程度上等同于西方化仍无定论, 但在今天一般认为:法制现代化并不能通过完全照搬西方法制来实现, 更不能全盘否定我国传统法律文化, 而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706nl4s.html
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直是中国法学理论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主题,“民本思想”则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及颇具特色之处,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思想命题。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民惟邦本、以民为本”等思想的概括,其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于中国封建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65-1015637750.htm
3.浅谈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传统经历夏、商而至西周,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基本格局和特点初步奠定。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动乱的时期,中国文化开始了一场大裂变、多元化的运动。至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已经基本形成。而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正式确立了儒家的官方意识形态地位。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经历魏晋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falixue/2007012761159.html
4.中国法制史课程多元化法学论文(精选6篇)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中国法制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历史上法制的成功与失误,认识当代中国显性和隐性法制的本土渊源,认识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特征,认识在西方法制冲击下中国法制近现代化的得失利弊,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对当今法制建设的正负作用和意义。但在授课过程中,有些老师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e4wu0p.html
5.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我国的民间调解制度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我国的民间调解制度,民间调解,文化传承,重构, 民间调解制度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主要载体,甚至被比较法学家视为划分远东法系或中华法系https://wap.cnki.net/lunwen-2009067254.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