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沛专著《中日民法的近代化和法典化》出版

中国法制史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大清律》,中华法系从唐朝起即对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发生重大影响。然而,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明治维新,日本在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其法制也相应地走出中华法系而开始西化。而中国则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初步确立近代法律体系。中日两国法制改革的道路和结果差异巨大。本书拟通过对中日两国民法近代化和法典化的比较,揭示造成中日两国民法近代化不同结果的成因,论述立法工作中如何做到保持本国法律传统与继受外来法律文化的协调统一,并试图引出民事立法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期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简介

孟祥沛,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涉及民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及实证法学。著有《中日民法近代化比较研究》《中国传统行刑文化研究》《房地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等。现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研究会等学会理事。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法近代化”释义

三、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四、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日民法近代化的历史背景

一、相似之处

二、相异之处

第二章:中日民法近代化的开端──《大清民律草案》与日本“旧民法”的比较

一、立法原则的比较

二、立法过程的比较

三、编制结构的比较

四、主要内容和特点的比较

五、影响和评价

第三章中国民法近代化的发展──北洋政府《民律草案》

一、立法背景

二、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

三、立法过程

四、编制结构

五、法典的性质

六、法典的特点

七、评价和反思

第四章中日民法近代化的完成──《中华民国民法》与日本明治民法的比较

一、立法背景的比较

二、立法原则的比较

三、立法过程的比较

四、编制结构的比较

五、性质和特点的比较

六、影响和评价

第五章中日民法近代化从开端走向完成

一、《大清民律草案》与《中华民国民法》的比较

二、“旧民法”与明治民法的比较

三、中日民法近代化不同阶段的比较

第六章法制近代化中的重大论争──清末“礼法之争”与日本“法典论争”的比较

THE END
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宪法的制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券商中国) 13:02:57| 【外资机构,密集看好中国股票】今年9月底以来,为了推动经济回稳,中国连续推出积极政策,得到资本市场正面反馈。不少外资机构近期高度关注中国股票,从全球配置角度看,东南亚市场继续被看好。景顺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首席投资总监马磊认为,从估值角度而言,中国股票颇具吸引力,与历史平均水平和其他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06/doc-incypsyi1895517.shtml
2.从鸦片战争到清末修律——中国法律近代化之路/李烁笔者认为,清也是末修律正式使中国法律近代化了,中国法律正式走向现代化的开端。(因为所谓的近代化,现代化肯定是一个过程。用了正式两个字,可能好解释一些)。换句话说,这个所谓的近代化在修律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是修律之后中国法律达到一个质变,而真正的,正式的近代化了。那么这个所谓的近代化是什么时候开始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2022
3.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作者:张晋藩(笔记)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作者:张晋藩(笔记) 第一章 引礼入法 礼法结合 1、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在其发展中不断的改造旧习俗,适应新秩序,因而是一个充满新旧斗争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渐进、因袭变革的过程。 2、周公制礼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尊尊”和“亲亲”,尊尊为忠,亲亲为孝,前者旨在维护军权,所https://m.douban.com/note/76316568/
4.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接受了马关条约。从此之后中国丧失了独立的领土主权,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的危亡使得一些有识之士挺身而出,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法律成果。通过对西方法律学说的学习和引进,促进了我国法律制度向近代化发展。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 https://www.fx361.com/page/2017/0112/544921.shtml
5.法制近代化范文7篇(全文)信托制度本来自起源于罗马, 移植于英国, 繁荣于美国, 而后传播到日本, 通过美国、日本间接的影响近代中国, 民国时期是我国法制史上法律制度移植的高潮, 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 信托制度也传入我国。本文重点从近代法制史的角度, 探析中国化信托法制的历史, 透视旧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nylf182.html
6.略论清末修律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启动清末修律是由封建统治集团实行的近代意义上的法律变革,是从古代封建法律制度向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转型的第一次努力。清末修律导致了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法系走向解体,同时也使中国法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中华法系是以中国封建法为主体的、东亚各国受其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的法文化体系。中华法系自形成以来对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10161614.html
7.清末新政清末新军建设是中国军事史的重要环节,尽管它最后的发展方向并未与这场军事变革的发动者——清政府所预期的一致,但是新军建设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进程的多项先河,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进步。新军建设与洋务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洋务运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思想上根本没有承认西方军事思想和制度的领先,幻想单纯https://www.meipian.cn/1y7om59n
8.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的“稍变成法”引进西法【摘要】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虽然集中表现为晚清修律,但其发端却是始于洋务运动。没有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论,就没有“稍变成法”引进西法,就没有开法制改革风气之先,也不可能有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尽管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有限的,并且是立足中学,解析西学,但是,这并不妨碍洋务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28.html
9.近代中国法律与司法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外来影响有哪些?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 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 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 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 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9797/24339160.html
10.近代法制史(精选6篇)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中国传统的中华法系的解体和大陆法系在中国的开始确立。从此中国法律的发展摆脱了孤立的状态, 而与世界法律的发展有了衔接。但是在此之前, 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英美法系向大陆法系转变的过程。晚清政府在开始接受西方法律文化时, 是侧重英美法律的, 尤其是国际公法方面。但至20世纪初修律时,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ghq13qm.html
11.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法制史》作业C.清末成立的资政院是中国近代第一届国家议会 D.清末各省成立了谘议局作为地方督抚的咨询机关,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预决算等 35.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 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118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