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藩:会通中西推动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固有法律思想、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内涵,表现为法律的近代化,其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既“取资欧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又“返本开新”,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以建立一个既具有现代科学性又符合中国特定的民风国情,并代表某种社会群体利益的法律体系。中国法律近代化,既有法律自身发展的逻辑动因,也迫于列强的外部推动,而最终体现为立法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与西方近代法律的比较进而对法律体制作出新的选择。

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宪法性制度和政治仪式,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该制度在1911年至1949年间兴替沿革,先后两次宪法化,规范公职人员、人民团体负责人、党务人士宣誓就职活动的法律制度亦随时代变迁而多次修订,臻于完备。同时,自1928年起,宣誓就职典礼开始遍及中央及地方行政机关、人民团体、党团组织,多层次、多领域的仪式展演成为当时国人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西学东渐”“欧风美雨”的时空背景下,逐渐走向成熟的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的递嬗轨迹,无疑回应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中心问题:这一制度并非照搬、抄袭欧美成例,而是将西洋诸国的制度经验植根于我国固有盟誓传统,从而反映出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华法律文化在中国法律近代化历程中的冲突与融合,也反映出这一潮流的推动者们对会通中西契合点的不懈探寻。

如果说前人无暇进行必要的反省,那么如今这个历史性任务就落到了我们的肩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后的今天,当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宪法宣誓制度方兴未艾,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重构着反映新时代特色的中华法系。我们知道,中华法系的重构绝不意味着复古,而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出适应时代需求、体现民族精神的理性的法律文化。而重构中华法系的进路亦延续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理论关切,即提炼出超越时空的法律思维、理论,立法、司法的原则以及制度、经验与教训,科学地总结中华法系发生、发展的规律,并找到它与当代法治体系的契合点,使其有机融入法治中国建设。因此,通过回顾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的演变过程,探寻其源流背后所蕴含的法律思想与政治传统,对于深刻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逻辑,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丰富的史鉴价值。

THE END
1.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主要特点法律毕业论文-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主要特点摘要: 发端于晚清的中国法律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必然结果,对中国法制的进步与文明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演变进程,始终贯穿着批判与吸收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从法律文化形态、法律制度改革、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发展过程论述中国法律近代化的特点,其西方先进法的引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80047051.html
2.从鸦片战争到清末修律——中国法律近代化之路/李烁在学术界,有两种主流提法:一种说晚清法律改革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开端;一种说晚清法律改革使中国法律近代化。(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后文有述)这两种提法都认为清末修律,拉开了中国法律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序幕,奠定了中国法律走向近代化的基础。要谈到中国法律近代化问题,清末修律便是重点谈及的内容。而且谈法律近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2022
3.略论清末修律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启动清末修律是由封建统治集团实行的近代意义上的法律变革,是从古代封建法律制度向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转型的第一次努力。清末修律导致了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法系走向解体,同时也使中国法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中华法系是以中国封建法为主体的、东亚各国受其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的法文化体系。中华法系自形成以来对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10161614.html
4.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的“稍变成法”引进西法研究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论着中,多侧重于沈家本主持的晚清修律,毋庸讳言晚清修律虽不足10年,但却使传统的封建法律体系开始解体,使中国法制的发展与世界进步法制发展潮流接轨,成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却不限于晚清修律,事实上,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魏源、包世臣、冯桂芬等人已经提出改革清朝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28.html
5.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与1840年之后的中国近代法律相比较,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所倡之法律更具中国“本土”特色。尤其当我们今天有暇对传统法律进行从容的整理发掘时,对照启蒙思想家对传统的认识,我们会发现百余年来在西方法观念和学说的冲击下,我们对传统法律是有所偏见的。清末修律以来,这些偏见使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充满坎坷、举步维艰http://www.nopss.gov.cn/GB/219506/219508/219516/14640011.html
6.《法史学刊》(《法律史论丛》《法律史论集》《中国法律史研究邱远猷:辛亥革命与中国法律近代化(323) 郭成伟、郭瑞卿:中国法律的变革与外来法律资源的本土化(335) 童光政、袁翠微:论少数民族传统习惯的自治性格及其现代意义——以广西大瑶山石牌制为研究范例(349) 杨鹤皋:二十一世纪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的走向(361) https://www.douban.com/note/791689512/
7.法制近代化范文7篇(全文)信托制度本来自起源于罗马, 移植于英国, 繁荣于美国, 而后传播到日本, 通过美国、日本间接的影响近代中国, 民国时期是我国法制史上法律制度移植的高潮, 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 信托制度也传入我国。本文重点从近代法制史的角度, 探析中国化信托法制的历史, 透视旧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nylf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