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蓬勃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华夏文明的肥沃土壤,世代延续、从未间断。发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继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弘扬法律文化中“民惟邦本”的“仁政”传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的表现形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独树一帜、脉络清晰的中华法系,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

二、弘扬秉公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传统,完善高效公正的法律实施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古代中国的盛世都注重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秉公执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公平正义理念在法治领域的体现。

三、弘扬“礼法合治”“诚信为本”的社会传统,完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礼法合治”“诚信为本”是古代中国出现“盛世”“治世”不可或缺的治理手段。“礼”即礼仪教化,明德旨在扬善;“法”即法律制度,刑罚旨在惩恶。“礼法合治、明德慎罚、诚信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法系的核心内容。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个体层面,古圣先贤留下无数箴言警句,例如,“人之所助者,信也”“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言不信者行不果”“兵以诈立,国以信存”。孔子更是倡导“言忠信,行笃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可见,诚信备受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所推崇,成为中华法治文明的基石。至今还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诚信典故,如:燕昭王千金买马骨、晋文公退避三舍、商鞅徙木立信、季布一诺千金、晏殊诚实不欺、范仲淹封金不贪、郭进用人守信等典故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为本对建设法治社会、诚信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THE END
1.浅谈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传统自夏代步入阶级社会以后,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在以往的氏族、部落的原始习俗文化的基础上开始生长发育。经历夏、商而至西周,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基本格局和特点初步奠定。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动乱的时期,中国文化开始了一场大裂变、多元化的运动。至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已经基本形成。而汉武帝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falixue/2007012761159.html
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这些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构造法治社会,需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本文从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并提出了一些在现代转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8382150_209830143.shtml
3.中国古代有()的法律传统?中国古代有()的法律传统? A.重刑轻民B.以法代礼C.重民轻刑D.重农抑商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亚速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其原因主要有()。 A.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B.海水较浅,水温较高C.海水与黑海交换频繁D.河流携带的饵料丰富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是中国之治的最大底色。 A.https://m.ppkao.com/wangke/daan/f6a30b2c78a44b2d8acdead88f978e69
4.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其形成基础摘要 礼法融合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儒家思想为立法原则、以礼教为确定犯罪构成的理论依据和以礼教为制定刑罚的准则。礼法融合有其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组织基础和文化基础。礼法融合的传统法律思想在一定时期对于社会稳定是有利的,但对建设法治社会是不利的,所以超越礼法融合的法律意识,是我们未来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822/5455947.shtml
5.从传统法律思想看中国的人权意识从人权理论上看,人权思想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权意识,这是人权思想得以成长的阳光和水;第二个层次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即把人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并予以保障。人权意识是人权思想的雏形,它指的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深植于民族骨髓的文化底蕴。下面我们就从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来讨论一下中国的人权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1253_67477.html
6.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与司法独立110网律师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与司法独立 “司法”一词,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如唐代州一级掌管刑名的官吏叫做“司法参军”,县一级掌管狱讼的官吏叫做“司法”。近代意义上的司法是与立法、行政相对应的概念,清末如严复、梁启超等都提出过司法的概念。法律上的认可是在修律时从日本引进,如《大清新刑律》中已经出现与立法、行政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399.html
7.何为中国传统法制中的“例”法信何为中国传统法制中的“例” 评《历代例考》 段秋关 西北大学 有人类即成社会,有社会即有法律。法律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其范围不可能仅涉及刑事而不及其它,古今中外,皆尽如此。中国古代的法律,就其内容而言,是行政、经济、刑事、民事、军政、学校管理等诸类规范并存;就其法律形式而论,有律、令、格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1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