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中国法律及其语言的历史演进与近代转型

法律语言缘何相对稳定?作为法律思想及法律信息的物化载体,法律语言折射的力量具有强制性,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动辄关乎个人生死荣辱、财产安全乃至国家主权。正是这种权力表象,使得法言法语更显威严神秘,令人顶礼膜拜,也因此赋予法律语言两项最基本的特征——权威性和约束力,同时亦造就了法律语言倾向保守、抗拒变革的惯性。

可正如高鸿钧、贺卫方教授在《比较法学丛书》总序中所言,“法,作为习俗结晶、文化符号之一种,其演进标志人类族群进化之轨迹:由隔离而接触,由孤立而群合,由独行而协作,由排斥而共存”(2002:1)。语言随社会文化制度的变迁而逐步演化,同样是任何壕沟壁垒都无法抗拒的常态,尤其在天翻地覆的清末民初转型期,除却跃进更难以形容。

我国古代法制至迟在夏禹时期便已揭开序幕,“从殷周起经过春秋战国秦西汉新莽东汉魏蜀吴晋宋齐梁陈隋唐宋至明都是汉族一系相传,循序进展,中间虽屡有北方野蛮民族的侵入:如晋末的后赵前秦后秦南燕北朝的后魏北齐后周五代的后唐,宋以后的辽金元清各朝虽立国的久暂不同,但都是努力汉化,而编纂法典,传播法律知识诸事,尤有可值得赞美的成就,因此中国法律系延四千年线不至中断,在世界五大法系中——罗马法系、英国法系、印度法系、回回法系——能独立自成一统”(杨鸿烈,1984:1—2)。

潘庆云教授着眼法律语言沿革,将传统法制发展过程划分成四个主要阶段(2004:33):滥觞阶段(夏、商至春秋后期)、形成阶段(秦、汉)、发展阶段(唐、宋)和完善阶段(明、清)。不过,潘先生论述阶段特征的焦点似乎在诉讼文书特别是判词风格的变化。仅就成文法而言,从已知最早的郑刑书、晋刑鼎及现存较系统完整的《法经》到集大成的《大清律例》,“中国古代法律具有十分明显的内在发展的联系和因袭性”(陈炯,1998:22)。自唐朝起,“中华法系”甚至还影响到日本、越南、朝鲜等一衣带水的属国邻邦。

THE END
1.#民商法前沿论坛##"恕"与司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恕”与司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 举办时间&地点 2024年12月13日(周五)15:00 明德法学楼602室 三、 论坛嘉宾 主讲嘉宾: 戴佛明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一级调研员 与谈嘉宾: 陈现杰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原一级巡视员 朱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持人: 姚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四https://weibo.com/3628398245/P4o4srkEj
2.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豆瓣)《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是法学权威张晋藩先生撰写的一部上乘之作,全书从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国法律的悠久传统,极大地丰富了对中华法系的认识,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述了近代法律的转型,为读者提出了中国法律古今的脉络。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的创作者· ··· 张晋藩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75919/
3.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四版)2024pdfepubmobi电子书作为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的主要奠基人,张晋藩教授秉持“不偷懒、不自满”的治学格言,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法文化史、部门法史、民族法史、专题法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法制史》(日本中央大学译成日文出版)、《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德国Springer出版社将该书第三版译成英文出版)、《中华法制文明史》、《中国监察法制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34885421
4.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作者:张晋藩著,法律出版社 出版,欢迎阅读《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读书网|dushu.comhttps://www.dushu.com/book/10159071/
5.《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读后——也谈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自首次出版至今已经第三版了,此书是张晋藩先生的一大力作,张先生从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国法律的悠久传统,并阐述了近代法律的转型.为我们理出了中国法律古今的脉络。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深深的被张先生的学养和见识所折服,常读常新,受益匪浅,理清了自己之前许多杂乱的思绪和认识。在此https://m.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karamay_thesis/0201234827064.html
6.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作者(12页)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作者.pdf,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作者:张晋藩(笔记) 第一章 引礼入法 礼法结合 1、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在其发展中不断的改造旧习俗,适应新秩序,因而是 一个充满新旧斗争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渐进、因袭变革的过程。 2、周公制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01/7153131016006141.shtm
7.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邢万里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中国法律的传统进行分析,思考了中国法律的传统理念和内容,进而研究了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问题,希望能够为今后的中国法律的研究带来参考。 【关键词】法律;传统;转型 【中图分类号】D9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94-01https://www.fx361.com/page/2018/0507/3501052.shtml
8.社会转型期⑤外交: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同时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殖民活动影响海疆。 转型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 同时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代议制形成,启蒙运动兴起,自然科学诞生。 http://m.fz18z.cn/nd.jsp?id=271&id=271
9.近代法制史(精选6篇)篇3:大陆法系与中国近代法制刍议 大陆法系, 指以罗马法为基础、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大陆法系渊源于罗马法, 经过11世纪至16世纪的罗马法复兴、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最后于19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系。由于该法系的影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ghq13qm.html
10.中国法制史论文8篇(全文)中国法制史论文(精选8篇) 中国法制史论文 第1篇 (20121716王梦影) 中国古代法制“礼法结合”的评议 “礼与法”的关系是中国法律史中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传统的中国社会可是说是一个礼教下的社会,传统的中国法是一种礼教中的法。在中国法律制度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礼与法由分离到对立,进而融合。其二者的相互渗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nh25m0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