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热点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思考

从“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

杨学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中国文化研究》2021年秋之卷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唐爱军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哲学研究》2021年9期

百年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明逻辑与世界意义

任平吴建厂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摘自《观察与思考》2021年7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创造

辛鸣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前进》2021年10期

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

颜晓峰作者单位: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7期

前沿

再议演化博弈论

刘闯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年12期

从实践语境理解技术治理

程海东陈凡作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年3期

学人与学林

耿昇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刘蔚然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国际汉学》2021年3期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

刘大椿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4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原创性贡献

李包庚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西南大学学报》2021年2期

习近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建构

涂成林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6期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启示

汤建军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7期

马克思的否定概念:现代观念的建构

何萍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5期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哲学实现观的批判

李嘉谊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21年9期

审视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户晓坤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期

监控资本主义中的“行动权”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孙亮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摘自《理论探讨》2021年5期

价值形式分析与20世纪下半叶西方左翼理论的话语转向

李乾坤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5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意识分析的两种基本形态

倪梁康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学术月刊》2021年8期

意识与机器意识

赵泽林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哲学动态》2021年8期

社会心智:描述性预测与规范性预期

何静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摘自《哲学研究》2021年8期

科学建模中的虚构表征

郭贵春李欢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摘自《哲学分析》2021年5期

理由与价值何者优先

李萍卢俊豪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4期

模态化的知识论、认知安全性与思想实验

李麒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现代外国哲学》总第19辑,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11月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文明的叙事:百年中国文学开创的现代面向

陈晓明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摘自《文艺争鸣》2021年8期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民族文化叙事

管宁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21年9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原发性问题

左东岭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摘自《文艺研究》2021年8期

“天籁”与“作者”:两种文本生成观念的形成

程苏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9期

网络文学经典化与评价体系建构

周志雄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3期,

艺术认同的几个基本模式

李牧作者单位: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摘自《民族艺术》2021年4期

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对外传播研究

胡开宝张晨夏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浙江大学学报》2021年5期

关于上古汉语远指代词研究中所存分歧之辨正

曹炜李璐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21年8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探析

王丽霞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11期

中国特色选贤任能制度的历史逻辑

韩颖作者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摘自《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5期

汉代河套同边疆农牧文明的互动与融合

王方晗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摘自《民俗研究》2021年6期

元太宗时期大蒙古国对汉地治理中的“画境”制度

屈文军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摘自《暨南学报》2021年8期

清代乡村治理的多元协同模式

王洪兵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摘自《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8期

抗战时期西南边疆币政与政治推进

徐德莉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1年3期

近四十年来美国汉学界的华北研究

潘明涛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摘自《史学月刊》2021年9期

西方帝国史研究的新趋势

刘文明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9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之一

李军鹏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摘自《改革》2021年10期

共同富裕的内涵

刘培林等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摘自《管理世界》二〇二一年八期

对新卡莱茨基增长体制理论的反思

赵峰田佳禾段雨晨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自《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期

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

方福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8期

商业信用理论再辨析

曾敏何德旭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摘自《经济学家》2021年10期

金融科技创新与城市环境污染

房宏琳杨思莹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摘自《经济学动态》2021年8期

环境税率、双重红利与经济增长

牛欢严成樑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摘自《金融研究》2021年7期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调查三大理论派别之争

刘金海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摘自《探索与争鸣》2021年9期

美国经济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两次大争论

关永强牛宇苗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21年11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制度逻辑

王婷双传学作者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摘自《中国行政管理》2021年9期

政党主导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唐皇凤杨婧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学海》2021年5期

“一国两制”与功能代表制的国家理由

康向宇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摘自《开放时代》2021年6期

家户制与家户国家:中国国家形态的一个解释框架

黄振华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摘自《东南学术》2021年5期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自觉与学科主体性建构

杨阳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政治学研究》2021年5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中美国际制度策略取向比较

凌胜利王彦飞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摘自《国际展望》2021年5期

霸权国修正国际制度的策略选择

陈拯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摘自《国际政治科学》2021年3期

全球安全治理区域化的演进机理

陈翔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8期

发展—安全互动中的全球基础设施议题

毛维准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5期

百年中国共产党与非洲革命和建设

李新烽作者单位:中国非洲研究院,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3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论法律的体系性

李桂林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摘自《求索》2021年5期

“准X”型法律概念的理据与运用

刘风景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5期

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法律修辞

李晟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摘自《学术月刊》2021年9期

法典化时代的刑法典修订

周光权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法学》2021年5期

“法益恢复”刑法评价的模式比较

宪法实施的协调机制:一个比较法的视角

翟国强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摘自《湖北社会科学》2021年9期

数据保护权的多维视角

季卫东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摘自《政治与法律》2021年10期

优化算法可解释性及透明度义务

苏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律科学》2022年1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李凌静)

社会形态学—人文生态学与“社会学中国化”

毕向阳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摘自《社会》2021年5期

情感社会学的多维理论进路

田林楠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6期

数字社会时代的社会行动理论探讨

大数据融入智慧社区建设

张艳国朱士涛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江汉论坛》2021年11期

新社会转型视角对乡村振兴的解读

王春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学海》2021年5期

聚落的三重性:解释乡村聚落形态的一个分析框架

熊万胜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社会学研究》2021年6期

资本下乡与农地流转秩序的再造

赵晓峰任雨薇杨轩宇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摘自《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5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研究

陈文胜李珺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湘潭大学学报》2021年5期

现代性反思与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

杨小微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11期

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眭依凡王改改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21年10期

THE END
1.民商法前沿论坛第542期"恕"与司法公告中国民商法律网#民商法前沿论坛##“恕”与司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期主题【民商法前沿论坛第542期 | “恕”与司法】 民商法前沿论坛第542期 | “恕”与司法 | 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 2024年12月09日 18:05 北京 听全文 图片图片 【民商法前沿论坛第542期】 一、 论坛主题 “恕”与司法——中华优秀https://weibo.com/3628398245/P4o4srkEj
2.一个本科生眼中的当代中国三大法学流派社会学经济学邓正来朱苏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学建设如同朱苏力老师所说的,“即使是侧重社会科学理论的分支,也并不如同一些学者假定的那样是由于一些外来理论的推动,真正推动这一研究的是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法律实践。”(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在此我借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来重新解释这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ABHURB0530W1MT.html
3.《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读后——也谈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自首次出版至今已经第三版了,此书是张晋藩先生的一大力作,张先生从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国法律的悠久传统,并阐述了近代法律的转型.为我们理出了中国法律古今的脉络。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深深的被张先生的学养和见识所折服,常读常新,受益匪浅,理清了自己之前许多杂乱的思绪和认识。在此https://m.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karamay_thesis/0201234827064.html
4.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豆瓣)《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是法学权威张晋藩先生撰写的一部上乘之作,全书从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国法律的悠久传统,极大地丰富了对中华法系的认识,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述了近代法律的转型,为读者提出了中国法律古今的脉络。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的创作者· ··· 张晋藩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75919/
5.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作者:张晋藩著,法律出版社 出版,欢迎阅读《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读书网|dushu.comhttps://www.dushu.com/book/10159071/
6.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作者张晋藩,2009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法学权威张晋藩先生撰写的一部上乘之作,全书从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国法律的悠久传统,极大地丰富了对中华法系的认识,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述了近代法律的转型,为读者提出了中国法律古今的脉络。 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g_ut=3&lid=63477449
7.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从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国法律的悠久传统,极大地丰富了对中华法系的认识,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述了近代法律的转型,为读者理出了中国法律古今的脉络。 本书将法律制度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与重大事件叠现,探讨法律传统特征,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和可读性。 http://www.queshu.com/book/11157190/
8.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邢万里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中国法律的传统进行分析,思考了中国法律的传统理念和内容,进而研究了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问题,希望能够为今后的中国法律的研究带来参考。 【关键词】法律;传统;转型 【中图分类号】D9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94-01https://www.fx361.com/page/2018/0507/3501052.shtml
9.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pdf百度云网盘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pdf 信息来源:网络 分享网友:4045129993 文件大小:17.6 MB 分享时间:2013-11-28声明&链接 请认真阅读以下说明,您只有在了解并同意该说明后,才可继续访问本站。1. 本站唯一网址为( pansoso.com ),除此之外其他一切网站、公众号、App、小程序、交流群等均与本站无关。2. 全站链接通过https://pansoso.com/b/729367/
10.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系统论述——读《情理法与中国人》有感张晋藩在《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一书中,对这种法律意识内部关系的概括可谓一语中的:“天理体现为国法,从而赋予国法以不可抗拒的神秘性。执法以顺民情,又使国法增添了伦理色彩,使得国法在政权的保证下推行之外,还获得了神权、族权和社会舆论的支撑,因而更具有强制力,这正是天理、国法、人情三者统一的出发点和归https://www.court.gov.cn/jianshe/xiangqing/140851.html
11.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材料的观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都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归纳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6分) (2)近代百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在http://m.fz18z.cn/nd.jsp?id=271&id=271
12.江照信:近代法律家与中国司法新传统专家点评“近代法律家”栏目 江照信:近代法律家与中国司法新传统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江照信 新年伊始,人们或许仍在从各自的角度思考过去一年的得失。就《近代法律家》这一栏目而言,若读者诸君并没有因阅读而产生任何或得或失的感觉,则意味着编辑、作者的辛苦努力就要付之东流了。若有人阅读过去一年12篇稿件中任何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01/id/25093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