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法学名著(从入门到进阶)世界读书日

恰如笛卡尔在哲学研究方面之于我们一样

流芳后世的经典著作,值得每一位法律人反复研读

书中处处充溢着对公众福祉的热爱和对人人都能获得幸福的愿望。

此书哪怕只有这一个罕见而珍贵的优点,也足以让各国人民和国王都来阅读。

《论法的精神》是世界文库中最重要和最睿智的著作之一。伏尔泰堪称博学的天才,光芒四射。如果说,这些为世人指路的贤哲也有高下之分,那么,《论法的精神》是所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最具天赋的一部。

在这部重要著作中,孟德斯鸠先生与他的前辈们不同,他不纠缠于与假设的抽象状态中的人有关的形而上学的讨论,也不局限于在某些特殊的关系或境遇中考察某些国家的状况,他把世界各地的居民置于他们的实际状态和彼此可能发生的关系中进行观察。

这个领域中的大多数作者,或者只是道德伦理学家,或者只是法学家,有时甚至只是神学家。对于他这个属于各国和各民族的人来说,他所关心的与其说是义务对我们的要求,毋宁说是可以用来强制我们履行义务的手段;与其说是法律的学究式的完美,毋宁说是另一种完美,那就是促使人的本性把法律变得切实可行;与其说是既有的法律,毋宁说是本应制定而没有制定的法律;与其说是某个国家的特定法律,毋宁说是适用于各国人民的法律。

唯有以刻苦和勤于思索的精神认真阅读的人,方能领略这部著作的价值之所在。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德]耶林著;郑永流译

3.《联邦党人文集》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在汉舒逊译

对美国宪法和美国政府的运作原理进行了剖析和阐述

研究美国宪法的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

也是一本相当重要的政治学经典之作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后,各州对新宪法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拥护,一种反对。因此发生了美国历史上非常激烈的一场论战。本书就是这次论战的产物。

本书奠定了拉德布鲁赫在法学界和哲学界的大师地位

多次再版,并有数种文字的译本,享有世界声誉

拉德布鲁赫作为一名现代法哲学的先驱,采用不同于其他法律的抽象形式对于法律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引征不同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体系,对于法律的实质内容进行了论证。他以简练优雅的文笔和深邃敏锐的思考,对于法律思想的基本问题作了独特的深入探讨。在这本著作中,拉德布鲁赫有系统地阐述了对于法律的价值相对性的主张,尝试以全新的角度解释法律的内在价值,修正自然法思想。

本书是拉德布鲁赫《法哲学》之外极负盛名、极具成果的一部著作。本书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一是因为其理论内容丰厚,发展了法哲学的实质内容;二是本书语言优美,采用类型学和分析学的思维,更适合读者阅读和理解。

6.《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美]罗斯科·庞德著;沈宗灵译

美国社会学法学的重要著作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是美国法学家罗斯特·宠德创作的法学著作,1942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庞德认为,由于人具有扩张性自我主张的倾向,因而,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利益的冲突。

希腊哲学家们并不议论权利问题,这是事实。他们议论的是,什么是正当的或什么是正义的。但是罗马人却以法律,即政治组织社会的强力的系统适用,来支持凡是正当的或正义的事情,而这就引到权利的观念上来了。

所以,希腊人在当时所考虑的是事情的症结,即在人们互相冲突和重叠的要求之间,什么是正当的或正义的。我们可以感到一个主张应当由法律加以承认和保障,于是称它为一个自然权利。

7.《法律与道德》

[美]罗斯科·庞德著;陈林林译

8.《中国法制史概要》

陈顾远著

公认的法制史名著

开专题史研究之先

以近代部门法理论研究法制史的经典性著作

影响着海峡两岸的几代法律学人

本书与传统法制史研究重考据不同

着重按照法律门类系统梳理史料

其关于中华法系演进的理论独成一家

礼教中心为中国法系中心思想之儒家学说,最重视礼教,此可用“出礼入刑”及“明刑弼教”两语简单表示之。

盖儒家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与礼为致王道之本,皆能自动遵礼而行,自可不用刑罚。故《易》日“讼则凶”,孔子亦谓“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乃儒家之最高理想是在。

然而事实上,国家社会不能无法,亦不能刑措不用,于是儒家认为第二步不得已的办法,遂为“出礼入刑”之主张,使法律为道德而服役;孔子家语日:“化之弗变,得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大戴礼日:“礼度,德法也……。

刑法者所以威不行德法者也”,《清通志·刑法略》日“德礼之所不格,则刑以治之”,均系此义。其用刑之道,亦非为刑而用刑,乃“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只德”是。兼以法家创立律统,秦汉已成为既定事实,后儒亦深入律中,使法律礼教化。

因而儒家承认刑罚之存在,又不外以“明刑弼教”为目的矣。

THE END
1.法律主题图书推荐:中国法制史本书侧重研究、比较先秦诸子各家的法思想。作者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梳理孔子、孟子、荀子的法律思想,揭示儒家法律思想的特质、历史变迁。本书回溯了儒家法的历史源泉,对中华法系的当代使命进行了联系和呼应,是一部中国本土法律文化的专业著作。 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24/08/wx490253.html
2.中国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及本质版权登记代理中国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及本质 1990年9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已经两度修改:第一次修改稿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最近的第二次修改稿于2010年2月26日通过。 1990年,中国通过著作权法,此后,中国与1992年10月15日加入伯尔尼公约(巴黎文本)。2001年著作权法第一次修改通过后不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https://www.liketm.com/zhongguozhuzuoquan11819.html
3.很多人知道了这些事,强烈地不再愿意去念法律6、《民主的历史》许良英、王来棣,法律出版社 这是一本从中国老一代学者的观点出发,梳理西方民主观念历史的著作,但同时作者夫妇也是目睹文革 期间各派人物的表演最好的见证人。许良英从现代作者祖述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度,而后经过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再到中世纪直到现代社会的民主进程,勾勒出民主发展的一条清晰的脉络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143756511062118400
4.胡永恒湖南永州人,1979年7月生。2009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律史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现任《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主任,编审,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法律史、中共党史。 著作 1.《陕甘宁边区的民事法源》,20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https://history.ucass.edu.cn/info/1159/3069.htm
5.《法史学刊》(《法律史论丛》《法律史论集》《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国法律史学的世纪回顾与展望》,汪汉卿、王源扩、王继忠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9辑又名《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文化》,陈鹏生、王立民、丁凌华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0辑又名《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变迁与社会进步》,林明、马小红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1辑又名《中国古代法律https://www.douban.com/note/791689512/
6.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与这一历史背景相一致,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律史学从其宏观发展历程来说,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初期到三、四十年代的一辈学者,可以称之为“开创的一代”,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法制史学的学科构建上,诸如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研究对象、学科价值等,完成了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术属性定位;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7.法学到战国时期,魏国执政李悝在各诸侯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封建社会的法典《法经》。这部《法经》虽早已失传,但在一些历史著作中载有其篇目。《法经》开创了中华法系独树一帜的立法先河,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典的基本体系,以后的《秦律》、《九章律》、《曹魏律》、《泰始律》、《开皇律》、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8.蓟门法史书苑揭幕仪式暨“法律史学的过去?现在?未来”学术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童光政、华南理工大学张洪林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汪世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生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柴荣教授、清华大学聂鑫教授、海南大学陈秋云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王斌通副教授,围绕着张晋藩先生的学术与教育贡献、法史书苑成立的重要意义、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等https://cssn.cn/skgz/bwyc/202404/t20240425_57479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