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中华法系之密钥——《礼与法的博弈——中国历史中的法律智慧》读后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认真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经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意见》充分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李清章《礼与法的博弈——中国历史中的法律智慧》(以下简称《礼与法的博弈》)以礼与法的博弈为视角,揭示了礼与法在中华法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显示了著者的历史责任感和法治情怀。

实际上,要想理解中华法系,礼与法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密钥。从《礼与法的博弈》一书来看,其立意就在于立足中华文明和中华法系发展史,以“法制”“政治”“辞术”三篇为纲,以教谕、制法等十四章为领,通过分析百余历史事件,揭示中华法系之中礼与法的博弈之态,进而透视隐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智慧,并为当代学者搭建了近距离感悟古人法治思想智慧的桥梁。而其以细腻的考据功夫对礼法问题以及礼与法在中华法系中不同层面反映问题的探索,也恰好回应了《意见》中谈及的中华传统法治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两大命题相结合的落脚点。

综观全书,笔者对以下几个方面感触颇深。

综上,礼与法是中华法系发展中两个重要因子,无论是从家庭中礼法作用来看,还是从宗族国家治理中的礼法影响而言,传统礼法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意义均不可忽视。由此而言,该书既是一部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重要著述,又是一部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妙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智慧予以充分论证和说明的及时之作,更是一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资鉴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研究,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方面也大有助益,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THE END
1.法律主题图书推荐:中国法制史本书侧重研究、比较先秦诸子各家的法思想。作者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梳理孔子、孟子、荀子的法律思想,揭示儒家法律思想的特质、历史变迁。本书回溯了儒家法的历史源泉,对中华法系的当代使命进行了联系和呼应,是一部中国本土法律文化的专业著作。 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24/08/wx490253.html
2.中国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及本质版权登记代理中国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及本质 1990年9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已经两度修改:第一次修改稿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最近的第二次修改稿于2010年2月26日通过。 1990年,中国通过著作权法,此后,中国与1992年10月15日加入伯尔尼公约(巴黎文本)。2001年著作权法第一次修改通过后不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https://www.liketm.com/zhongguozhuzuoquan11819.html
3.很多人知道了这些事,强烈地不再愿意去念法律6、《民主的历史》许良英、王来棣,法律出版社 这是一本从中国老一代学者的观点出发,梳理西方民主观念历史的著作,但同时作者夫妇也是目睹文革 期间各派人物的表演最好的见证人。许良英从现代作者祖述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度,而后经过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再到中世纪直到现代社会的民主进程,勾勒出民主发展的一条清晰的脉络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143756511062118400
4.胡永恒湖南永州人,1979年7月生。2009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律史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现任《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主任,编审,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法律史、中共党史。 著作 1.《陕甘宁边区的民事法源》,20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https://history.ucass.edu.cn/info/1159/3069.htm
5.《法史学刊》(《法律史论丛》《法律史论集》《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国法律史学的世纪回顾与展望》,汪汉卿、王源扩、王继忠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9辑又名《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文化》,陈鹏生、王立民、丁凌华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0辑又名《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变迁与社会进步》,林明、马小红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1辑又名《中国古代法律https://www.douban.com/note/791689512/
6.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与这一历史背景相一致,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律史学从其宏观发展历程来说,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初期到三、四十年代的一辈学者,可以称之为“开创的一代”,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法制史学的学科构建上,诸如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研究对象、学科价值等,完成了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术属性定位;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7.法学到战国时期,魏国执政李悝在各诸侯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封建社会的法典《法经》。这部《法经》虽早已失传,但在一些历史著作中载有其篇目。《法经》开创了中华法系独树一帜的立法先河,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典的基本体系,以后的《秦律》、《九章律》、《曹魏律》、《泰始律》、《开皇律》、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8.蓟门法史书苑揭幕仪式暨“法律史学的过去?现在?未来”学术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童光政、华南理工大学张洪林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汪世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生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柴荣教授、清华大学聂鑫教授、海南大学陈秋云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王斌通副教授,围绕着张晋藩先生的学术与教育贡献、法史书苑成立的重要意义、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等https://cssn.cn/skgz/bwyc/202404/t20240425_57479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