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对土壤污染防治越来越重视,在2月23日印发《2020年农业农村科教环能工作要点》的通知中表明,要全面强化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一图一表”治理清单,推行分类管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开展联合攻关,“一域一策”精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等。那么我国耕地土壤污染有哪些分类?土壤污染防治法又表明了什么观点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的分类
1、农田耕地土壤污染
2、工业企业搬迁后遗留场址的土壤污染
3、石油开采企业的场址
4、矿山开采企业的场址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发,确立了我国的“土壤污染风险控制(简称风控)与修复”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污染风控与修复的责任主体,工作流程,以及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等具体内容。其中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是此次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最大亮点之一。对污染土壤的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法律规定对违法向农用地排污,或者不按照规定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或者实施修复的,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实施拘留。对未按照规定进行风险管控或修复等违法行为,实行“双罚制”,既对违法企业给予处罚,也对企业有关责任人员予以罚款。
总的来说,土地是农民的立根之本,耕地土壤若污染严重,其造成的后果自然是不言而言。为了突破农业产业腾飞,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现存的耕地土壤污染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实际,科学确定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政策和技术路线,不走或者尽可能少走弯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