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卫生健康宣传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坚持预防为主,守护职业健康医院快讯新闻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施行。2018年12月29日,为适应国家机构改革进行第四次修正。2024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主题是“坚持预防为主,守护职业健康”。

一、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构成法定职业病的四个条件?

▲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三、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有哪些?

目前共10类132种,具体分类为: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

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职业性肿瘤,11种;

职业性皮肤病,9种;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职业性传染病,5种;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职业性眼病,3种;

其他职业病,3种。

四、什么是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

五、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1、健康保障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2、职业卫生管理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设置或指定管理机构、人员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

3、源头控制危害义务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报告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等。

5、危害因素检测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6、危害告知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通过劳动合同、公告栏等方式告知劳动者工作场所、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7、培训教育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8、健康监护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事故处理义务

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10、特殊劳动者保护义务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1、举证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或鉴定所需的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

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费用、疑似职业病病人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六、劳动者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七、劳动者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八、2024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推荐宣传用语

1.职业健康,你我同行

2.坚持预防为主,守护职业健康

3.体面劳动,健康工作,快乐生活

4.保障劳动者健康,助力健康中国

5.守护职业健康,同享幸福人生

6.崇尚职业健康,远离职业危害

7.建设健康企业,争做健康达人

9.预防职业病危害,守护劳动者健康

10.提升职业健康素养,助力高质量发展

11.打造健康劳动者队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2.依法依规开展职业健康技术服务

1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14.开展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15.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展板

九、历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主题

2003年:职业病防治是企业责任

2004年:尊重生命,保护劳动者健康

2005年: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2006年: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2007年:劳动者健康与企业社会责任

2008年:工作、健康、和谐

2009年:保护农民工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010年:防治职业病造福劳动者——劳动者享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

THE END
1.我国法律关于证据种类的分类有哪些程智华律师我国法律关于证据种类的分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是指《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即指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1.书证是指以其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有关情况的文字材料。凡是以文字来记载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采用各种符号、图案来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对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795057.html
2.早在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的“八音”分类法,下列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早在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的“八音”分类法,下列属于“竹”类乐器的有哪些?A.箫B.笛C.小号D.管子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https://www.shuashuati.com/ti/8fdfd61f24a34aadb3016d9d0c65f222.html
3.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哪些 法律体系也叫做法的体系,或者部门法体系,是一个国家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也被称作部门法,是根据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不同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主要划分为以下七个主要法律部门:https://www.kaoyaya.com/shicao/236422.html
4.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民法典》之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法律行为,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 多方法律行为(签合同)与单方法律行为(订遗嘱)。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所需意思表示的数量为标准; 2. 有偿法律行为(劳务/支付等)与无偿法律行为(赠与)。以民事法律行为有无对价为标准; https://hi.huatu.com/2022/1215/127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