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新闻中心师资

1982年至1985年在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函授中文专科毕业。1983年上半年中央党校司法干部进修班毕业。1984年至1986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进修学院学习法律,专科毕业。1988年至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首届高级法官班毕业。

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人格权法、亲属法

1969年初中毕业后插队,1970年12月应征入伍,1975年从事司法、法律研究工作,历任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审判组长,烟台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检察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中央“五五”普法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东亚侵权法学会理事长、世界侵权法学会执委会亚洲区委员。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澳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通化师范学院、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台湾大学、辅仁大学、一桥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侵权法论》获北京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检察机关第一届金鼎奖优秀图书二等奖《人身权法论》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民法》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奖《物权法》(第二版)获第三届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将三等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获得全国检察机关第二届金鼎奖优秀论文一等奖《侵权特别法的体系及适用》获全国法院第一届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连体人的法律人格及其权利冲突协调》获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7月)《中国人格权法立法报告》获第二届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10月)《连体人的法律人格及其权利冲突协调》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12月)

《类型侵权行为法研究》(03BFX0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结项)《中国民法典总则立法及其基础理论研究》(05JJD820010)(教育部基地2005年度重大项目)《民法法律物格制度研究》(05SFB2031)(司法部2005年一般项目)(已结项)《民事权利保全请求权体系与民事行为规制研究》(06AaFX004)(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CLS(2006)YB14)(中国法学会2006年项目)(已结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研究》(C0814)(中国法学会2008年项目)

THE END
1.让法治教育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有力盾牌让法治教育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有力盾牌,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多方主体形成合力,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3日 第02版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访问yuanben.io查询【42http://www.jyb.cn/rmtzgjyb/202412/t20241213_2111282727.html
2.网络对校园德育的影响12篇(全文)网络对校园德育的影响 第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介, 正悄然改变着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009年, 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增长超过整体网民增速, 目前占到网民整体的8.8%, 年增幅3.4%。我国首部《小学生互联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ekfekpq.html
3.开学季,法官支招如何应对校园欺凌比如一提起回学校上课就会焦躁不安甚至哇哇大哭,但却不肯说是为什么;每当告诉孩子要跟同学们友好相处共同成长时,孩子却总是低头不语或把自己关进房间。如果你的孩子有类似表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提醒,这很有可能是他在学校遇到校园欺凌甚至校园暴力的信号。http://www.scpf.org.cn/m/view.php?aid=20116
4.#专家建议设置校园欺凌信箱或盲盒##校园来自法治日报她认为,防治校园欺凌,也需要司法机关积极作为,比如定期发布“校园欺凌”典型案例,逐渐形成校园欺凌指导性案例,并编发成册,转化成儿童化语言,作为中小学普法读本;还可以利用法治副校长制度,定期到中小学开展生动有趣的法治教育,讲解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等基本权利的内容及重要性;发布“强制报告制度”典型案例,列举未https://weibo.com/2087169013/OALjMBI2Z
5.女孩被逼下跪叫爸爸,施暴者称“报警也找不到我”!南方plus总之,在遇到校园欺凌时, 不要感到害怕, 不要觉得没面子。 如果身边有其他人, 要大声呼救引起注意。 如果身边没人或在封闭空间内, 要想办法脱身, 脱身后一定要向老师、家长求助, 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来源:法制日报、首都网警 编辑:佛山高明普法编辑部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7/24/c2452325.html?group_id=1
6.法制日报许世兰:用法治护航青少年降成长2020年7月12日,《法制日报》社区版法青育观刊登《用法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文,内容如下: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许世兰 近年来,在校学生盗窃室友财物、离校学生返校抢劫学生财物、校园欺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890&newsId=2678298
7.校园欺凌处理机制尚不健全矫治欺凌者仍无有效办法不管是一些事件的处理结果,还是一些地方的经验,之所以引发关注,都在说明一个问题,目前对于惩治、预防校园欺凌行为,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现?《法制日报》记者与业内专家展开了对话。 对话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https://society.huanqiu.com/article/9CaKrnK1R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