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

核心素养是实现个人学习、生活、发展等所需知识的整合,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其也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品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道德认知和法律意识等等,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潜移默化地培养新时代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特有技能。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中,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其核心内容,还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必备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增强知识理解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教学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小学生在上学和放学路上、生活中的交通安全事例,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走路遇到危险时要怎么样应急处理等等。待学生观看完之后,邀请学生结合遇到的实际问题大胆发言,进行小组讨论,畅所欲言,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安全或不安全的事例,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在这样充满生活元素的互动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到日常行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指导哪些行为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怎样排除安全隐患,最好小结应当在大人的陪同下实施等,由此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入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引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二、丰富课堂形式,增强情感体验

个别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单是凭借讲解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运用过去式的老套教学方式,这样不仅不能够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还会让学生丧失对课堂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新的课程标准设计积极丰富课堂形式,通过趣味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能够在思考和感悟中获得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深化教材内容。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我们班四岁了》,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掌握了教材知识之后,让学生进行班徽设计大赛,将自己选择的图案进行组合填色,并写上解说词,比一比看看谁的设计主题更加明确美观。让学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运用这样操作性强的游戏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提升对班级的热爱程度,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充分为班集体服务,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

三、拓展实践活动,强化法律意识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一课时,就需要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好奇心的态度,并能够坚决自觉抵制和远离烟酒与毒品。通过视频或者其它教学手段呈现烟酒与毒品的危害,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并交流感受。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戒毒所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彻底了解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杜绝违法行为发生,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成效,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落实核心素养特有的培养目标,塑造正确的现代法治观念,最终帮助小学生获得相应的品质和技能。

THE END
1.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实现之道法律资讯社会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而法律则是保障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既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理解法律与社会正义的关系 法律是社会正义的保障,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https://kanfawang.com/post/21222.html
2.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五、小结与展望 总结来说,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是一个持续不断且复杂多变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操作,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力量。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还需考虑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如何使得这些规范性的文件能够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3.《中国法学》2024年第6期《中国法学》系统论法学视角下现代司法裁判中规范与事实的区分 泮伟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如何说明和论证司法裁判中抽象法律规范和具体个案事实的区分,已成为法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法学理论主要通过休谟定律来说明此种区分的合理性,但遭遇巨大的挑战。系统论法学放弃了先验论的进路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27704
4.《中国法学》2024年第6期《中国法学》系统论法学视角下现代司法裁判中规范与事实的区分 泮伟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如何说明和论证司法裁判中抽象法律规范和具体个案事实的区分,已成为法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法学理论主要通过休谟定律来说明此种区分的合理性,但遭遇巨大的挑战。系统论法学放弃了先验论的进路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php?id=27704
5.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而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推进路径之一就是通过党的主张贯通法律与道德辩证治理。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与德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渊源。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的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共同构建了一个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6.简述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精选6篇)德治就是以德治国,指社会成员在本身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影响约束下,实现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种社会控制的一种主观模式。德治强调的是以道德的引导和舆论的力量,还有一些乡规民约等,这样的一些约俗去发挥它的一种道德指引的作用。 法治就是依法治国,指依照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实现依法治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ha1l2t.html
7.九上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https://www.meipian.cn/372doca5
8.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在法外行事的弹性条件下,无论如何强调问责,实际上都无法要求审判者履行说明义务。因为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已经变得非常暧昧不清了,剩下的只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刚性权力的彰显。 按照现代法治国家的制度设计,立法权的行使以目的为本位,具有政策指向,容许政治妥协;行政权的行使强调等级、效率、能动性以及灵机应变;而司法权的http://www.socio-legal.sjtu.edu.cn/dtxw/info.aspx?itemid=510
9.法律与道德关系8篇(全文)但法律并非万能,其设定的“中人”(即一般人)标准不同于道德倡导的“圣人”标准,因此对虽“缺德”而不犯法的行为往往无能为力。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的他律约束作用与道德的自律教化作用只有相互补充和密切配合,才能达到建设社会文明的良好效果。 二、社会规范调控体系中的法律与道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q7k0b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