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题深思: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观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德治都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引导社会秩序的重要机制,二者相辅相成,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隔离、排斥。法治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上、追寻善的价值目标,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

道德为塑造法治精神提供伦理基础。法治与法制的重要区别在于,法治具有道德维度。在法制层面,法所展现的是工具性价值。法有善法与恶法之分,法制一旦失去价值方向,向恶法转变,就会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害。法治必然以合道德性为前提,法治精神必然以伦理价值为导向。

法治与道德分属不同领域,但二者如影随形、彼此吸纳。这就决定着法治精神具有道德的特质。法治精神中有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如对生命的敬畏,对平等、自由、公正的期待,等等。这些价值观念赋予法治精神以某种普遍性。惟其如此,人们才能对存在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体制中的法律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才能高举法治的火炬走向未来。同时,不同文化语境和历史传统中形成的道德具有独特的内涵,法治精神在不同文化体系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滋养我国法治精神的主要道德源流,有以仁义礼智信为内核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塑造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气质,形成对于法治的独特认识。我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法、德的统一。比如,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尊崇道德为我国法治注入了人文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法治精神树立伦理标杆、指明价值方向,更为法治精神提供道德基础;在其牵引下,法治精神不断从社会主义道德中汲取新的养分,推动法治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满足新的价值要求。

道德为强化法治信念提供心理机制。法治是伴随道德文明发展、立足现代公民道德关系而形成的治理模式,反映公民道德的基本内涵。因此,法治精神包含的价值要素与公民道德知识体系高度契合。这种一致性帮助人们将法治内容纳入道德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法治认同。

道德文化、道德体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它们为人们带来日常生活的道德体验,并从中孕育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产生机制也是法治精神培育的心理机制。人们只有在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建立和强化法治信念。法治信念是对法治所含价值观高度认同的心理机制,它能够激发人们以法治观念指导和规范行为。因此,围绕法治精神展开道德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社会生活与道德实践,是提高法治认知、深化法治情感、坚定法治信念的必然选择。

道德为推进法治实践提供内在驱动。法治精神的实践可分为执法与守法两个方面。将法治精神贯穿于执法过程,要求执法者必须依法行政、服从法治权威,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能否在执法中彰显法治精神,最终取决于执法者的道德操守和价值选择。执法包含对法律条文的理解、遵循和应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受到自我意识和主观意愿的影响。只有执法者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心怀道德良知,才能在执法过程中排除私欲干扰,抵御外界诱惑,消除歧视与偏见,确保执法的正义性。

守法层面的法治精神践行同样离不开道德驱动。完全依靠法律制度约束,不能杜绝违法事件的发生。依靠强力推行的外在制约,还会削弱人的自觉性。道德则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促使人们主动认识自我的责任与义务、自愿选择道德行为。孔子把道德修养分为不同的阶段,“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最高境界。对于道德品质优秀的个体而言,其主体性表达越充分,道德选择的空间就越广阔。让人们通过道德自觉走向道德自由,正是法治精神的主旨所在。

THE END
1.九上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https://www.meipian.cn/372doca5
2.最泰安新闻客户端如我们有一个框题是 " 生活离不开法 ",我们就可以变成 " 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 这样问题就产生了。特别是对于初一初二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更需要在刚接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时就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做 " 的学科思维。http://mapp.my0538.com/api/newdetail.aspx?id=542538
3.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4.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2《复杂多变的关系》课件.pptx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2《复杂多变的关系》课件.pptx,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2 《复杂多变的关系》; 2018年4月5日,美方发布或再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外交史上经典名言:;【世界格局】: 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217/8072015017004057.shtm
5.法律与道德关系8篇(全文)法律与道德关系 第1篇 一、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其性质与作用方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法律与道德也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同时两者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 影响。据此,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主要可作如下表述: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q7k0bc1.html
6.法治和道德的关系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吗,法治离不开道德的督促,道德也离不开法律的保证,二者缺一不可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是什么? 法治与法制有什么不同?在实现法治的过程中,道德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537f8786b4438bebb08f906ac6a264df.html
7.2017年高中政治道德及其与法的关系知识点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比较法治德治区别属性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功能和地位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从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联系二者相辅http://sh.xdf.cn/zhongxue/201707/835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