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校园安全,从而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位《道德与法治》课老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切实抓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上“活”《道德与法治》课。至于该如何上“活”《道德与法治》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文插图
《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它每课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对教材文字进行直观,形象的补充说明。因此,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既要让学生弄清楚图意,更要让他们用流利的语言把图意表达出来。如: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一课,是由《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这四课组成,以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核心。本单元的第一课《我们爱整洁》主题是养成整洁的好习惯,教学中,对于文中的插图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本课插图上画的都是跟什么内容有关的插图呀?(跟整洁,文明有关)2.互相看看,今天我们整洁了吗?(整洁就是规整而洁净)3.你见过哪些不整洁的样子?(这些做法不好)4.保持整洁有什么办法吗?(整洁的关键是要学会保持)5.图中三位小朋友的表现是爱整洁吗?(劳动时不怕脏,不怕累,运动时积极参与锻炼身体,结束后能及时清理,这样才是真正的爱整洁。)这一系列的看插图提问引发思考,使学生能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步理解图文内容,明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养成爱整洁,保持整洁的好习惯。
二、灵活使用多媒体
要使《道德与法治》课在课堂中讲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还必须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感情上叩击学生的心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道德与法治》课上得如同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如: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第四单元“美丽的文字,民族瑰宝”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汉字蕴含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传统观念。教学难点是:汉字的发展历史,汉字的影响力。这课的教法,除了讲解法,情景法,体验法之外,多媒体教学显得非常有必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播放:人民币的民族常识,到仓颉造字,到汉字的演变,到汉字书法的欣赏,多媒体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学课文,提取非常重要的信息,开展交流学习。由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多渠道地接受信息,使学生视听结合,声临其境濡染了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另外,也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尤其是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到:因为汉字的简洁精炼,所以在联合国的文本中,中文汉字版的文件为什么是最薄的。汉字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象征。这一系列的多媒体展示教学,学生实实在在的由此而产生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的骄傲和自豪感。多媒体手段在《道德与法治》课课堂灵活高效运用的例子应该是枚不胜举。
三、适时编演情景短剧
要想切实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还要充分挖掘道法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和艺术魅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情景短剧的表演功能,重视学生的参与能力,将课文内容由“死”的形式变成“活”的形式,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将教学层层推进,从而深化主题,让学生乐学,爱学,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懂得道理。
四、有机结合“学习活动”
以上仅是我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效率,上“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还要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基本功,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给教学赋予感染力,启发性,同时更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只有这样,《道德与法治》课就能取得高效率,获得最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