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俗话说:“欲成才,先成人”。古代教育中的教师就已经意识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只有在道德思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得以更好地发展。社会发展到现在,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停留在道德层面,更要加强对学生法治层面的教育。而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开始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时期,从这个时候开始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教学,通过智慧校园、网站及线上课等形式,加深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总结在这方面的经验与不足,让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
一、融入先进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与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缩短,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以后培养大量高素质、品德优良的人才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走进网络时代》这一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网络带给生活的变化,一定要注意网络安全,遵守网络使用规则,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网络的利与弊,不能深陷于游戏世界里。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将网络用在正确事情上,不文明使用网络及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后果是什么。运用网络世界给学生演示哪些内容是学生可以利用起来的,哪些内容学生应该自动过滤,如何做到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理念的了解与普及,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上去,使新时代教学教育模式得到真正的改革,为一些教师提供新的思考。
二、基于生活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内容变得多样化、形象化,加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引导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三、借助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发展成熟,教师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思想,且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来就十分枯燥乏味,可能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更加不愿意学习的思想,甚至产生一种厌恶的思想。教师这个时候应该让学生把更多的实践工作融入进课堂教学活动中,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课堂变得更加轻松,从而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将到的与法制可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首把抓手,给未来的年轻教师提供更多借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垃圾分类的意义以及做到变废为宝的再利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将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好的意义及增强环境保护的意义何在。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生活中的一些不用的东西制作成生活中能用到的东西。学生还可以请教父母和同学,加深家庭关系与同学关系。因此,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加强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和家长及同学之间加深交流。
总之,在新时代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进行深度融合,让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应用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该加强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理念,以生活为基础找准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重点,并通过实践活动加强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