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管理和运营带动律师事务所的长远发展?iCourt

2024-11-2206:02:13发布浏览29次信息编号:181580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如何通过管理和运营带动律师事务所的长远发展?|iCourt

编者注

“律师事务所管理和法律运作与时俱进,进步永无止境。同行之间可以用成功的经验互相学习;可以用实践的教训不断警醒自己。”

司法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执业律师超过47.3万人,较2018年增长11.8%。全国律师事务所超过3.2万家,其中合伙所约占60%,30人以下的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约占90%。90后律师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的占比已达17%,近20%。

大量数据表明,我国法律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积极顺应市场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律师事务所作为律师执业机构,也在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改革和创新,完成行业和市场的潮流。趋势的接近和顺应,通过不断的自我整合,有望实现更大的管理动力和组织生产力。

具体来说,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单一化向多方位一体化转变;运营思路由注重专业化、行业化、专业化发展转向平台资源整合、跨界联动、联动;治理方式从基于行政服务转变为渠道孵化、机构运作;组织形式从自然、内生转变为引入专职管理支持;非律师运营人员也越来越多地走上行业舞台……肯定管理的价值,走向管理要求效率已成为行业共识。

应该还是必须?顺其自然还是主动选择?事实上,没有单一的正确答案。我们不妨从行业观察者的角度出发,用运营思维审视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和组织形态,以产生更多有用的启发和思考。

1、如何评价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经营管理能力?

面对这个问题,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尽快进入律师事务所管理和组织形态的讨论。

笔者认为,评价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经营管理能力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即成本控制、可持续增长和资源整合。

1、成本控制

我经常听到很多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开玩笑说,他们为律师事务所设定的目标是“生存”。这些话虽然是谦虚的话,但也是真心话。今天我们谈律师事务所的经营管理,一定要以“生存”为基础。

因此,律师事务所在任何发展阶段都需要谨慎控制成本。人生起始七物,柴、米、油、盐、酱、醋、茶。律师事务所的经营也是人间烟火的一生。人、物、物、产、供、销,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良好的预算和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就引出了第一个辩证关系。成本控制是否意味着节约、节约、节约?不!从财务和机构运作的角度来看,在发展与控制之间、增收与节支之间、预算与利润之间、公共积累与个人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符合律所的目标。战略超前是大多数人心理上可以接受的,有利于律师事务所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成本控制。

2、持续增长

如果说成本控制是基础,那么增长就是硬目标、硬道理。在整个法律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律师事务所能够实现持续增长令人欣慰,更重要的是看到增长背后的动力。我们可以从趋势、叠加、内生、通道四个维度来分析增长的原因。

客观理性地分析和看待成长,不仅有助于制定和调整律师事务所战略,也为律师事务所改进和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找到了起点和突破口。

3、资源整合

评价律师事务所经营管理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资源整合和运用的程度。

律师都是知识渊博、专业的人士,自带制作工具。不同律所对于律师的意义在于能否从平台提供更多的资源、机会和服务,增加平台的粘性。如果律师事务所没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律师与律师之间、律师与平台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补性,那么30人的律师事务所和300人的律师事务所有什么区别?

因此,无论是大型律师事务所还是小型律师事务所,大型律师事务所还是精品律师事务所,综合性律师事务所还是专业律师事务所,是否有可能通过整合整个律师事务所的资源运营管理行动,积极推进共享,从而增加和释放机构自身能力。,是一家具有运作能力的律师事务所。

对此,我们甚至可以预见,未来律师事务所管理以专业整合和内部整合为基础,将打破律师事务所乃至法律服务行业的壁垒,实现跨界整合。

搭建行业、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打通客户、资源、服务之间的渠道,通过律师与非律师的专业能力,打造运营+与管理+的融合效应。

二、律师事务所管理的发展阶段和组织形式

从运作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律师事务所管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相应的或自然的或主动的组织模式。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其内涵和一般演变过程可以用“行政——运行——治理——管理”四个关键词来表征。

1.四个发展阶段

具体来说: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辩证关系。上述四个阶段和重点只是相对的,并不是分开和独立的。相反,它们是相容的,彼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例如:在纯粹的公司化、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或团队中,需求可能更倾向于渠道运营和机构运营;而在合伙制或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中,对综合性平台服务和结构性治理的需求更为迫切。。

2、四种组织形式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也是律师事务所不断加强专业化管理的过程。从专职运营管理的程度和作用来看,服务的广度不断拓宽,服务的深度不断加强,服务的专业性也在不断提高。完善并不断从内向向外向、开放转变。

如图所示,大致可以看到四种形式:

当然,无论哪一种好坏,都没有优劣之分。同时,也不能孤立地理解它。还需要基于对律师事务所战略、市场环境、行业趋势和价值观的深入分析和把握,并辅以连贯、渐进的执行。

正如我们非常赞同和倡导“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动态适合才是王道”。作为律师事务所运营管理者,时刻不仅要观察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阶段,而且不仅仅要思考适合律师事务所的模式,这是非常有用的。必要的。

三、律师+非律师组合的优势分析

笔者认为,这是正常、自然的市场选择,也符合行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我们常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于律师事务所来说,管理专业化与业务专业化同样重要。优秀的律师不一定是优秀的管理者,法律思维和经营思维不能取代律师事务所作为机构应具备的管理思维和经营思维。

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非律师人才进入律师事务所,不仅缓解了律师兼顾业务和管理的压力,也使律师事务所打破传统单一管理模式,构建完整的律师事务所运作模式。管理制度无疑是更加开放、积极有益的补充。

这就引出了第三套辩证关系,即“律师+非律师”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全面的、立体的、互动的管理思维。具体来说,可以看到七个对比度级别:

经营思维与管理思维、法律思维与经营思维、局部思维与全局思维、个体(利己)思维与共享(利他)思维、独立思维与联动思维、当前思维与长远思维、战术思维与战略思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比较并不是一种对立或排他的关系,也不是律师与非律师之间自然而然地界定彼此思维模式的方式。多种思维完全有可能共存于一种思维中。

此次挂牌旨在强化立体构建意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作者将“非律师”与“律师”理想的合作关系设定为两个层次、十六个字。

一是相互欣赏、共同成就。客观地说,非律师在大多数律师事务所中都扮演着辅助和从属的角色。因此,他们能够与律师形成真诚理解、相互尊重、互助的状态,这对于非律师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非常重要。

上升到更高的水平意味着相互信任、合作共赢。信任基于能力和价值认可。当非律师不断通过工作为律师事务所创造价值时,他们与律师之间的信任也会相应不断升级,协助与合作的性质也将演变为协作与合作的性质。最终实现双赢。

四、需要提醒的几个认知误区

以上从律师事务所经营管理的能力指标、发展阶段、组织形式以及“律师+非律师”组合的趋势和优势等角度简要论述了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我们发现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我们难免会陷入一些认知误区,对此我们简单说一下。

1.合伙人管理≠管理合伙人

就其作用而言,两者不能等同。众所周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基本上都是具有良好业务能力、专业成就、市场开拓能力、达到一定创收目标的律师。

这些因素在合伙人的能力评价体系中占据着巨大的比重,也是最受重视的。相对而言,合作伙伴的合伙和管理能力往往被忽视。

因此,成为合伙人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就是律师事务所的经理。即使合伙人参与管理,也未必能够充分发挥管理合伙人的作用。作为合伙人的身份与律师事务所经理应具备的效率之间不能存在简单的等式。

2.专业化≠专业化

在专业化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的同时,律所却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只有专门从事运营管理的人才才能实现专业化管理。

事实并非如此。律师事务所管理是世纪难题,即使在今天也很难找到可以复制和应用的模式。那么,是否意味着管理专业化就无法实现呢?我想,当然。

宏观上讲是管理思维的专业化,微观上讲是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化,用专业思维指导专业行为,可以提高任何形式的律师事务所管理的专业化程度。

3、职业经理人≠适合所有律所

市场化职业经理人对管理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确实是律师事务所迫切需要的。然而,它们也有缺点。他们不是在这里出生和长大的,因此对法律职业和律师职业缺乏长期、深入的了解。他们可能暂时或永久无法适应律师事务所的环境。

笔者建议,律所在聘用职业经理人时,一定要顺应其需求,不要盲目跟风。应因职设岗、因聘用人。

4.非律师≠助理

毫无疑问,律师是律师事务所的主角。但从效力和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非律师不一定是助理。

如今,非律师有很多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在行政服务和运营管理方面。会计师、税务师、建筑工程师等专业人士逐渐进入律师事务所,甚至可以成为合伙人。

非律师在法律实践和律师事务所发展中发挥着日益多元化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5.坚守策略初衷≠忽视市场规律

讨论运营管理最终不能回避律师事务所的战略。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实施都植根于战略,又服务于战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

管理的有效性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战略,并能够检验和证明战略的正确性。

因此,一方面要注意不要偏离战略方向;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策略。坚守初心并不意味着策略不能调整。

相反,不忘初心,主动根据市场规律校准策略才更有价值。

结论

律师事务所管理和法律运作与时俱进,进步永无止境。成功的经验可以互相学习;可以用实践教训来不断警醒自己。

问他怎么知道这些?只有思考、只有学习、只有求新,就像活水之源一样,滋养着法律服务行业蓬勃的春绿。

THE END
1.万盛经开区内陆无水港(麒麟片区)管道天然气供应特许经营项目实施为了加强管道天然气管理,规范管道天然气特许经营活动,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维护管道天然气用户和天然气经营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管道天然气事业文明诚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重庆市天然气管理条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重庆市管道天然气特许经营管http://ws.cq.gov.cn/bm/jxj/zwgk_70287/gsgg/202401/t20240105_12793298.html
2.律师承办企业法律顾问业务操作指引王登豹本指引的适用范围,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授权范围之内以及未禁止范围之内,以企业法律顾问形式向企业提供的各类法律服务。其中包括: 1.4.1为组织形式属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企业提供的企业法律顾问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其从设立、经营管理期间到终止时的所有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设立、经营、变更、上市、https://lawyers.66law.cn/s241458a1a434c_i864475.aspx
3.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打造营商环境“三优模式”秦汉新城14.优化公共法律服务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云上课堂”、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专窗,打造“互联网+综合法律服务”模式。 为区内企业提供无偿法律基础打包制服务,建立点对点“一站式”服务。 15.强化要素保障,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土地出让前做到“七通一平”(道路通、给水通、电力通、排水通、热力通https://www.ishaanxi.com/c/2022/1001/2596306.shtml
4.电子商务新模式论文(通用9篇)自营物流也是企业常用的物流模式,企业自身拥有运输、仓储、配送能力,许多大型电商企业为物流不受制于人,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而自建物流体系。这种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成本投入组建专业物流设施系统。 物流全外包是电商企业将非核心优势的物流业务全部交给物流公司,这类模式对物流企业的技术能力、服务水平、操作https://mip.wenshubang.com/dianzishangwubiyelunwen/337515.html
5.新通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公司发放分红时,应当综合考虑所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自身经营模式、 盈利水平以及是否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等因素,区分下列情形,并按照公司章程 规定的程序,提出差异化的现金分红政策: (1)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 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 80%; (2)公司发展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050500001040_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