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线丨保护网络时代人格权

最高检发布五起人格权刑事保护指导性案例

侵犯2亿条公民信息揭开涉案公司真面目

在近期审结的一起涉及侵犯2亿多条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例中,办案人员通过细致工作揭开了一家名为巧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真面目。那么这家公司究竟是怎么将非法窃取贩卖数据的勾当隐藏在它们貌似合法经营的外壳之下的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许丹:它是一家数据公司,它把这些数据生产要素变现,通过这个来赚钱。

个人数据怎么在这样的公司手里成了变现工具?这是巧达公司推出的一种名为“保险关系多”的产品,它的销售目标是保险经纪人。公司宣称产品里的个人信息数据可以让他们更加精准地推销。这是销售秘诀还是另有蹊跷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李涛:他们宣称,保险公司的员工,你只要购买账号权限之后,他们公司的服务器的后台会通过自己的数据库去对比你的通讯录,然后生成一个综合的分析的意见,可以帮你分析出你手机通讯录这些人大概的人际关系,然后他的收入背景,你结合这些信息之后,就可能更精准地去推销你的保险。

那么,为什么仅凭业务员的通讯录,巧达公司就能让他们找到目标客户呢?办案人员侦查发现,原来秘密在于巧达公司还有一套所谓自行研发的大数据平台,与手机号匹配后,能提供个人信息。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许丹:我们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排重,认为这2.1亿条大概涉及的公民是有4600万人。

起底巧达公司利用技术手段窃取简历数据

案件东窗事发时,巧达公司尚未来得及大量变现。2020年1月,巧达公司,以及法定代表人、首席技术官、技术副总裁等多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依法提起公诉。之后,检察机关又对公司“保险关系多”产品负责人、数据采集负责人等同案犯罪嫌疑人追加起诉。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呢?

检察机关指控,巧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于2015年至2019年间,利用技术手段非法获取多个招聘平台上存储的公民个人简历信息。公司由被告人王某一手创办,成员包括首席技术官沈某、技术副总裁林某、数据采集部负责人欧某等。

检察机关指控,王某不断招聘技术人员,持续窃取简历数据。巧达公司将非法获取的简历信息用于自行开发的“数字英才保险关系多”等产品,对外销售牟利。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许丹:这个案件公安机关打击得还是比较及时的,所以说巧达公司所谓的变现的这些产品,都还处于试运行或者是研发的过程中。

2021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一审宣判,判处被告单位巧达公司罚金人民币4000万元,19名被告人均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中,主犯王某获刑七年,并处罚金1000万元。欧某获刑五年,并处罚金110万元。

此案一审宣判后,王某等12名被告人不服,提起上诉。2021年12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维持原判。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陈禹橦:这个案子是经历了二审,二审法院是裁定维持原判,那么也充分说明了一审判决对于被告人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的法律评价是准确的,也体现了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一个严厉打击的司法保护态势。

承办过多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检察官介绍,近年来,此类犯罪手法翻新,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通过立法等方式不断加强。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许丹: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其实是大量的电信诈骗泛滥的一个源头之一。因为犯罪分子掌握了被骗人就是被害人的公民个人信息,所以说他们可以实施精准的诈骗,就上来我就说出你的姓名地址或者你基本情况,很容易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陈禹橦:实际上我们知道,2021年1月开始正式施行的民法典里面,是把公民个人信息放到人格权这一编里,人格权里包括了隐私权和公民个人信息,体现了在民法领域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一个保护。那么作为刑事领域对公民个人信息提供的刑事司法保护,其实早于民法典就已经开展,体现了在刑事领域在立法上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一个保护。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法律法规的出台,旨在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进行全方位保护。

那么,为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如此重要?在法学专家看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经常呈现一种大规模微型侵权的特征,它有可能对不特定的某个人,乃至社会产生威胁。

主题锁定人格权指导性案例有哪些意义

非法买卖业主信息、在酒店偷拍视频、在网上散布他人不雅照、在网上造谣诽谤和侵害英烈名誉荣誉,这些网络时代侵害人格权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这对指导办案有什么作用呢?

本次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五起指导性案例中,前三个案例体现了对名誉、荣誉的保护,包括仇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郎某、何某诽谤案,岳某侮辱案;第四个案例钱某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体现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第五个案例柯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体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这五个案例充分表明司法机关对人格权的刑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了,有了更高的追求、更高的需求,对自身的人格、尊严、荣誉、名誉、个人信息、个人隐私都格外地更加重视。而互联网时代有一些乱象,对人格、荣誉出现一些肆意侵犯的行为,所以人人安全感就受到影响。我们指导性案例锁定主题就是人格权。

非法买卖业主房源信息获利150余万元

这是发生在上海的一起案例。2016年1月起,柯某开发了一个名为“房利帮”的网站和同名手机应用程序,以对外售卖上海市二手房租售房源信息为主营业务。运营期间,柯某有偿获取了大量业主房源信息,并以会员套餐形式提供给网站会员付费查询使用。

自2016年1月至案发,柯某通过运营“房利帮”网站共非法获取业主房源信息30余万条,以会员套餐方式出售获利达人民币150余万元。

2019年底,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柯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一百六十万元。

检察机关认为,除了被害人因信息泄露被频繁滋扰,更有大量信息进入黑灰产业链,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严重威胁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危及国家信息安全。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我们国家最近这些年以来,一直通过立法司法等等各种方式,强调要保护对于这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违法的要追究行政责任,严重的犯罪的就是要追究刑事责任。

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最高检对案件督办指导

谷女士:到那个驿站去取一个快递,嗯,然后就是非常日常的一个动作。

一个月后,谷女士收到了一位外地朋友发来的信息,这才知道自己不仅被人偷拍了,还莫名其妙成了所谓出轨事件的女主角。

网上大肆传播的,除了这段9秒的视频,还有大段暧昧的聊天记录,当事人谷女士被描述为已婚生子、条件优越的女业主,出轨了快递员。而事实上,这都是子虚乌有的。

谷女士:刚发生的那一个月我挺害怕出门的,白天我是很抗拒出去的,但是即便我那么晚的在小区里遛弯,还是听到有人在议论:“被偷拍的是她吗?好像是吧。”就这一句话它完全没有恶意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没有恶意的声音在你身处那样的环境中,它就是会伤害你。

谣言被不断转发,在互联网持续发酵。谷女士的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为此丢了工作,接下来找新工作时不断因此被拒,谷女士患上了抑郁症。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传统的侮辱诽谤,绝大多数都是属于轻微的犯罪,侵害的更主要的是被害人的荣誉、名誉、人格,但是通过互联网发布之后广泛传播,它实际上对我们整个的社会的公共秩序、公序良俗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它已经是不再仅仅侵害被害人的人格荣誉,而是对整个的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国家就得管了,公权力就得介入了。

2021年4月,法院以诽谤罪判处郎某、何某二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曾在舆论旋涡中起伏的谷女士,如今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诽谤,虽是小案,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此案传达出一个信号: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从事网络行为应心有所敬、行有所畏。这一案件的办理,激活了刑法中诽谤罪自诉转公诉条款,表明了网络时代公权力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体现了社会法治进步、司法理念变革的引领。

本案指导意义:本案被侵害对象系随意选取,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被侵害对象。由自诉人收集证据并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难度很大。检察机关推动案件由自诉转为公诉程序办理。

诋毁英雄烈士名誉依法查处追究!

仇某(网名“辣笔小球”)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

本案指导意义:本案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后检察机关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批准逮捕的第一案,充分发挥教育警示作用,昭示英雄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这个仇某他也是一个网络“大V”(博主),肆意地去诋毁我们的英雄烈士、英雄事迹。对我们的广大的社会公众人民群众来讲是一个伤害,也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一些危害。这一类案件司法机关应该有一个鲜明的态度,就是要依法查处追究。

岳某侮辱案

本案指导意义:岳某利用信息网络散布被害人的裸体视频、照片及带有侮辱性的文字,导致出现被害人自杀等后果,应当按照公诉程序以侮辱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钱某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

钱某于2017年从网络上购买了多个偷拍设备,分别安装在多家酒店客房内,先后对51对入住旅客进行偷拍,并通过非法网站、即时通信软件发布贩卖信息。2019年,钱某因犯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本案指导意义:严惩网络背景下偷拍、偷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隐私权。

综合来看,这五个指导性案例都不是孤立个案,都是一类不良社会现象在刑事案件上的折射。法学专家认为,案例的发布,不仅有利于推动检察机关依法办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也可以让普通大众了解、遵守法律,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共守社会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丁晓东:谣言的这种治理和这种互联网的良好生态的维护,它其实有赖于或者是说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在当中能够非常慎重,或者是说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传播信息。

THE END
1.《法治在线》20241209正在播放《法治在线》 20241209 《法治在线》 20241209 00:22:43 本期内容 [法治在线]科学探案 洞若观火 00:21:49《法治在线》 20241209来源: 央视网 2024-12-09 13:51 内容简介 热播榜 更多> TOP 1 盘点2024大国重器惊艳时刻 经济半小时 TOP 2 2024退伍季 余晖映边关 军事纪实 TOP 3 消费者“被https://tv.cctv.cn/2024/12/09/VIDE0pRzr6P2auPMhDMU27Gq241209.shtml
2.《法治在线》20241213《法治在线》 20241213来源: 央视网 2024-12-13 13:14 内容简介 热播榜 更多> TOP 1 南水北调为人们带来了什么? 国家记忆 TOP 2 定调2025 中国经济该怎么干? 新闻1+1 TOP 3 这个小镇用玫瑰加糖来调味 农耕探文明 4一篇讲透 痛风患者能喝什么? 5银发族时尚运动原来这么潮! 62024高光时刻 科技创新https://tv.cctv.com/2024/12/13/VIDERGYly2AvUst9TNCVFXP8241213.shtml
3.典型案例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典型案例2023-11-08 百年药企重生记2023-11-06 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2023-09-25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图形用户界面?2023-09-25 让“良田”回归“粮田”2023-09-19 职场失信不立,付出代价不菲2023-08-22 中民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睿通(广州)海运有限公司等船舶融资..2023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index/id/MzAwNDAwMjAwMSACAAA.shtml
4.今日说法案例范文案例教学法也叫范例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基本法律知识、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探讨,以达到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以及锻炼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公民,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了解我国有https://www.hfabiao.com/haowen/24529.html&wd=&eqid=bf31e6f600071d6a0000000364658518
5.天津大学︱环境产业领军班简介:中央电视台十大主持人之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经济法硕士。近两年,经蓓偶尔会走出直播间,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对演讲的经验,打造出演讲训练课程,帮助学员迅速提升演讲能力,深受学员欢迎。 智库资料 领军班顾问团 https://www.meipian.cn/28h88c0c
6.法治在线最新一期,法治前沿资讯,最新一期亮点纷呈。本期《法治在线》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的法治前沿资讯。以下为部分亮点内容: 1. 法治政策解读 本期杂志对近期国家出台的法治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民法典》的实施、《网络安全法》的修订等。专家们从法律实务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这些政策对法治建设的影响。 2. 法治实践案例 本期杂志精选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法https://m.qingyainfo.cn/post/9611.html
7.田连元:评书说案法治在线真实案例田连元田连元田连元:评书说案|法治在线真实案例 评分: 原著:田连元 主播:田连元 类型:公案评书 章节:7 大小: 时长:10116 最后更新:2021-01-05 12万播放 书籍章节 更新时间:2021-01-051第1集_婚姻档案 更新时间:2021-01-052第2集_名画迷踪 更新时间:2021-01-053第3集_电波骗局https://www.lrts.me/book/77841495
8.法治在线专栏案例八:某软件公司诉某省教育厅侵犯公平竞争权案 2021-09-22 案例七:某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文件仅对某公司实行通行费优惠政策 2021-09-18 案例六:某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仅对购买本区企业生产的首台套设备进行补助 2021-09-18 案例五:广东省纠正中山市住房 和城乡建设局行政性垄断行 https://www.fxtp.gov.cn/channel/list/17732.html
9.案例法治在线盐城腾飞网络制作周期:2周 点击次数:5728 Click 售后咨询热线http://www.yctfwl.com/case_show.asp?id=364&cid=61
10.2008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周末探案》开头+结尾及宣传片短案例简介:央视网 基本信息 创作者 案例详情 基本信息 广告品牌:央视 发布日期:2020-06 行业领域:生活服务,电视传媒,商务服务,影音娱乐 媒体类别:短视频,宣传片 广告语言:汉语 媒介平台:bilibili 综合评分 0 暂无评分 创意 0 文案 0 视觉 0 创作者 案例详情 https://www.adguider.com/case?id=047d83429c6440b9a8de17da266386a7
11.兰山法院公布2起典型案例法治在线《山东新农村》杂志社兰山法院公布2起典型案例来源:本站 日期:2024-12-04 浏览:118次 点赞 7 兰山法院公布2起典型案例 12月3日,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兰山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工作开展情况,公布了2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续某与史某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 【基本案情】 2022年3月3日,经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http://m.sdxnc.net/?fazhizaixian/8714.html
12.最高检跟踪发布5起涉疫犯罪典型案例法治在线苗生明表示,在当前严峻的防控疫情形势下,依然还有极少数人明知政府从严防治的要求,无视疫情传播严重形势,继续以侥幸心理甚至无视法治,我行我素,违反限制流动、居家隔离、如实报告等防控措施,造成疫情传播严重后果或者传播严重风险,对疫情防控秩序造成破坏。在此期间,对妨害疫情防控秩序的典型案例进行跟踪回顾,是希望广大人http://m.zgcxtc.cn/news/229096.html
13.法治在线“康姿百德骗人的”事件详解.docx法治在线:“康姿百德骗人的”事件详解案例来源:中国青年报附:中国青年报对“康姿百德产品假冒伪劣”事件的详细报道标题:中青报:网上发帖诋毁商誉首遭刑事追诉下文部分内容节选自中国青年报:“康姿百德骗人的”事件于2010年8月3日落下帷幕,真正实现了还康姿百德以清白,让违法乱纪者受到应有惩罚的目的。经过严格的取证和https://www.taodocs.com/p-93868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