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真正地活着,都应该有灵魂,有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毅,律师这个行业也不例外,也是有这样的一些人……
常读些所谓“无用的书”,那些哲学、宗教、人文方面的书籍,未必能改变你的外在命运,但能改变你的内心世界,使你拥有智慧、信仰、丰富的心灵生活,拥有一个强健的灵魂,因此也就改变了你与外在命运的关系,从而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无用的书”,往往都是通过把具象事物高度抽象化,以形成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这种对世界抽象化的认知,可以成为人的文化基因,并深入到人的灵魂骨髄之中。
一个人一眼能够望到底,不是因为他肤浅,不够深刻,而是因为他太纯净。这样的纯净,让人敬仰。有的人云山雾罩,很有深度,其实,这种深度,并不是灵魂的深度,而是城府太深。这种复杂与深度,是险恶人性的交错。
许多法科生不读哲学,不读历史,不读文学,不知道审美,所学仅限于法学一隅,触及不到法学的灵魂,最后成长为“三条”——知识仅是法条;思维就如线条;意志软如面条。没有基本的人文修养、美学修养,对公平与正义缺乏基本的感知能力与判断能力,用眼花缭乱的法律技巧为自己内心的麻木甚至邪恶辩护!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游移,灵魂不可完全倾注于自身,或者过分焦躁不安,生活中不可始终忙碌不止。
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选择做起了刑事辩护?说实话,我至今都没搞清楚为何进入了刑辩律师队伍,也许是听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男人,应具备血性与理智相融合的优秀品德。男人的品德是灵魂的体现,理智,沉稳冷静,是一个男人应有的品质。——风骨,是男人的灵魂。
律师是一个行动、思想、灵魂都在路上的职业,你只要稍微站一站、停一停就会被落下。——要把自己当成勤奋的律师新人,才能保持生机盎然。
顺便给所有的法律人奉上一句:万物皆空,因果不空。法律人应有自己的灵魂品格!为求办案业绩或因为自身胆怯——明知是错案却“将错就错”不去纠正,甚至还试图帮助掩盖,不仅对不住给的俸禄,而且也为自己种下“恶因”。
在法律专家研讨会上发言
刻苦勤奋努力拼搏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作为成功者,其人生经历必定是坚忍不拔、意志坚定,既然选择了目标,就要竭力而为,一定实现。刘志民就是这样的人,性格上追求完美,做事认真、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
世界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刘志民律师
社会职务
厚积薄发捍卫公平
执业以来,刘志民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办案技巧,司法实践经验丰富,办理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案件,典型且具有代表性。
刘志民认为,律师出庭辩护,凭的是静如壁虎、动如鳄鱼的智慧精神和语言艺术。——律师是体现个人能力和价值的职业,没有能力和专业本领,你走到任何地方收获的可能都是冷板凳甚至是白眼。
“法,不能够让不法!”——律师的背后没有公权力作掩护,惟有专业、自律、勇气能够与不法者“扳手腕”!律师不是学了法律的人都能做的——专业不精、品行不端、敷衍了事,好大喜功,生涯开始就是结束。律师能办“细碎”的案件(虽然有不少细碎的案件法律关系非常复杂),但并不当然代表能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这一点如同医生看病。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考验的不仅仅是律师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考验律师的心智。规范、活力、进取、超越——专业和操守,是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的两只“风火轮”,并成为律师事务所竞争力之源。
所获荣誉
2022年被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评为"影响中国2022年度法制新闻人物”
2021年被全国诚信单位光荣榜活动组委会评为"诚信优秀律师"。
2021年一2017年被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律协委员会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华诞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优秀专业律师;
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优秀专业律师;
2018年评选获得北京市朝阳律协(2015_2018)年度律师“行业贡献奖”;
2017年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2016年经评选获得法制晚报《法律大讲堂》魅力律师奖;
接受中央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改判无罪的张志超强奸王广超包庇案件
近年部分经典案例
1,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2020年改判无罪的张志超强奸、王广超包庇案辩护律师;2020年5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张志超王广超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同时被提及。
5,2018年代理内蒙古某公司申请抗诉案,被中央电视台选为充分发挥检察院抗诉职能的典型案例并由CCTV法治在线编辑成专题节目,2022年1月13日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判决纠正了错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还参与承办过云南、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湖南、河北、海南、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一些有影响的案件以及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诉和抗诉的案件。
主要著作
2021年《仲裁大咖谈商事仲裁规则适用》由中国法律出版社出版(执行主编);
2020年《企业合规实战案例解析》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主编);
2019《说上就上》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主编);
2018年《说成就成》由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主编);
2018年《网络安全合规指引》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副主编);
2018《仲裁裁决被撤案例精析》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执行主编);
2018年《说过就过》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
2017年《说赢就赢》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主编);
2017年《说过就过》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主编);
2017年《掘金之旅》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副主编);
2016年《保卫资本》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副主编);
2016年文学专著《心灵漫步》由中国九州出版社出版,该书誉为“中国律师界首部心灵哲学散文集”(主编);
2023年6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心灵感悟》被媒体誉为中国律师界首部心灵哲学散文诗集”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演讲
谈起选择律师的初衷,刘志民自认为性格上、知识结构上、行为操守上比较适合做律师,特别是刑辩律师那种在法庭上的酣畅淋漓。“刑辩律师的三大支点:专业、自律、敬业,我本人认为都具备。”刘志民自信地表示:“作为律师,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行动并执着,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仅仅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近年来,律师职业化成了一个很火的成语,什么是律师职业化?刘志民认为,不需监督、鼓励、提醒,随时找到自己的定位,随时进入角色,瞬间进入状态,玩时潇洒倜傥,做事认真负责,无需他人安慰、外界帮助即能自我消解不良情绪。不因压力而乱了方寸;不因挑战而丢了信心;不因利益而弃守原则。
参加刑事案件审理法庭辩护席上
自执业以来,刘志民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高的法律专业水平赢得了很多荣誉,如入选新中国70华诞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优秀专业律师,受聘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行政财务部法律顾问,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责任基地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法硕学院兼职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虚假诉讼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导师,国家关系学院研究生院实践导师,国家司法创新研究中心实务导师,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实务导师,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等。这些荣誉本是实至名归,但刘志民却丝毫不受其影响,面对殊荣,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他看来,荣誉只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点肯定,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恰恰是开始努力的起点。
谈到人才培养话题,刘志民目光炯炯,他希望这份看似枯燥乏味却又值得细细品味的律师职业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希望年轻律师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苦练内功,在实战中成长,热爱律师这一行业,中国律师可以大有作为。同时,刘志民鼓励他们在律师这条铺满荆棘却充满正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参与编写了10多部法律著作,在国内出版社出版发行。刘志民把自己近年来的心灵哲学散文汇集成书,2016年由中国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刘志民的文学专著《心灵漫步》渗透着岁月的印迹,也展现出法律人心系家国的情怀,该书也被媒体誉为“中国律师界首部心灵哲学散文集”。2021年他的散文诗被数名国内著名朗诵艺术家(例如中国老艺术家殷之光老师、青年杰出艺术家隋源老师等等),倾情诵读并制成光碟,筹备出版中。励志歌曲《前浪后浪》的歌词系刘志民原创,经知名歌手阿熏谱曲并演唱,单曲发行。2023年散文诗集《心灵感悟》中英文版即将在人民日报社出版。他以一种家国情怀的格局,展示了当代中国律师的良好形象,传播着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个个普通人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
专业价值成就精彩
律师是奋战在法律前沿的战士,这种角色定位使得律师只能在现成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执业,那么,框架肯定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这一点,刘志民认为,律师,至少要做到两件事:一是专业,二是品行。专业决定了你在行业中的存在;品行决定了你在行业中的气场。如果你想更出色,再做到——坚持。律师的独立判断力非常重要。人云亦云,轻易就能被人说服而放弃坚守,这样的律师很难维护好当事人的权益。提高自己,远比迎合别人有用得多。
律师这个特殊的行业,其实也有商业的一些属性,但更多地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中包含了许多人的人生,所以有时感觉到责任重大。
律师要千方百计去维护律师个人正派形象,做一名专业、敬业的律师。律师除了收取律师费以外,工作中最好不要接受当事人的吃请或费用报销。如果有可能,办案过程中发生的琐碎费用也尽量自己买单。长此以往,不仅使律师在客户面前树立了正派形象,而且让自己身价百倍。
律师是实现个人价值、彰显个人能力的职业,是以“案例为王”的职业。如果年轻律师的心思不在提高办案水平上,而是整天想着如何靠忽悠客户来“买拐”,这实际上离诈骗就是一步之遥——轻者让自己在行业内流离失所,重者会有牢狱之灾。
在刘志民这样的资深律师心中,律师尤其是在法治中国建设的环境下是一份怎样的职业呢?他说,在现行司法体系下,律师是“私权利”代表,并与“公权力”进博弈——律师,永远是司法公正天平的另一端。对自己来说,赋予自已人生价值,就是不断追求司法公平公正、社会文明进步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律师,最能实现我法律人学习法律时最初的梦想,并彰显个人能力和个体价值,而这种个体价值能与社会价值一致,以推动社会文明和法治进步。”刘志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刘志民始终坚守“良心、理性、公平、正义”价值取向,历经多年的努力终于结出丰硕的成果。“身处槛内受风雨,境在世外看桃花。”面对依法治国的时代使命,虽然前面有可能是刀山,也有可能是火海,但律师作为
“刀尖与火海上的舞者”,他矢志不移!
后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刘志民律师始终坚守初心——做人民的好律师,人民律师为人民。他不求功名,不求利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求心安,只求心态平和、恬然自得;只求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或许只有经历了无悔的奋斗后才能体悟。刘志民律师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而律师的责任在于“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要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是啊!无奋斗,不人生。唯有奋斗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正是一代代中国律师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最后,笔者由衷地祝愿刘志民律师和他的同仁在未来的岁月里,能继续秉持她们的誓言和执业理念——“人民律师为人民”,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谱写她们的绚丽华章;为中国的法治之路继续尽他们的绵薄之力;脚踏实地、努力奋进,勇敢地实现法律人更大的人生价值。
退伍不褪色法徽映初心
以练促防闻“汛”而动淬炼水上救援“尖刀”
三门峡市湖滨区医院王彬:列车急救三人仁心书写大爱
扬士气打基础体能训练如火如荼
麦富迪量超多鸡肉干,狗狗零食我可真是选对了
发扬革命精神,追忆峥嵘岁月——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赴陕北与党同心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