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保险法制的发展及启示观点·实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保险法制经历了深刻变革与快速发展。尤其是1993年的“市场经济入宪”和2001年中国的“入世”,基于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与对内发展的双重需要,保险法制得以迅速完善,保险业也逐步成为中国整体发展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保险业的资产规模已突破18万亿元,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的风险保障额高达6897万亿元。同期,中国保险法制的发展也渐趋体系化、丰富化、成熟化。

新中国保险法制的发展历程

基于历史节点,中国保险法制70年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初创及中断时期(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旧法废止,新法待立。这一时期的保险立法以服务于国家计划经济、避免国民经济建设遭遇重大风险冲击为首要目标,并主要体现为当时的政务院(财政部)1951年颁布实施的几个规范性文件和强制保险条例。如《关于实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合作社财产强制保险及旅客强制保险的规定》《铁路车辆强制保险条例》《船舶强制保险条例》《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轮船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飞机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财产强制保险条例》等。这些文件与条例内容均非常简略,与现代意义上的保险立法相去甚远。但即使是这些简略规定,在1958年之后,随着国内“极左”思潮影响扩大化与民主法治建设遭受严重破坏,也随之陷入长期中断与停滞状态,同期国内的保险业务也全部停办,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

(二)恢复重建时期(1978年至1995年)。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民主法制事业开始恢复,保险立法工作也逐步被列入议事日程。1980年国家决定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并开始对外开放国内保险市场。1981年年底颁布的《经济合同法》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1983年,国务院公布了《财产保险合同条例》,这是新中国调整保险合同关系的第一部专门法规,其中不少规定为1995年《保险法》所承继。同期,《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民用航空法》等法律中也有不少关于保险的内容。1993年“市场经济入宪”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法。为推动保险市场的发展、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新中国第一步全面调整规范保险市场的基本法——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此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保险法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中国保险法制的完善之路

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是中国保险法律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经过40年来的变革与发展,保险法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年轻、最具活力、最富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法律部门之一。同时,中国保险法制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并需要在以下两方面尽快完善:

(一)现行《保险法》亟待进行再次全面修订。现行保险法自2009年修订之后,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如基本概念界定不科学、条款逻辑混乱、前后规定矛盾、原则性强而操作性不足、无法及时回应保险市场发展中诸多现实需求等,其中既有保险合同法的问题,也有保险业监管法的问题。2014、2015年的修订均只涉及对个别条款的完善。2015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曾就原中国保监会主导下的《保险法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随后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也推出了专家版的《保险法修订稿》,但因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保险法的修订工作一度被搁置。如今,中国统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目标已明确,相应机构调整也已大部分到位,对保险法进行系统全面修订的条件已经成熟,故宜尽快启动。

(二)新兴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设需要加强。比如,中国现阶段在相互保险、环境责任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巨灾保险、年金保险、无人驾驶与保险科技、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等法律制度的构建方面均处于刚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成果较少,而市场需求强劲。故需及时借鉴保险市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熟经验,推进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保险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THE END
1.中国控烟法治发展报告(2021)民主与法制杂志电子版(三)中国地方控烟法治发展历程 囿于世界控烟形势的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中国各地方自行探索地方控烟立法与控烟法治建设。通过全面、系统梳理27个省区(除台湾省,下同)、4个直辖市、27个省会(首府)城市、18个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4个经济特区的控烟地方立法文本,以2005年批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界,发现除吉http://e.mzyfz.com/mag/paper_48555_25146.html
2.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反思与展望法政评论摘要:建设法治政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政府确定自身的奋斗目标。回顾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系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历程,可以明显看到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积累并展现出诸多有益的中国经验和特点。但从职权法定、依法立法、依法执法、权利救济等多个维度检讨当前行政法治实效,仍可发现其与法治政府理想http://www.calaw.cn/article/default.asp?id=11241
3.综论百年法学与法治中国国际经济法网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明确了新中国司法工作中适用法律所依据的原则,阐明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显示了中国法治的新取向。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以学习和实施宪法为契机,掀起了法学研究的高潮和发扬人民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8615.htm
4.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知识点包括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理解法的本质、准确理解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中国法治历史、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因、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等部分,有关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的详情如下: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法的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https://www.shimengyuan.com/zhishidian/800.html
5.法治与中国社会法治与中国社会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制度、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全面转型的历史过程中,这一过程中激起了大量的具体的或一般的、表层的或深层的激烈争论;其中,法治这一重大主题正受到政府、知识界和普通民众三者的共同关注。在近代中国,法治这一重要的基本制度并未得到应有的注意,知识界的焦点过分投注到了民主和科学这https://www.jianshu.com/p/83a1f79be433
6.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案.doc名校联谊优质资源速递,让教与学更容易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 2科学精神:理解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的科学性 3法治意识:理解法治是在人类文明演进中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2071686.html
7.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思维导图模板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向近代法律进发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396edf40e3e744af171044c?fromnew=1
8.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几代领导人的艰辛探索和科学总结,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國社会主义法治的历程 1.社会主义法治的初创时期(1949-1956)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发展人民民主和建设法制国家创造了必要前提。1954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https://m.fx361.com/news/2021/0508/8317065.html
9.中国法制史论文8篇(全文)我国社会质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依法治国, 从这个高度上说, 中国法制史课程改革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怎样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带动学生和老师一起深入思考中国法学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这是摆在现阶段中国法制史这门课面前教学的难题。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nh25m0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