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是人们树立正确三观的因素,同时也是加快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德与法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希望能帮到你们。

一、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1.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和阶级本质。

思想: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关系。

1.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来要求,使之得到强化。

②社会主义法律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运用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施。我国法律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则的行为用法律来加以制裁和打击。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把“遵纪守法”作为社会美德来倡导,对破坏法纪的行为加以谴责。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补充,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法律所没有或难以涉及的地方,社会主义道德却能发挥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觉守法、护法。

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提高了,就会转变守法观念,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更自觉地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是法理学由来已久,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探求不仅具有应然与实然的理论意义,更是关乎社会控制模式选择的重大实践问题。

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又以一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法治进程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既相互渗透又彼此保持距离;既有契合之处,又有冲突之时,寻找二者契合点,解决二者冲突是本文试图予以阐述的问题。

认识功能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调节功能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评价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来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平衡功能

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最初)调节功能

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

两者都强调了静态的法律制度以及将这种静态的法律制度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的过程。两者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法治包含了价值内涵,强调了人民主权。

THE END
1.法治与德治的不同与关联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可见,法治和德治相比所具有的区别并不完全等同于法律与道德相比所具有的区别。当我们在谈论中国古代的德治传统的时候,需要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儒家道德思想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而我们现在正在发展市场经济、正在进入商工文明时期、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现代社会,经济生产、商http://www.sass.cn/109012/48000.aspx
2.2017年高中政治道德及其与法的关系知识点道德的含义: 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比较法治德治区别属性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功能和地位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从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http://sh.xdf.cn/zhongxue/201707/8351465.html
3.道德入法的利弊及其入法路径二、道德入法的利弊分析 虽然前述文中提到道德入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基础,但是在社会及立法实践中,道德入法现象备受争论,因此,针对这种争论,接下来主要就道德入法的利弊进行逐一梳理,从而为道德入法的可行性提供实践分析. (一)道德入法的利 1.道德入法有助于法治的实现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765369.html
4.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②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恰恰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③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我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或集体不同的利益关系,并由此产生调节利益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5.七年级下册政治重点知识点2.什么是法治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3.法律的特征 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http://www.chusan.com/zhongkao/79734.html
6.德治与法制的关系7篇(全文)同时要看到,德治是实行法治的根本保证。法与德均属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上层建筑,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的实施不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来维护;法律则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强迫人们遵守。无论从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都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保证,再完备的法律都是靠人来执行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vuy5hfc.html
7.法治与法制的本质区别无论是宗教,还是其它精神道德治理(通称为徳治),必然导致权力集中,最终走向专制政治,也就是法制社会、法制国家;而法治,无论是法治社会,还是法治国家,从一开始就必须有人性的互动、人性的融合,也就是人的权利的融合、法的融合。 所谓人性的互动、人性的融合,本质上是人的私的互动、人的私的融合;说到底,是人的灵https://www.douban.com/note/848302973/
8.法治与德治的区别法治与德治的区别:1、法治和德治出发点不同或者说逻辑起点不同。2、法治和德治两者价值追求不同。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https://m.edu.iask.sina.com.cn/bdjx/10Y3mKq47I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