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二政治上册第四课知识点: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

中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沪科版高二政治上册第四课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1、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3、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4、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6、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7、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民主的含义: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

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对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在现代社会中,民主是指一定阶级在形式上或实质上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国政治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因: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建设这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

基本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在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裹步不前,也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任何一种西方的“民主”模式。

基层民主地位: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什么是基层民主

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基层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下,在城乡基层单位和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民主制度。

它能够最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直接和最具体的体现。

基层民主任务: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社么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进本特征: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原因: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2.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原因:只有加强色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的四大特征:民主、富强、文明、和谐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

2.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3.中国的民主是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

4.中国的民主是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社会主义法制的含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最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

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发挥力量的源泉。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社会主义法制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更加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必须把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

如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供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要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制度,使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和内容获得必要和充分的实践形式,不断促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特点:

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长期性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任务:

1.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民主制度建设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民主制度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推动者。同时,通过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证、创造条件,以更好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的内涵: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3.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意义:

1.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沪科版高二政治上册第四课知识点就整理到这里了,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责任编辑:彭海芝)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THE END
1.法治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法治现代化的途径,给世http://www.mzyfz.com/html/2293/2022-03-09/content-1557165.html
2.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中工理论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厉行法治的本意就是严格执行法治。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赋予了厉行法治的实践路径、实践内容和实践要求,厉行法治包含必须实行法治、全面推进法治、严格执行法治、加快建设法治、不懈坚持法治、始终坚守法治等多重涵义,表明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的自觉性https://www.workercn.cn/32935/201811/07/181107074621727.shtml
3.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2023必修三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一、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名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二、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2.法制意识、科学精神:结合具体案件的审判过程,阐明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https://www.zxxk.com/soft/44214740.html
4.法治和法制现代化法治和法制现代化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 一、法治的基本含义 法学界通常引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概念,“已经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遵守,而人们遵守的法律又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即法治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遵守,二是制定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tpgj84.html
5.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68页VIP内容提供方:学习资料 大小:1.46 MB 字数:约8.1千字 发布时间:2024-08-18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817/8132104126006120.shtm
6.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9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6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j/20230520094012_7132852.html
7.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辅导——依法治国专题“有法不依与无法无异”。一部法律,即使立法意图再美好,法律结构再严谨,法律规定再具体,法律条文再完善,但如果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执行,就等于一纸空文,法律的作用势必丧失殆尽。因此,严格依法办事,是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和尊守的关键环节,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更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严格依法办事https://www.gwyoo.com/Article/lidaojianhua/zfjs/200607/52136.html
8.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很显然,党与法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共生共存的。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义。因为从本质上来看,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立法建议,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集体智慧,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https://www.fx361.com/page/2015/0121/153235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