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制”到“法治”体现依法治国内涵新闻频道

今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会议结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

在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等方面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如何督促各类主体积极履行普法责任,推进普法责任制真正落实“七五”普法决议中用“法治”替代了“法制”,一字之差背后深意是什么……针对“七五”普法决议的有关问题,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一一作出回应。

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

“七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都明确把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对象。

在学法方面,近日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完善日常学法制度,要求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为学法用法第一责任人,带头讲法治课。同时要制定年度学法计划,对于学法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抽查,制定学法考勤制度,制定学法情况通报制度等。要求把宪法和法律列为党校、干部学院、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其他一些培训机构的必修课,必须保证学习的课时和质量。

刘振宇说,为了确保上述措施的落实,要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年终考核时要进行述法,把法律的观念、法律的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德才情况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

新一轮普法继续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在回答推进普法责任制落实的问题时,刘振宇指出,法治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刚刚通过的决议特别强调了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体系,就是形成一个法治宣传教育的大格局。

为了把这个大格局落到实处,提出国家机关要建立“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

为了使法治宣传教育取得实效、落到实处,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以及律师以案说法制度,在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的过程中,让这些法律人士来宣传法治、弘扬法治精神。同时,将建立定期发布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的制度,要求司法、执法机关编篡典型案例,定期向社会公布。

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部门行业特点,向特定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富有实效的法治教育。比如环保法,就用环保的案例、事例进行法治教育。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宣传,使得宣传方式更加喜闻乐见,宣传效果更加富有实效。

刘振宇指出,新一轮的普法还要继续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切实把部门责任落到实处,把法律的力量真正体现出来。针对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不仅会在“七五”普法中期和结束后分别进行评估,平时还有不定期的督察、检查。

一字之差体现出建设法治国家内涵

有记者问,在“七五”普法决议里,用“法治宣传”替代了“法制宣传”,这一字之差背后的深意是什么

刘振宇回答称,从依据上说,这是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和我们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这个总要求的变化。

“制,指具体的法律制度,治,包括治理,外延更加宽泛,内涵更加丰富,既包括法律制度,也包括治理。所以,我们的法治宣传教育也要适应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内涵的要求。”刘振宇说。

THE END
1.法治的内涵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 1、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相对于人治) 2、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作为一个动态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意义是依法办事 3、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达到某种法律秩序,既是法治的目标和结果,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sid=60&bid=1307&cid=13472&nid=13473
2.法治的基本内涵法治的基本内涵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其中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件和行为的根本区别是当事人有没有意志、意思表示的内容) 1、法律事件:简单的说,就是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支配的一种事实,跟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关(注意:是当事人的意志).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认为事件.https://lawyers.66law.cn/s260167f91146e_i936413.aspx
3.关于法治政府的内涵关于法治政府的内涵 字体:大中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之后,“治理”的概念和理论进入行政法学领域,学者们开始讨论如何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思维实现政府治理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https://www.eyearbook.cn/xkfzbg/articleInfo?zid=s2007004001001&bookcode=DDZGFXYJ2019
4.法治观念的内涵法治观念的内涵(共6篇) 篇1:法治观念的内涵 1)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意)贝卡利亚 2)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3)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宋)《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gqmfbs6.html
5.浅谈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浅谈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这阐明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在法治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进行新部署,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http://e.mzyfz.com/paper/2060/paper_55185_11406.html
6.十法治政府的内涵包括什么内容?答:要建设法治政府,首先必须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简单地说,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为都受法律规范和制约。关于法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就法治的一些基本原则还是形成了共识。这些原则包括:(1)法律必须公开,为公众知晓。(2)法http://www.lishui.gov.cn/art/2005/9/22/art_1229283424_57187715.html
7.我国法治原则的内涵包括?聂嘉仪律师精选解答我国法治原则的内涵包括宪法和法律至上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https://m.64365.com/tuwen/aaagw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