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知识点人民社会

1、民主价值的要求和实现形式是什么?(民主的内涵)(P30)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P31-P33)

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

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⑤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3、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P33)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4、★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P33-P34)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P3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6、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有哪两种?(P34)

①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②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7、★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有哪些?意义?(P35)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8、我国的民主现状是怎样的?(P36)

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内涵和保障分别是什么?(P38)

(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保障: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P38)

(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3)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保障制度)?(P39)

(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5、★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P40)

(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2)意义: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有哪些?(P41)

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7、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P41-P42)

②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③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8、如何增强民主意识?(P42)

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THE END
1.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价值的重要论述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追求,阐发了新时代我国权利保障、权力监督、公平正义等法治价值的基本立场、独特内涵及实现路径,体现了法治价值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传承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法治价值理念,同时又注入了新鲜养分,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http://qh.12348.gov.cn/pub/qhpfw/sfxzyw/jrbb/202210/t20221013_97364.html
2.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凝聚价值追求知识点+典型例题.docx5.2凝聚价值追求知识点1高扬民族精神.弘扬和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原因(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9825406.html
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议题式教学的价值及实践策略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议题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参与,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然而,在实践中,议题式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本文将探讨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价值,并提出一些实践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议题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素养。道德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SWK202404013.htm
4.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一方面是学校要为此付出努力,另一方面就是自身也要积极学习,为自己以后在社会上生活打一个基础。在学校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课堂的教学;在自身方面学习并熟知法律知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等。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https://www.coozhi.com/shenghuojiaju/shenghuochangshi/147786.html
5.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内容6篇(全文)法制教育是法律知识普及的主要手段,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普及法律知识, 是当今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是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的保证。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是法律知识普及的需要。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 1. 法治价值观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g9x8qpu.html
6.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是现代法律的基本价值就是追求公平公正。法律可以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谐共存。法律是正义的工具,是调节各类矛盾关系的保障。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法治有两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二是这种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所谓“良好的法律”,就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所谓http://www.chusan.com/zhongkao/78486.html
7.初中道德与法治8.1《公平正义的价值》(第一课时)教案.docx大哥001 《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公平教学内容分析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表达了法治的根本精神。本课时从前面单元的知识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和自由、平等、正义等法治观念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公平的内涵与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和法治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让学生逐步从理论认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08/8116070107004077.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