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重点法理中的法治知识点大汇总!

法治是整个法学理论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在法理学导论和西方法律思想史里都有涉及,这篇推文主要把两本书里面有关法治的内容串联一下。

有关于法治的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典自然法时期、现代。这个划分是根据《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古典自然法评述的内容,建议大家去看一下每章开头和结束的部分,会有很多提纲挈领的东西。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法治与人治相对,法治的含义是治国依法,法律要理性恒定;人治的含义是治国依人,人要聪明灵活,二者都是治国的手段,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并不矛盾,都可以为一定政体服务。

就教材而言,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柏拉图

柏拉图的人治和法治思想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重大变化。

1、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张哲学王的统治,也就是人治,对法律的作用持消极态度。这里的哲学王就是哲学家,柏拉图要求哲学王由知识渊博,热爱真理,心胸宽广等等的优点。在哲学王的统治下,国家就会充满智慧和勇气,没有哲学王的统治,国家就会陷入灾难。

2、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的思想发生了从人治向法治过渡的转变,虽然他仍旧坚持人治优于法治,但是又开始讨论法治本身的基本原则,柏拉图此时已经开始逐渐重视法治的作用。具体来说,他认为君主要有制定法律的能力,但是对国家来讲,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法律的实施,而是要选一位聪明的,有当君主资格的人来进行统治。

3、在《法律篇》中,柏拉图开始重视,法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重视立法工作,因为实施法治的前提是做好立法工作。立法最根本原则是要遵循公正和善的理念。

其次,强调守法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法律的至上权威事关城邦的存在,当国家不依靠哲学王而依靠法律来统治时,一旦法律失去应有的权威,国家的治理就成为空谈。

关于柏拉图的这三点法治思想,我觉得第三点会比较重要些。

(二)亚里士多德

1、亚里士多德的法治含义是:存有良法;对法律的普遍服从

2、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优于一人治,其原因是:

(1)法律不会感情用事,人难免有感情

(2)法律不会再统治中加入偏向,但是任何个人,即便是贤良的人也不免有热忱,会在执政之中加入个人的偏向。

(3)集体智慧优于一人智慧。在法律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不详密的地方,由公民大会进行议事和审断,胜过任何贤良的人作出裁断

(4)法治不易于腐败,一人之治容易腐败。也就是说人少容易腐败,人多不容易腐败。单独一个人愤怒就会丧失它的判断力,他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抉择,而所有人不怎么同时全体一起愤怒作出错误的选择。

(5)在一人之治下,执政者不可能独理万机,必须任命官员治理国家,这种治理方式应该在国家政体设立之初就确定。这里也就是说执政者有能力限制。

二、古典自然法时期

这个时期,自然法学家们提出了新的法治理论,此时法治不再仅是治国的工具,而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与封建的“专制”相对。

(一)洛克

1、国家必须以正式的法律来统治。法律必须是以法定手段制定和公布出来,并被普遍接受的

2、执行已经公布的法律。法律不是为了法律自身而被制定的,而是通过法律的执行成为社会的约束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凭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约束

4、特权的合理性。特权的含义是:无法律规定,有时甚至违反法律而依照自由裁处来为公众谋福利的权利。特权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因为立法权不常存在,法律也不能预见偶然事故和紧急情况。这就需要执行权快速处理

(二)卢梭

卢梭的法治理想的基本内容包括:立法权唯一地、永远地属于人民全体,即属于公意;要求严格按照法律办事、遵守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现代

到了现代,法治仍受争论,传统的法治理论受到冲击,并不断受到修正,这种冲击一方面来自新的自然法学,一方面来自新的分析法学。

(一)富勒

富勒是属于新自然法学派的法学家,他提出了八个法治原则,也被称为实现法治的理想或者程序自然法和形式法治观。

具体包括:

1、法律规则必须公布

2、法律不能溯及既往

3、法律必须明确,为人们所能容易理解

4、法律规则不能相互矛盾

5、法律不应要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6、法律规则应该有相对的稳定性

7、法律规则必须与实施相一致

8、法律规则的普遍性

(二)罗尔斯

罗尔斯也是新自然法学派的法学家,他提出的法治原则包括四点:

1、应当意味着能够。也就是说法律不能强人所难,不能规定人们做不到的事

2、类似情况类似处理

3、法无明文不为罪

4、规定自然正义观的准则,用以维护司法活动的正直性。这类似一种程序法,就是要有合理的程序设计,法官要公正独立,每个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等等

(三)拉茨

1、拉茨属于新分析法学派,他的法治观是形式法治观。

(1)否定方面:反对赋予法治任何实质价值内涵

(2)肯定方面:能促进法律完成指引人的行为这一基本功能。

2、法治八原则

(1)法律是适用于未来的;

(2)法律应当相对稳定;

(3)特别法应受到一般规则的指导;

(4)司法独立应有保证;

(5)自然正义的原则必须得到遵守;

(6)法院应对其他的原则的实施有审查权;

(7)法院应该是易于接近的;

(8)防止适法机关利用自由裁量权歪曲法律。

3、法治的价值

(1)与专横权力对立,排除专制;

(2)保障生活,确定长期目标;

(3)保护人的尊严。

(四)法理学导论

1、法治的定义

法治是以制约权力、保障自由和权利为核心价值取向,以法律制度为主导调控形式,以普通法律规则为根本行为尺度及生活准则的国家—社会治理方式、运行机制和秩序形态。

2、法治构成要素

(1)法律体现公众意志和权力制约、权利保障精神,制度体系健全完备

(2)法律具有公开性、确定性和一致性

(3)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不溯及既往性

(4)法律规范符合生活现实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5)“治者”与“被治者”共同尊崇法律权威,依法办事

(6)确保司法独立、正当程序和执法司法公正

(7)规章命令、司法解释以及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原则和法治精神

(8)法院对国家权力行为具有合宪、合法审查权

(9)保证执法司法效率,法律救济途径是畅通便民的

以上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只有具备了这些构成要素,才能走上真正的法治道路,法治国家也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THE END
1.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价值的重要论述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追求,阐发了新时代我国权利保障、权力监督、公平正义等法治价值的基本立场、独特内涵及实现路径,体现了法治价值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传承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法治价值理念,同时又注入了新鲜养分,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http://qh.12348.gov.cn/pub/qhpfw/sfxzyw/jrbb/202210/t20221013_97364.html
2.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凝聚价值追求知识点+典型例题.docx5.2凝聚价值追求知识点1高扬民族精神.弘扬和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原因(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9825406.html
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议题式教学的价值及实践策略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议题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参与,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然而,在实践中,议题式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本文将探讨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价值,并提出一些实践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议题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素养。道德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SWK202404013.htm
4.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一方面是学校要为此付出努力,另一方面就是自身也要积极学习,为自己以后在社会上生活打一个基础。在学校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课堂的教学;在自身方面学习并熟知法律知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等。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https://www.coozhi.com/shenghuojiaju/shenghuochangshi/147786.html
5.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内容6篇(全文)法制教育是法律知识普及的主要手段,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普及法律知识, 是当今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是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的保证。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是法律知识普及的需要。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 1. 法治价值观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g9x8qpu.html
6.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是现代法律的基本价值就是追求公平公正。法律可以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谐共存。法律是正义的工具,是调节各类矛盾关系的保障。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法治有两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二是这种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所谓“良好的法律”,就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所谓http://www.chusan.com/zhongkao/78486.html
7.初中道德与法治8.1《公平正义的价值》(第一课时)教案.docx大哥001 《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公平教学内容分析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表达了法治的根本精神。本课时从前面单元的知识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和自由、平等、正义等法治观念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公平的内涵与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和法治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让学生逐步从理论认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08/8116070107004077.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