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主要思想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借助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做好教学课程设计,使学生融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增强课程参与度,实现内心品格的良好提升。
一、钻研教材内容,发挥教材作用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钻研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本身就是引导学生思想发展的内容,教师深挖教材中的感恩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家长、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最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一方面教师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专注,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创设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树立。
三、联系实际生活,加强情感体悟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将课堂内容生活化,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贴切,这样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情感也会更加深刻,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悟。因此教师要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感悟中树立感恩意识。
四、进行拓展延伸,丰富课堂内容
五、组织实践活动,深刻教育体验
总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感恩意识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感恩意识;使学生在感恩意识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想要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对国家做出贡献的意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