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

随着义务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要求逐渐增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成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焦点。教育部所发布的《新课标》中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加以明确,其中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在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创设则成为了主要的议题,如何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则是重中之重。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他们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机制,树立道德标准,清楚法治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

对于小学生而言,价值观尚未形成,且当前的社会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学生所接收的信息“鱼龙混杂”,极易使其思想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当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

(二)有效增强小学生的凝聚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使得班级的同学具有共同价值观,进而有效加强了小学生的凝聚力。因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比较溺爱孩子,在家中多数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于学生有时候会存在过分宠爱的情况,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能够让小学生这一群体摆脱家庭的因素,使其逐渐社会化,让其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进而将班级的各个不同个体聚集一处,形成较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除此之外,还对学生的人格完善、社会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创新

与小学其他所设课程一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由此推进课程环节。但目前来看,三维目标虽然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目标而言具有一定优势,但存在问题也较为明显,主要包括效率低下、对学生的发展目标不够明确等问题。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应当是以学生素养培育为中心,将新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公共参与”的培育主要体现在唤醒学生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比如:笔者在对家进行介绍之后,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家中从早到晚会做哪些事情?通过文字了解父母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的父母会做些什么?由此体会父母的辛劳。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辅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家”的概念更为明确。

除此之外,我还将《赡养法》融入到课程之中,由此实现“法治意识”培养的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成年后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思考在家中“我们”应当如何去做。由此引出我们要学会做人、懂得感恩,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二)教学方式创新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可谓图文并茂,教师则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内容,创设新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且自控力较弱,而兴趣则可以很好地吸引他们注意力,但个人的兴趣爱好经常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基于此,教师需要从传统教学转向创新教学,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与信息技术相连接,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教学评价创新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然后以民主评价作为分层评价体系的原则,让学生能够从内心建立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信心。对于差生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因此评价会相对宽松,而对于优等生评价会相对较严格,在上课时,对于不同的提问也要有所区分,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了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信心,使得师生的关系也更为融洽。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因素,进行团队学习、自主创新等进行有效评价,而不单一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比如:在开展《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活动后,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同时教师也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表现等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THE END
1.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创新探究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作用 基础教学阶段的小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逻辑思维能力及价值观体系稚嫩而易于引导。在基础教学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注重对该阶段学生道德品质能力的培养,促进其对基础伦理道德品质及法律法规的掌握,能更有效地帮助该阶段的学生产生学习能力,为以后发展、提升个人修养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2115&CurrSid=19631&newsid=57770
2.2022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文最新版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 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 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 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https://www.liuxue86.com/a/4254824.html
3.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可以说是各项教育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 讲话中金句频出,使人茅塞顿开,有醍醐灌顶之感。 思政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愿我们高度重视,最后能够“德分”兼顾,两全其美。https://www.meipian.cn/33xm5v4x
4.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1《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法律PAGE 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1《法律是什么》 +《生活与法律》+《法律作用大》+《感受宪法日》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1《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课题 1.1《法律是什么》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 1.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法律是什么。 2.能力目标: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生的理解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223/6132151224004115.shtm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6.公共治理:道德为什么是重要的?——兼论政府在公共道德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公共道德治理还需要避免道德空转,尤其要重视法治在道德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治理;道德;政府作用 公共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明的善治,从而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文明以人为主体,具有技术、制度与文化三个基本维度,从而确保了文明内社会的有序运行和发展。然而,在技术、制度与文化三个显性维度之外,https://www.gmw.cn/xueshu/2023-06/25/content_36650439.htm